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戀母情結的本質及形式

戀母情結的本質及形式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0-05 12:28:25

  戀母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

  本質

  戀母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以男孩為例,他與父親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認同,使男孩以父親為榜樣,向父親學習,模仿父親,把父親的心理特點和品質吸納進來,成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與母親不同性,兩性可以互補,取長補短,相依為命,這就是戀愛或對象愛。于是,男孩與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可以用“戀母仿父”來概括。戀母和訪父常常相互促進。父親愛母親,而男孩模仿父親,他就會越來越愛母親;母親愛父親,男孩為了獲得母親的歡心,必須讓自己越來越像父親。

  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系,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系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我們把戀母情結及其變化進行編碼,3-6歲出現的戀母情結是第一戀母情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了第二戀母情結第二戀母情結的對象不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兩位長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曆史上的名人或當紅的明星。相似作用表現為與一位替代父母認同,模仿他,學習他,崇拜他;互補作用表現為愛上一位年紀比自己大許多的異性,這種現象叫做“牛犢之戀”。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編造“身世幻想”,其特點是想象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而是從小被領養的,“親生”父母比現在的父母要高貴得多。身世幻想與英雄神話關系密切。于是告别養父母,踏上尋找親生父母的征途,經過一番艱難險阻終于找到了親生父母。不難看出,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話實際上是第二戀母情結的反映,知識親生父母被換成了養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換成了“親生”父母。擺脫父母,為自己尋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這種心理如果過分強烈,就會被導緻“非血統妄想”,既毫無根據地認定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

  随着年齡的增長,戀母情結的對象漸漸年輕化,終于被同齡人所取代。此時,相似作用表現為與同性的同齡人形成友誼,互補作用表現為與同齡異性相愛。真正意義上的友情和愛情産生了。這就是第三戀母情結。為什麼戀母情結的對象會越來越年輕呢?這是因為,戀母情結的對象雖然來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現實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變老,因此,個體在長大,而父母意象不長大。相對于個人的年齡,父母意象越來越年輕,戀母情結的對象也越來越年輕。

  (實習編輯:徐少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