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中學的不同,是造成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大學與中學的不同,是造成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上大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麼。可是又有多少大學生有自己的學業甚至職業計劃呢?”全球職業規劃師趙星認為,對未來職業方向的迷茫、對專業學習的不适應、如何分清職業興趣與一般愛好的不同等,也都可能成為困擾大學生的問題。
即将邁進大學門檻的小江同學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收到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與理想中的院校專業差距有點大。小江數學成績很好且有志于從事财經會計類工作,今年高考理科成績584分(超出本一線22分),填報志願時小江着實猶豫了很久,最終選擇了江西财經大學作為一志願,誰知今年本一批錄取江西财大生源充足,小江以幾分之差與心儀的院校擦肩而過。在參考志願滾動投檔中,小江最終被錄取到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專業。
“園藝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啊,我對養花種草之類的事毫無興趣,真不知未來四年大學生活該如何度過?”小江一直怏怏不樂,還有意避開與老師同學見面的場合,生怕昔日同窗好友問起他錄取的院校和專業。面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小江少了很多期待與憧憬,取而代之的是不知所措的迷茫。
“對于大學生活,每個新生都多少有些難以适應,隻不過有人比較嚴重,有人不太明顯。”福建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省高校心理健康培訓基地主任、福建醫科大學教授林大熙說,“大學新生們要适應角色轉換,做好自我認知以及人際交往的心理準備。這好比車子急轉彎一樣,坐在車上的人如果不做好準備就可能摔個大跟頭。”
□案例
宿舍裡的“定時炸彈”
小燕今年大一,大學一年對她來說一直是個“不太美麗的夢”。她是一個熱愛文字的女孩,在文字世界裡的她和現實中的她判若兩人。一和文字打交道,她就充滿了靈氣和活力,而現實中的她卻很難與其他同學溝通。“她的行為有時讓我們難以接受,比如因為一句玩笑一個月不跟你說話;班級活動她從不參加,還會當面冷言打擊參加的同學;她經常莫名地生氣,一生氣我們就特别害怕,她在宿舍裡我們幾乎都不敢再說話,怕招惹她……”小燕的舍友如是說。
學校心理輔導員找到小燕,但一談到和同學的關系,她的臉馬上暗淡了下來。“有什麼好談的,她們經常在我背後說我是個瘋子,說實話,我還不願意和她們來往,一群俗人!她們不懂張愛玲,不懂席勒。”輔導員問道:“你不想嘗試着去接受周圍的同學嗎?”小燕一臉不屑,“我覺得現在挺好,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自在。至于其他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那麼班級活動呢?”小燕情緒更激動,“那些都是什麼活動,太假了,什麼歌詠比賽,話劇比賽,還不都是一群無聊的人在台上像小醜一樣跳來跳去。是不是她們跟你說我不參加班級活動?”
後來輔導員老師從小燕的班長那裡了解到,小燕一入學就一直很不合群,同學們背後都叫她“定時炸彈”。據小燕的姨媽講,小燕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就不和諧,與父母關系不和讓她一度把自己關在文字的世界裡,家裡人本希望到了大學換一個新環境,她會改變,但看起來很難。
□點評
提前準備适應角色轉換
每年大一學生入學後都要參加心理測試,近年有調查顯示,大學生已經成為社會中壓力巨大的人群之一。林教授向記者表示“心病”,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情感波動、人格缺陷成為困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症狀,而每年大學新生入學後一個月和大學畢業前兩個月是出現心理問題的高峰期。他表示,對于準大一新生來說,提早做好心理準備,适應角色轉換,是适應新生活的好辦法。
據了解,大學生心理問題分階段各不相同,一年級大學生主要集中表現為新生活适應問題,兼有學習問題、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與城鎮大學生相比,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
林教授介紹說,大學的學習從學科設置到教學方法都與中學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少大學新生都有心理失衡的失落感,進入大學後進行重新排序,被排在後面的同學就容易自卑,産生一些心理問題,另外,人際關系不和諧也是大學生産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