随着中國城市暧昧文化的興起,亞偷情出現。與偷情者不同,亞偷情相關雙方發乎情而止于性,類似于婚外密友。
亞偷情,發生在中國熟人社會解體之後,發生在中國人對婚姻關系和婚外男女關系的評價出現很大變化之後,發生在各種即時通訊交通工具拉近人與人距離之後——這一系列的社會條件下,潛伏在人内心的情欲很難不被點燃。所以,有一種觀點說,現在的社會難的不是偷情,而是能偷情卻保持不偷的境界——亞偷情者貌似達到了這樣的境界,他們發生的是“無性外遇”。
這決不簡單地是柏拉圖式的精神出軌。在一個崇尚物質而不是精神的時代,和亞偷情分子過多的讨論精神話題,是一種奢侈。
隐秘流行
-本刊記者/劉炎迅
浸淫在城市暧昧文化中,許多人不自覺間成為亞偷情疑似分子
陽光透進雕花木窗。趙忠顯得惬意,這個53歲的機械工程師,在1年前遇見比自己小兩歲的于麗後,養成了每周三下午喝咖啡的習慣。
見到記者時,于麗,這位受學生尊敬的大學教授,此刻如同初戀的少女。“偷情?那是年輕人的事情,我們這能算嗎?不算,不算吧?”于麗說,“這樣很好,與性無關,我們都可以輕松轉身,回到自己的家裡。”
沒有性,但關系暧昧,在日常的婚姻結構之外,這種特殊的男女情感,懸浮于性與愛之間,在情感上呈現出一種亞狀态。
于麗和趙忠隻是冰山一角,在他們身後,一個龐大的“亞偷情”群落正在形成,“發乎情,止乎性,外乎婚”的非典型情感關系,正以潛伏的姿态,在城市人群中心照不宣地暗自湧動。
這種情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或将影響到社會群體情感評價和婚姻結構認知。
處處亞偷情
享受着亞偷情深度精神快感的人還有很多。如今,當傳統衛道士還在大聲疾呼“偷情可恥”的時候,事情早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一個男人或女人的身邊,悄悄潛藏着一個婚外密友,讓那些衛道士犯難的是,一切發乎情,卻止于性——這還是可恥的行為嗎?
《新世紀周刊》剛剛聯合新浪網做的專項調查顯示,64.42%的女性和74.67%的男性承認,在周圍朋友、同事的身上看到過亞偷情的“婚外密友”,83.19%的女性和84.44%的男性承認自己在婚姻之外有親密異性朋友。而68.83%的女性和60.44%的男性表示,自己與婚外密友之間的狀态是“無話不談,包括隐私話題,但沒有發生過性關系”。
25歲的梅倩是南京市一家醫院的護士,丈夫是名海員,每年出海兩趟,大部分時間不在家。梅倩“根本沒有結婚的感覺,常常是單身一個人”。
梅倩所在的病區,有一位名叫張海的醫生,38歲,1米80的身高,為人幽默風趣,經常逗得梅倩哈哈大笑,兩人還經常打鬧。日子一久,兩人自然有了一些親昵的表示,單獨外出跳舞,唱卡拉OK,或在公園散步,偶然也會輕輕地“Kiss一下”。但卻始終沒有發展到那最後一步——做愛。兩人一直保持着這種彼此依戀、又不“越軌”的暧昧關系。
“我并不想結束自己的婚姻,和張海現在這樣,隻是想得到婚姻裡缺失的感覺。”梅倩說。而在張海看來,“自己現有的家庭還是幸福的,妻子很好,兒子也很聽話,和梅倩在一起,是因為談得來,投緣。要知道,有些話,妻子不愛聽,我也不便講,卻可以與梅倩說,包括工作的煩惱,生活的難言之隐等等”。
在《新世紀周刊》與新浪網做的調查中,面對“為什麼要和婚外密友保持亞偷情關系”這一問題時,49.07%的男性回答:“婚姻幸福,但想尋求更豐富的情感生活。”給出同樣答案的女性略低一些,為43.28%。另有21.32%的女性表示,“婚姻不幸福,為了彌補情感生活的不足”,無奈出軌,但是又不願背負過多的道德負罪感,所以堅持将亞偷情的底線劃在性關系之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