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小王半月前洗澡時無意中摸到自己的左側睾丸有一個1厘米大小的腫塊,質地堅硬,沒有壓痛。到區計劃生育服務站檢查後,發現這個腫塊竟是睾丸癌,必須馬上接受手術。泌尿科的醫生說睾丸癌隻占男性類癌症總數的1%,多發于15至39歲的男性,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能保留生育能力。導緻睾丸癌的因素也是非常複雜的,但其中最危險的是隐睾。
醫生介紹,在胎兒時期,睾丸位于人的腹腔裡。一般在胎齡7至9月或在出生後,睾丸就轉移到陰囊。如果睾丸下行轉移受阻,仍留在腹腔、腹股溝管或其它部位,陰囊内是空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隐睾”。一般說來,如果出生3個月後陰囊内仍不能觸及睾丸,應視為隐睾症。如果睾丸沒有取出,其癌變率可達50%以上,而即使通過手術治療,其發生癌變的幾率仍為正常人的20倍。
隐睾症需要手術治療,選擇手術時機很重要。經研究發現,隐睾症病兒的睾丸從2歲起就有明顯病理改變,5歲後加重。因此,手術治療應趕在睾丸發生病變之前進行,即2歲以内,萬不可過晚,如果過晚,将影響生殖功能。在男嬰降生後,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的陰囊,查看一下陰囊内是否有兩個狀如小花生米大小的睾丸。撫摸的時候動作要輕柔,因為睾丸的痛覺是非常豐富的,動作稍微大一點,就會帶來疼痛。如果沒有摸到睾丸,就應該引起重視,在正常情況下約有3%的男嬰出生後睾丸尚未下降至陰囊,而是在出生後1~2個月才完成睾丸下降的過程。如果男嬰出生三個月後,陰囊内仍然缺少睾丸,則應到醫院檢查,因為這可能就是将來影響生育的隐睾症。
醫生表示,現在社會上對女性乳腺癌的宣傳較多,女同胞對乳腺癌的知曉率、警惕性和自檢的積極性都大大提高。相比之下,男性睾丸癌則較少受到關注。睾丸癌的主要症狀和乳腺癌一樣,都以無痛性腫塊為主,也是可以通過自檢的方式,早期發現的。自檢可以每月一次,在洗浴時進行。用掌心托起陰囊,用手指輕揉睾丸使其滾動來檢查。如出現一側睾丸腫大突出格外明顯,形狀不均勻,或在睾丸前面或側面摸到豌豆大小的硬塊,或觸摸時發現睾丸質地比以前變得堅硬但壓迫無疼痛,均應及時就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