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文字的譜系整理與研究

古文字的譜系整理與研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5:18:26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筆談】

作者:黃德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首席專家)

數字時代信息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深刻影響着人類社會的生産和生活方式,人類文明正經曆着空前的曆史巨變。衆所周知,文字與文獻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人類社會生産、經濟活動以及社會治理的需求,是導緻文字和文獻産生的原動力。人類社會的知識創造和積累、傳承和傳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因為文字與文獻的出現,獲得了突破時空局限而有效進行的可能。從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文字與文獻所發揮的巨大曆史作用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古文字與出土文獻作為人類古典文明階段留存下來的珍貴遺産,是今人認識和探索人類文明曆史進程所憑借的最為重要的基本材料。世界上現存于世的古文字中,隻有中國古文字資料最為豐富和系統,而且也唯有中國的這一古典文字系統當今依然在傳承使用。中國文字與古代文獻是傳承和傳播中華古典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的信息資源庫。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古文字作為中國文字的早期曆史形态,在中華文明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的曆程中,其傳承和傳播必須主動面對數字時代帶來的挑戰和影響,深入思考數字時代的新要求,積極推動古文字數字化進程。數字時代對古文字傳承和傳播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古文字的譜系整理與研究(數字時代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1

智能程序自動定位甲骨上的文字

藏品數字化

依托數字化技術可改變古文字資料的儲藏方式,為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開辟便捷通道。

中國古文字資料的載體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簡帛等。這些曆史文物及其文字資料都是收藏單位的珍稀瑰寶。古文字資料的文物屬性,使得其保護和利用成為長期以來困擾收藏單位和古文字研究者的一大問題。除了極少數在博物館展示的材料外,一般的研究者根本無法接觸到古文字實物。數字化技術可使這些古文字文物以多維方式呈現出來,通過網絡系統和其他電子媒介将深藏于博物館的珍貴文字文物資料與研究者和公衆分享,為古文字研究、傳承和傳播提供極為便利的條件,同時也能妥善解決文字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矛盾。

目前,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收藏單位已開始嘗試将所收藏的古文字文物數字化,并通過信息門戶網站部分向社會公布。如果各收藏單位能夠有計劃地将全部收藏的古文字文物資料數字化并公之于衆,必将極大地推進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這是古文字适應數字文明時代新需求的一項令人期待的宏大工程。

古文字的譜系整理與研究(數字時代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2

小朋友在山東省博物館體驗姓氏甲骨文翻轉展闆。郝鑫城/光明圖片

建立數據庫

古文字的數字化可促進各類古文字資源數據庫的建立,為古文字研究獲取資料提供極大便利。

古文字資料印刷品價格昂貴、不便流通,使得專業研究者和一般讀者獲得古文字資料極為困難,阻礙了古文字的研究、傳承和傳播。古文字學成為名副其實的“冷門絕學”。古文字數字化為建立各類古文字數據庫奠定了基礎,通過數據庫可以從根本上突破長期以來制約古文字學發展的資料瓶頸。古文字資料獲取的便捷,必将極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學習的效率。

近年來,一些研究單位分别開發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和簡帛文獻數據庫,有些已經開始面向專業學者提供服務。如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與出版單位合作,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整理研究報告數字化,建立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電子書網站。讀者通過網站可方便地使用清華簡研究成果。同時,中心還開發建立了“楚文字綜合整理工作平台”,啟動了以清華簡為代表的楚文字數據庫研制。

改變研究模式

古文字數字化在相當程度上可改變古文字知識的生産方式,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釋讀和闡釋水平注入強勁動力。

古文字學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需要語言學、文字學、曆史學、考古學、文獻學等多學科知識積累。進入這一研究領域并取得創新成果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古文字學者往往要窮其畢生精力、專心緻力于某一研究領域,才能獲得一定的成就。因此,古文字知識的生産和創造、更新和換代,不像其他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那樣來的快速,長期的知識積累和學術傳承在這一學科領域顯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古文字數字化和信息技術在古文字研究領域的運用,有望改變古文字知識的生産方式。

比如,通過數據庫可以為研究者提供檢索各類專題文字資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服務,節省研究人員資料收集整理的大量人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探索甲骨綴合、竹簡編聯新路徑,甚至嘗試進行疑難文字的釋讀,可為古文字的釋讀工作提供信息技術支持;采用圖像信息處理技術解決文物文字信息提取和辨識的難題,可為正确釋讀古文字的疑難字奠定文本基礎;如此等等。可以預言,數字化與信息技術的運用,将會改變古文字研究的傳統模式,形成與數字時代相适應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範式。

古文字的譜系整理與研究(數字時代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3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書影

傳播大衆化

數字時代提供的各類傳播路徑和平台,可為古文字傳承和傳播開辟極為廣闊的前景。

傳統的傳播方式和路徑,使古文字知識的傳承和傳播受到極大局限。對社會大衆而言,古文字是那麼深不可測,令人望而生畏。數字時代,網絡、新媒體和各類傳播平台可以生動形象地傳播古文字知識産品,讓古文字走進社會、走進大衆。人們可在喜聞樂見的輕松氛圍中獲得古文字知識。通過培育古文字傳承和傳播的深厚群衆基礎,尤其是有針對性地加強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的古文字數字化傳播,對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古文字學學科的長遠發展都有深遠意義。

數字時代為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帶來巨大的曆史機遇。古文字學學者要善于把握機遇,努力拓寬視野,主動更新觀念,開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傳承和傳播的積極影響。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組織實施的“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将數字化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内容,統籌安排了多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數字化項目。随着工程建設的推進,各建設單位将會結合自身實際,努力探索古文字融入數字化時代的方法和路徑,推出古文字數字化研究新成果,積極推動古文字學學科的交叉發展,使古文字在數字文明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30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