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鄧志剛語文工作室
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與提示,寫一篇文章。
有三個人同時去看一棵參天巨松,他們分别是木商,植物學家和畫家。木商想到的是它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運它。植物學家則把它歸到某類某科裡去,注意比較它和其他松樹的異同,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畫家隻是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的顔色,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昂然高舉的氣概。
由此可知這棵松樹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象随觀者而變化。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讨論。木商、植物學家和畫家,請比較這三者對于巨松态度的不同,說說你對哪個人的态度感觸最深?為什麼?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美的眼睛
1901班 江宏博指導教師:林雅晖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美,為何物?我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定義。但任何一種美好都源于每個人的内心,更貼合于自己的内心,便更加美好。
一顆巨松,大家可能都認為他是美的。但木商認為的美,在于它能夠做成精美的家具,給自己帶來收入;植物學家認為的美,是一種科學的美,将它放入分類圖中;而畫家所認為的美,隻是單純的美,一種純粹的美麗。這三種人的态度并無高下之分,但這似暗暗與思辨的三種境界吻合。畫家關注的是巨松之美——“是什麼”;植物學家關注的是巨松之理——“為什麼”;而木商關注巨松之用——“怎麼辦”。畫家,有着一雙獨特的審美之眼,他可以避開世俗的紛擾,看到本質的内核。這種單純的審美,是最珍貴的,也是最稀缺的。人們常說,美無處不在。
但是我們又是否思考過,我們為什麼要發現美?美,是源自于一個人心底最深處的渴望,人們總會去追逐美好的事物,這是人的天性。而面對一份美,我們要做的,是欣賞,欣賞他的整體,他的細節。太過理性與實用的目光會幹擾你的審美,隻有靜心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美好。所以畫家的眼睛别具一格的,他的心是幹淨的。面對生活,我們也應當用上美的眼睛。生活充滿了煙火氣,充滿了世俗的氣息,但這并不能蒙上美的眼睛。看向天空,看向土地,看向四周或好或壞的環境,看向所謂幸福或痛苦的生活,哪裡沒有風景?生活的低谷中有陡峭的崖壁與狹窄的天空,生活的高峰中有無盡的天空與大地,而這些都能成為你的風景。
純粹的态度,面對紛擾的人生,而這,不僅能夠發現美麗,更能讓你融入生活。這或許,便是另一個版本的看破紅塵吧!所謂美好,本就是心中所念、所感、所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亦有不同的美。純粹或不純粹,世俗或不世俗,本就因人而異。堅持自己的,就夠了。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