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妻子真的如丈夫所願,遵循“少說為佳,沉默是金”的原則,兩個人就能和睦相處了嗎?或者丈夫真的如妻子所願,陪着她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他們的矛盾就解決了嗎?——好像并不見得。
急診診斷書
姓名:左媛 性别 女 年齡:32歲 職業:機關幹部
姓名:楊家厚 性别 男 年齡: 35歲 職業:機關幹部
自述:
妻子總是充滿了憤怒和尖酸,丈夫唯恐避之不及;丈夫的不屑和冷漠又深深傷害了妻子的自尊。
診斷:
表情比語言更具殺傷力。他們用消極的表情互相傷害。請用充滿愛的表情面對愛人吧。
看朋友的婚宴錄像帶。鏡頭時不時掃過一對男女,女人皺着眉頭,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喋喋不休地說着什麼;男的用眼角的餘光看着她,充滿了鄙夷和不屑。僅僅看他們兩個人的表情,我就不免為他們的關系感到緊張。
朋友說:“他們正在鬧離婚,女的撒潑,男的打人。可真的要去辦手續,他們又都不願意了。我讓他們來見見你。”
兩天之後,這對夫妻真的來找我了。女的比我在錄像上看到的要漂亮,不知是攝影師的鏡頭醜化了她漂亮的面容,還是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蓋住了她原本的清秀。
左媛自述:他對我永遠是一張冷漠臉
我和家厚是在黨校的幹部培訓班上認識的。當時,我熱衷于看言情小說,看完後,就有種想和人讨論的欲望。可班上的學員對我所講的這些東西好像并不感興趣,女學員叽叽喳喳地談穿衣之道,男學生唾沫橫飛大談政治。我在失望之中發現了一張饒有興趣的臉。我問他是否也愛看言情小說,他不置可否地笑笑。
家厚雖不和我熱烈讨論那些小說情節,卻是我最忠實的聽衆。這以後,我們經常在一起暢談小說。當然,主要是我談,他隻是聽,有時附和幾句。我覺得和他在一起很開心。
我們順理成章地戀愛并結婚。
我們都是單位的骨幹,工作越來越忙碌;随着孩子的出生,家務也越來越多,我心情變得越來越煩躁,脾氣也越來越壞。當然,很多情況下,我發脾氣并不是因為有什麼特别惹我生氣的事,而是憤怒于家厚的“不作為”。
我抱怨:“這家裡怎麼亂七八糟的!”我希望家厚對我的話有所反應,比如說:“是有些亂,又要讓你受累了。”或者說:“你别急,我們一起收拾收拾。”即使他并不真的來幫我收拾,我也會感覺欣慰,因為他關注到了我的情緒。可是,家厚卻一聲不吭,繼續玩他的電腦,而且還故意“噼哩啪啦”将鍵盤敲得脆響。他這個态度,我能不發脾氣嗎?更讓人氣憤的是,我即使發脾氣,也隻是唱獨角戲,他根本不屑于搭理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