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曆史刻碑上記錄着神州往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東林書院對聯
中國有兩句家喻戶曉的話:一句是上面的東林書院的對聯,一句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兩句話集中體現了有曆史傳承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千百年來萦繞在耳,匹夫不敢忘興國之責。
中國知識分子有兩個特性,濃烈的家國情懷,深厚的文化底蘊下過着一種自我提升的精神生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自我完善和家國情懷的統一。
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遵循發展規律自立自強生生不息,厚德寬恕寬以待人就是厚待自己。勇于将自我奮鬥與民族家國命運結合起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有的品質。華夏複興功成不必在我,中華複興必定有我的氣概,方是中華知識分子的氣概,是書香萦繞神州的氤氲!
一、國起于危難
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銘記我們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起源于與自然災害和外敵禦侮的鬥争中。這片富饒的九州大地廣袤富饒,群山連綿,河流衆多,物産豐饒,但同時自然災害也頻頻發生,大禹治水的上古傳說說的就是中華民族幼年時期與自然災害鬥争的曆史,另一方面中原地區富饒也引得周邊遊牧民族垂涎,曆朝曆代都肩負着禦侮戍邊的時代課題。
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都無法憑借一己之力來解決對抗大自然和遊牧民族騷擾屠戮這些外部問題,因此九州成一統,中華民族統一的多民族形态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每個人生存發展的基礎。
因此每個人都要有家國情懷,都要關心國事,天下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曆史的天空下
二、丹青鑄忠魂
中華民族的曆史,是橫亘五千年的有文字記載綿延不絕的信史;這是這個星球上任何一個文明所沒有的文明基因。
在浩如煙海的曆史文獻中,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有千古政事 ,以咨政事的《資治通鑒》,正史就有《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24史。每一本曆史上都記載着王朝的興衰罔替,記載着忠魂丹青。
漢朝有張骞通西域鑿空西域,打通國運,宋有嶽飛抗金精忠報國,明有鄭和七下西洋揚我中華國威,近代仁人志士救亡圖存,振興中華。
每一本丹青曆史中都住着忠魂義士,每個義士胸中都滿含着對家國的深沉的熱愛!
處處青山留忠骨
三、家國是江山
在每個有家國情懷和曆史感的中國人心中,家國江山從來都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每個有文化韻味的地理标志都被家國情懷予以人文色彩。
屈原的 汨羅江,李廣的龍城,曹操的官渡,諸葛亮的赤壁,李白的長安,蘇轼的蘇州,五千年的人文,五千年的家國的情懷鍊接着一個個文化名人的符号,鑄就家國是江山的強悍理念,中國人的心中家鄉不是一個具體的地理名詞,而是九州一統,南北貫通,古今一體的綜合思想概念,能概括的也就是家國情懷了,江山就是家國,家國情懷在心中。
路在每個有曆史自覺的人腳下
四、詩書寓家國
家國情懷深深地浸潤在中國的詩詞傳統之中,深藏于典雅意境的美妙古文裡。
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面對故國興亡之問,不敢懈怠,上下求索。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阖棺。陸遊不因職位卑微而忘記家國,而是深切為着家國而憂。直到彌留之際,仍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更有譚嗣同“我以我血薦軒轅,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邁大義。
在某個邊遠小城亦或偏遠鄉村有着這些仁人義士的老母親,她們不時記挂着遠去的兒子,兒子的心中時常牽挂着母親和這片九州熱土,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最複雜的情感,是有戰召必回的承諾,是遠赴國難的豪邁,是雖九死而不悔的執著,是家國丹青上的一行行激越的文字。
孩子們,須知這些高級而深沉的感情,是快餐的飯圈文化和頂流經濟所無法比拟的,做個有家國情懷的人,做一個無私高尚記挂家國的人。做個豁達大度恢弘吞吐天地之志,有家國情懷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這是我們每個人修身的終極方向,也是每個立志于有所作為人的方向!
靜好歲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