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打一動物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打一動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15:18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打一動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1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打一動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2

參加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各級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同時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讓人民群衆更好更方便地參與國土綠化,為人民群衆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讓人民群衆共享生态文明建設成果。

——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2017年3月29日

【原文】

那曉得三綱五常,隻知道七青八黃,圓鴨蛋裡棹槳,竹竿空長,肚裡無糧,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桂枝香》

【解釋】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也作“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一句俗語。文字記載常見于明清戲曲小說之中,如明代胡文煥選編的戲曲作品選集《群音類選》、清代頤瑣的小說《黃繡球》和張鴻的小說《續孽海花》中都有相關的引用。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前輩的人種下的樹,可以供後輩的人乘涼。引申為前人為後人造福,後人享受前人的恩惠,與“前人種德後人收”意思相近。

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30多年前,為解決我國森林面積小,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自全民義務植樹開展30多年來,我國森林資源持續增長。30多年前,前人種下的一棵棵樹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形成一片片森林,為今天人們的生存發展提供重要的生态保障。但是,正如在2013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曾指出的: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态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是在前人種的樹下乘涼,更要繼承前人的精神,繼續為後人種樹。号召每一個公民都要做種樹者,因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隻有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恰如所說:“植樹造林,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

植樹造林的目的是要“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産生活環境”。因此,我們不僅要種樹,更要樹立生态文明意識,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中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提出要堅持取用有度的原則。如《資治通鑒》上所說:“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則常不足。”今天,我們提出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也是一樣的道理。曾将“綠水青山”比作“金山銀山”,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要綠水青山就必須“要正确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引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旨在強調“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号召每個公民都要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要“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代接着一代幹,撸起袖子加油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