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張銀 高令飛 王江永
7月13日0時30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天鍊二号03星搭乘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定點後,該星将與之前發射的天鍊二号01、02星三星組網,組成我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大大提升我國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的能力。
中繼衛星的全稱是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也被稱為“衛星的衛星”,可以充分發揮軌道高度優勢,“居高臨下”跟蹤在中低軌運行的航天器,并将獲得的數據實時回傳到地面,可極大提高各類衛星的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大幅度減少地面站、測量船的數量。
十餘年來,天鍊數據中繼衛星系統持續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提供着可靠穩定的天基測控與數傳服務。2012年,天鍊一号三星組網,利用東、中、西3個區的軌位優勢,實現了對中、低軌道航天器全球覆蓋的天基信息傳輸,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全球覆蓋能力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
随着天鍊二号03星成功入軌,我國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完成三星組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團隊将多條“高速天路”,編織成一張多重覆蓋的“高速天網”。
天鍊二号采用東方紅四号公用平台研制,相比于天鍊一号采用的東方紅三号衛星公用平台,其載重更大、技術更強、性能更優。其中,星間鍊路天線更是突破了大量難題,使對用戶目标服務數量增加1倍,傳輸總速率達到了Gbit/s量級,服務效能大幅提升。
受中繼衛星天線終端數量和衛星數量的限制,中繼衛星系統服務能力無法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數據中繼需求。經過五院近二十年的自主研發和創新攻關,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全球組網,将大大緩解中繼衛星系統資源的統籌問題,使其發揮“1 1 1>3”的應用效能,大幅提升我國的天基測控與數據傳輸能力,為加快我國航天強國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服務。
在高軌通信衛星的發射過程中,部分軌道弧段處于境内地面測控站的盲區,以往通常采用測量船等手段保障發射段測控鍊路的安全性。2022年4月發射的中星6D成功應用中繼測控終端實現了與天鍊系列衛星的天基測控,充分驗證了通過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為高軌通信衛星提供測控服務的可行性。該模式可有效降低衛星發射階段對測量船等的依賴,增強了我國對衛星的自主測控能力。
2022年,我國将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已搭載3名航天員飛向太空,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時間内,兩代天鍊衛星系統将全天候為空間站和地面站建起一條條可靠的信息“天路”,為航天員生活和工作保駕護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