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分析大學生性心理狀況

分析大學生性心理狀況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3 11:00:23

  性(sex),這個詞,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著名的性學家金賽曾經指出:“人的性行為既是一種生物現象,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它作為一種能量必然要釋放出來。而如何釋放則主要取決于社會文化和社會影響。”随着我國國民經濟的騰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各種觀念,其中包括性觀念,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大學生,他們的性觀念、性行為如何,存在哪些性心理障礙,又需要哪些方面的性知識,對他們怎樣開展性科學教育,為本調查的基本目的。

  一、根據性心理調查結果,我們分别讨論了以下幾方面問題:

  1.1 青春期的煩惱,發現女性的身體意識比男性強烈。因此,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功能及身體變化。結果,要比男性更容易意識到身體的感受性和情感反應。而青少年男孩對于作為男子氣象征的生理特征、肌肉發育、身體和臉部的毛及陰莖的大小以極大的關注。同成年人比,男性青少年團體中,生理的屬性仍是社會聲望的重要支柱。

  1.2 與異性交往方面,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了,自然渴望交流,而對象是要平等的,自認為是可信的。朝夕相處的父母和都是往往缺乏平等關系,因而許多大學生渴望結交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男生和女生與異性交往的原因相同。

  1.3 對戀愛的态度,本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戀愛持贊成态度的人比例很大(83.99%),付諸于行動的人也不少,男女生超過半數已考慮或正在談戀愛。誠然,大學生因戀愛影響學習生活的情況存在,但把愛情作為推動學習動力的情況也不少(63.65%)。對于大學生的戀愛,一方面應該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應開展更多的社會性集體活動,當然也不能忽視性道德觀念的教育。

  1.4 選擇愛人的條件,從結果可以看出,在本調查的大學生人群中,把理想愛人的條件轉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一個趨勢。而家中的金錢、地位,外表的漂亮遠排在人品和内涵之後。雖然在本調查中,認為在失戀後,順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憂郁,且呈顯著性差異。但是有一份報告指出,400名失戀采訪者中17%的人表示,當他們示愛被拒絕或愛情關系結束時,曾企圖自殺。因為在人感情并不順利時,可能需要特别的支持和幫助。

  1.5 性夢與性夢中的親密行為方面,本調查中,絕大多數男生和女生認為性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96%),并且與國外一些資料報道一緻,即,呈顯著性差異。青年大學生處于生理成熟與速度超過心理的成熟速度,形成一個嚴重的不适應期階段。從而造成生理性成熟與社會性成熟之間的差距過大。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性道德教育,就會形成性道德偏差,甚至會走上邪路,造成性犯罪。

  1.6 對于婚前性行為,從調查資料中反映,青年的性觀念在發生改變。本調查中有半數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可以不追究戀人與别人發生性行為,占61.81%。雖然戀愛期的性行為一般被認為不符合性道德規範,但事實上并不少見,特别是西方文化及性解放思潮進入我國後。雖然在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上,男、女生均以“慎重為好”作為首選,男生為64%,女生為47%。但從另外幾條内容的選擇态度來看,大多數還是采取寬容的态度。

  1.7 看到異性裸體時的感覺仍以男生的反應強烈。從結果可以看出,對異性裸體喜歡的,男生為64%,而女生才7%,有顯著性差異。在看到異性裸體時,男生的性反應多為“産生親近欲望”(52%);而女生的反應多為“無所謂”(29%)。

  1.8 男生占一半人數有過性自慰,而女生隻有17%。卡方檢驗呈顯著性差異。進一步說明男生的性欲大于女生。對于性自慰的原因,多數大學生回避回答,但部分男生承認性自慰的原因是緩解性沖動(29%)和滿足性欲望(23%)。我國醫學專家吳階平對于如何對待手淫是很有啟示的,“不以好奇去開始,不以發生而煩惱,已形成習慣要有克服的決心,克服以後就不再擔心,這樣便不會有任何不良後果”。

  1.9 性沖動、性交與性行為。無論男生還是女生,看愛情小說及影視.、看到自己所愛的人及異性親吻是産生性沖動的主要原因,盡管大多數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慎重态度,但仍有少數同學承認有性交經曆,其中男生多于女生,而且第一次性交年齡提前。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性行為的動機呈多樣化,男生居前三位的動機依次為追求性的歡快感(18%)、發展愛情(16%)和一時感情沖動不能自控(13%);女生居前位的動機依次為怕對方變心而解除戀愛關系(12%)、排除孤獨感(10%)和其他未明确指出的動機(10%)。

  1.10 大學生的異常性心理體驗。調查發現盡管異常性心理體驗在大學生中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但仍然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特别是男生中的異常心理體驗比例均高于女生,其中戀物癖、窺陰癖兩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對于目前争議比較大的同性戀問題,我們做了進一步的調查,發現有同性戀傾向的大學生1.06%,女性為0.81%;有雙性戀傾向的大學生10%,女性為13.96%。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均認為同性戀是一種心理變态,結果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并且半數大學生認為同性戀是違反道德規範的;對于看到同性裸體的感覺,絕大多數持無所謂的态度;如果有好朋友是同性戀,男女大學均以選擇“勸好朋友找醫生”的比例最大,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說明多數大學生認為同性戀不屬于正常行為;對于家人有同性戀者,羞愧、似家中有重病人和泰然處之的選擇比例均等,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12下一頁尾頁

  二、在性教育調查方面,我們對結果進行分析:

  2.1 對有關性的名詞的理解,從表中結果表明;另一方面也提示加強女生的性知識教育更是非常必要的。

  2.2 想迫切了解的性知識方面,從表中結果可以看出,男生想迫切了解的知識依次為:(1)與異性交往的禮儀和方式70.24%,(2)正确對待性沖動的知識63.29%,和(3)有關性交的問題60.24%;女生想迫了解的知識為:(1)與異性交往的禮儀和方式72.85%,(2)正确對待性沖動的知識59.51%,(3)有關性法律的知識58.00%。男女大學生區别比較明顯的選擇是“有關性交的知識”,男生占60.24%,女生占43.16%,呈顯著性差異。說明男生比女生更渴望了解性交的知識。對于其他各項,男女生的迫切程度比較接近,無顯著性差異。說明青年人共同的性知識渴求度。

  2.3 對所在學校開展性教育的評價,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均以根本沒有66.24%和63.59%,以及以青春期教育代替性教育32.71%和32.37%為第一和第二選擇。所以,我們認為對大學生的性教育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調查發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遠遠不夠。今後,應該在高等院校中開設正規的性教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性心理衛生教育,是讓他們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就象在學校學習其他課程一樣,作為對科學的追求,應該以認真的态度去對待。

  三、對策

  3.1 開展科學的性教育,幫助青年大學生正确的性觀念。在中國“性”一直被列為“禁區”,更談不上如何開展性健康教育。但是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的性成熟均提前,初二年級是性成熟的高峰期,據我們調查,95.53%的男生有過遺精現象,97%的男生可以勃起。性成熟後,無需外界環境的影響,在體内激素的驅動下,都要體驗神秘的性意識的萌動。調查發現,在少數(占總人群的12%)承認有性交經曆的大學生中,65%的男生,35%的女生X2=8.117P<0.01有明顯差異,說明男生有性交的比例大于女生。而且在本調查中,第一次性交的年齡最小的男性為7歲,女生為8歲。與其他研究結果作比較,發現青年大學生性交年齡較以往提前。

  如何使他們從性朦胧、性神秘和性困惑中解脫出來,不盲目尋求“性知識”誤入歧途,需要對他們進行性健康教育,特别是對大學生,他們處于性激素分泌最為旺盛和活躍時期,應該通過科學的性健康教育使他們從主渠道獲得科學的性知識,正确進行異性交往,增強自控能力的心理的平衡。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均以根本沒有正規的性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遠遠不夠。所以,我們認為對大學生的性教育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建議在大學一年級即設立正規的性健康教育課程,内容涉及性解剖學、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道德倫理學、法學、性傳播疾病防治學、性審美等,考慮到性解剖學、性生理學和性傳播疾病防治學的内容已包括在醫學院校的基礎課中,該部分内容對醫學生可以不再重複講述。在我校盡管沒有設立專門的課程,但是曾經在校内舉辦相關講座,并放映科學性教育的錄像,目前國内有的院校已經準備開設相關的課程,并編寫了系列教材,例如《青年性教育》——大學生必讀教材和《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倫理學》、《性審美學》、《性教育學》等性健康教育系列圖書共6冊,這些已有的經驗和已經完成的工作,都為開設性健康教育課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這裡我們積極建議在高等院校開設專門的性健康教育課程,向大學生提供性科學的性知識。

  此外,在加強學校性教育的同時,家庭也是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中的性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從性心理咨詢的情況來看,青年的性心理障礙絕大多數都與幼年時的不良經曆,不能接受科學的家庭性教育而形成的性無知有關。所以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大學或者中學,承擔起對家長進行青少年性教育培訓的責任和義務,以便家長能科學地教育和引導孩子,提高辨别科學的性知識和黃色淫穢性污染的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

  總之,我們力求通過性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确、健康的性觀念,不再受某些不正确觀念的困擾,如“手淫是罪惡可恥的”、“同性戀是有罪、見不得人的”等,恢複心理上的平衡、自信和自尊。同時通過性教育,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戀愛期間性行為的危害性,特别是對女生的危害,通過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避孕措施,特别是安全套的使用,盡管目前關于安全套自動發放機進入校園,仍然是一個頗有争議的問題,但是既然大學生中發生性行為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也不是極個别現象,那麼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知識,在校内設立自動發放機,就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社會應該用客觀的态度看待它,而不是一味地反對和禁止。

  3.2 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做到早發現、早解決,盡是預防并減少心理問題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未來就業的影響。

  除了科學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學中建立大學生心理衛生檔案,也是加強大學生心理衛生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因為目前大多數學校隻重視隻注重學生的軀體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夠的重視,導緻許多學生的問題不能及早發現,及早解決。所以,我們建議在新生入學時即進行科學地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對在校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記錄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對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積極預防,以及對處于心理健康亞臨床狀态(亞健康狀态)的學生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診斷與治療,降低大學生心理疾患的發病率。

  3.3 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由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師或聘請兼職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方便、及時、有效的疏導渠道。心理咨詢在我國是一項新興的醫療服務,從業的專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規範性較差,而且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多數中國人比較内向含蓄,不願向别人講述心理的問題,還有人對心理咨詢有偏見,怕被認為是精神病。所以許多時候學生有了心理問題時,不知找誰傾訴,或者自己藏在心裡,或者經一些不正規的診所治療,最終延誤了治療時機,使問題加重。

  在這方面高校應該發揮其各種專業人員集中的優勢,開展校際間的合作,取長補短,設立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及時解決他們的各種心理問題,并且積極開展宣傳講座,讓學生正确認識心理咨詢,遇到問題能尋求正确的解決途徑。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在校内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由心理教研室的老師和受過心理咨詢培訓的輔導員擔任咨詢人員,并且經常聘請其他院校,如南開大學和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社會學教授舉辦各種相關的講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4 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餘活動,為學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徑,同時應加以恰當的引導。

  青年學生由于性生理已發育成熟,産生相應的性心理反應,對異性有所“渴求”,有強烈的與異性交往的願望,是正常的現象。以往學校制定的一些校規,如“禁止在校期間談戀愛”、“禁止男生進入女生宿舍”等試圖阻斷男女生之間交往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而且事實證明效果并不顯著。這與治水是同樣的道理,即“一味的堵水,不如積極正确地疏導洩洪”。我們認為應該通過一些積極、有意義的活動,如組織各種學生社團、體育節、藝術節、社區志願者活動、假期的旅遊和社會實踐考察等,在培養鍛煉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的同時,為男女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徑,使青年學生的性心理能夠正常發展成熟,能夠正确地與異性交往,降低異常性心理體驗的發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2下一頁尾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