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綠蘿 爛葉子

綠蘿 爛葉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6:06:14

文 | 讀書君

#魯迅#

01 特殊的酒店

在魯鎮,有這麼一家酒店很特别,門口對着街道,酒店的櫃台格局和别處與衆不同,被特意設計成了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着熱水,到來的人可以随時溫酒。

喝酒的人很多,每天傍晚,做工的人,散工了之後,通常會花幾個銅錢來上一碗酒。如果再多花一文錢,還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是茴香豆當下酒菜。

不過,喝酒的大多數是窮苦的打工人,短衣幫(舊指短打衣着的勞動人民),出手沒有那麼闊綽,多是站在櫃外簡單喝上一碗酒。

也隻有穿長衫的,才會有雅緻地走進店裡,點上酒和菜,坐下來細品。

他叫孔乙己,穿着破爛,喜歡喝酒,愛好讀書,時不時出現在酒館裡,惹來衆人嘲諷。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1

為何遭嘲諷?

因為他是酒店裡,唯一的一個站着櫃外喝酒而穿長衫的人。

平日裡,酒店裡雖不乏各種唠唠叨叨纏夾不清的談話聲,但是隻有孔乙己來了,氛圍才會變得高漲有趣一些,因為衆人可以不約而同地一起嘲笑他。

孔乙己身材魁梧,臉色泛青,胡子花白而蓬亂無章,臉上時常夾帶傷痕。他雖然長着長衫,看起來卻有十多年沒有修補,也沒有洗過,顯得又髒又破爛。和别人講話,他口中蹦出來的都是“之乎者也”的詞,讓人聽了蒙圈。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周邊的人看完再次起哄,故意發話“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我親眼看到你偷了何家的書,被吊着打。”

孔乙己生氣,漲着紅臉,努大眼睛辯解“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引得堂内哄然起笑,氛圍活躍了起來。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于1919年4月,發表在《新青年》的一篇短篇小說,是魯迅先生最喜歡的短篇小說之一。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2

書中的孔乙己,原本是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因為姓孔,人們就從當時流行的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給他取了這麼一個綽号“孔乙己”。

在魯迅的《孔乙己》小說裡,孔乙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一個被人嘲笑、被人忽視的人,無論是讀書人,有錢人還是打工者,底層人,都嘲笑他。

然而,孔乙己卻又是一個自命不凡的讀書人,即便淪落到求乞,也不願意脫下象征讀書人身份的長衫。

02 利益算計下的炎涼社會

魯迅擅長以犀利的筆觸,針砭時弊去描寫社會的黑暗與人性之惡。《孔乙己》被魯迅視為他最喜歡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一開頭,并沒有直接寫到主人公,而是用了一大段的文字,濃墨重彩地講到了魯鎮酒店的格局以及環境狀況: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着,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3

簡單的一段描寫,形象地勾勒出來市井百姓貧苦的真實生活。不過,即便如此,也沒能讓老闆發善心,施以丁點好處。在外喝酒的短衣工人,雖然好說話,喝酒期間大家唠個話,但是還得時不時盯着店家如何溫酒,得親眼看着黃酒從壇子裡舀出,像防賊一樣監視着店家,以防酒水被店家摻水,兌水。

生活何曾容易?每個人都在暗指計較和盤算着,窮苦人家每花一分錢都精打細算,應付生活需要處處小心。

老闆開店賺錢,也時有各種玩花招,耍手段。老實巴交的夥計,因為幹不來羼水(羼,混合,摻雜)之類的酒水活,被掌櫃給叫停,甚至随時會被辭退。酒店裡沒有一丁點的人情味,人與人之間,習慣猜忌,彼此心存芥蒂,隻有冰冷的利害算計。正如文中所言:

他們往往要親眼看着黃酒從壇子裡舀出,看過壺子底裡有水沒有,又親看将壺子放在熱水裡,然後放心:在這嚴重監督下,羼水也很為難。所以過了幾天,掌櫃又說我幹不了這事。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4

《孔乙己》小說中,貫穿全文的不僅是孔乙己,更是“金錢”。小說一開頭,就直截了當寫到了花錢買酒,中間每次孔乙己的出場,也必然和錢有關,直到小說的結尾,依舊以“錢”結束: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闆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大約孔乙己的确死了。

在功利化的社會裡,一切離不開錢。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5

有錢就能享受到更多的樂趣,沒錢就隻能拼命幹活,努力省錢。短衣幫每天傍晚幹完活,拖着疲憊的身體到酒店,隻為喝一碗寡酒,再多出一文錢就能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作下酒菜,都已經掏不出來,更舍不得掏。

即便如此,店家仍舊想着從他們那撈不了多少油水的身上,盡可能多壓榨點利潤出來,想着法子摻水,拒絕為短衣幫提供坐着喝酒的桌椅。

利益算計下的社會,顯得如此冰冷、炎涼。

03 孔乙己真的死了嗎?

魯迅曾說:“悲劇将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于他的作品而言,也的确如此。

小說以《孔乙己》作為命名,看似描寫孔乙己的悲劇人生,但是縱觀全局,其實描寫的就是真實的現實社會。

小說中,人人都笑孔乙己,無論是外面的短衣幫,裡面的長衫主顧,周邊的孩子們,店裡的掌櫃還有“我”,皆以孔乙己為取樂對象。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6

第一,底層階層短衣幫嘲弄他,挖苦他,見他的身上哪裡有傷痛就使勁往哪裡戳:

“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

和孔乙己一樣,同是社會底層的可憐人,短衣幫不但沒有憐憫、同情他,反而無情得揭開他的傷疤,看他出洋相,讓他痛苦,以此來取樂。這種無知,甚至認為比孔乙己要高人一等的思維認知,深深折射出一個問題:人性的自私與自大。現實生活中,多少人不是一樣如此,喜歡看熱鬧,喜歡欺淩弱小,骨子裡時常帶着自負、自滿。

第二,同是讀書人的丁舉人痛打孔乙己。如果說底層階層嘲笑孔乙己,是思想的麻木和人性的冷漠,那麼作為讀書人的丁舉人,按理來說應該能夠知書達理,有一定的善心和同理心。然而,事實上,丁舉人也看不起孔乙己,更沒有同情可憐他,甚至對他大打出手,将其腿都打斷了,導緻孔乙己最後隻能爬行。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7

同是讀書人,為何丁舉人會如此對待孔乙己?究其原因,無非是孔乙己是一個失敗的讀書人,一個無能落魄的小人物。若是有地位、身份的人,他又豈會如此待他?

第三,“我”,一個店裡管溫酒的小夥計,一個旁觀者,對孔乙己的态度也是低看的。當孔乙己十分熱心地教“我”認字時,“我”的态度極其不好。因為“我”“耳濡目染”地從别人對孔乙己的态度中,看到了孔乙己的地位不如人,我也就如此這般對他,小瞧他。

第四,小孩子。如果說成年人的态度帶着偏見和傲慢,那麼小孩子也如此,則讓人深感後怕。

小孩子問他“你讀過書麼?”,“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8

孔乙己很不爽,思量着“讨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

孩子都如此看不起孔乙己,想想,這樣的社會有多冰冷可怕?

文中的最後,寫到:

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真的死了嗎?當我們再次反問自己這個問題時,不得不陷入沉思。

在一個沒有人情、沒有信仰的社會裡,人人都顯得自私和麻木,或許當信仰倒塌的那一刻,他的确早已就死了。

回過頭來看,有些讓人心碎。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又豈是孔乙己,看客又豈是看客而已,其實就是現實版中的你我他!

所以,孔乙己又何曾死過?

時代的年輪,可以帶走人,然而卻帶不走人性。

千百年來,世界在變,人性卻亘古不變!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内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綠蘿 爛葉子(三讀魯迅孔乙己)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