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婦科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病人,一聽說子宮上長了瘤就非常緊張,甚至認為患子宮肌瘤就是得了癌症。其實,子宮肌瘤并不可怕。
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郎景和教授說,“子宮肌瘤的診斷和治療都不複雜,說起來,就像臉上長個‘疙瘩’那樣尋常。”
患者有兩大誤區
子宮肌瘤是指女性子宮體上長了肌瘤,也被稱為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來說,處于生育年齡的中青年女性是高發人群,通常在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患病。
“雖然常見,但真正了解它的并不多。”郎景和表示:“對于子宮肌瘤,人們往往有兩種誤區:過于重視和不重視。”
性生活少易得子宮疾病 保護女人最脆弱的部位
“一方面,有人查體後,超聲發現有一個兩三厘米的肌瘤,就吓得不得了。”郎景和說,這完全沒有必要,子宮肌瘤診斷很容易,治療也是有章可循,甚至很多都不需要治療。一般來講,如果經醫生診斷,子宮不大,肌瘤不多,沒有特别症狀,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患者每年定期做1—2次婦科檢查,密切監測其變化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有些人不注意查體,忽視身體的“報警信号”。比如說,一旦出現月經不調,如月經周期突然出現變化、出血量增多,尿多、尿頻等症狀時,就習慣性地吃些中藥調理。其實這時很可能是肌瘤在作祟,輕易忽視也是大錯特錯。
子宮肌瘤的處理原則,從婦産科方面,要根據肌瘤的大小、部位、有無症狀、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要求,近期發展情況及并發症,診斷是否明确等方面,來決定子宮肌瘤的處理。
“因此,既不能杞人憂天,也不要聽之任之。女性過了30歲,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婦科檢查,這最重要。”
患子宮肌瘤,抓緊3年内懷孕
如果已經把肌瘤剔除了,還會複發嗎?答案是肯定的。“在一個病人身上,我曾反複幾次,共剔除過200多個肌瘤。應該說,複發的幾率和肌瘤數量的多少密切相關。”
郎景和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片馬鈴薯地,馬鈴薯産得越多,農民在收割完後,還能找到的馬鈴薯就越多,不可能完全鏟除。所以說,肌瘤單發或數量少的患者,複發率比較小。若肌瘤數量多,則複發率相對大。
至于很多人關心的子宮肌瘤患者能否生育的問題,郎景和建議,患者最好能在3年内抓緊時間懷孕,其間疾病複發率低,成功率自然也就高了。
此外,手術後,病人通常會有貧血,一般補充些鐵劑就能無大礙。堅持定期到醫院随訪,對病情恢複也大有裨益。
子宮肌瘤青睐哪些女性
與十幾年前相比,子宮肌瘤越來越青睐三四十歲的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調和性情抑郁這三類女性。婦科專家介紹,子宮肌瘤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激素分泌過于旺盛,是導緻子宮肌瘤的最普遍原因,而女性的這三種行為模式,是造成内分泌紊亂,導緻激素分泌過剩的罪魁禍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