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理念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理念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5 20:51:32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理念(語文主題學習100問)1

24、為什麼同一作者的文章卻編排在了不同學段的不同單元?

統編版教材分别在三年級和五年級下冊選入了蕭紅撰寫的小說《呼蘭河傳》中的兩篇文章,三年級是《火燒雲》,五年級是《祖父的園子》。

統編版是這樣安排的,三年級《火燒雲》一文所在單元的人文要素是:天地間隐藏着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我們去尋找。語文要素是:1、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2、初步學習整合信息,介紹一種事物。本篇課文課後思考練習題有三個:1、朗讀課文。背誦第3-6自然段。2、說說課文寫了火燒雲的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了解到的。3、讀讀下面表示顔色的詞語,再說幾個類似的。

了解課文是按火燒雲的“出現——變化——消失”的順序叙述的。以“變”為主線,突出了火燒雲變化“多”與“快”兩個特點。顯然課後思考題都是在落實人文要素和語文要素的。特别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

統編版五年級《祖父的園子》一文所在單元的人文要素是冰心的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心酸也好,對于他都是心動神移的最深刻 的記憶。語文要素是: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2、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本篇課文課後思考練習題有三個:1、默讀課文,說說祖父的園子裡有些什麼,“我”和祖父在園子裡做了什麼。2、讀下面的句子,體會“我”的内心感受,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和同學交流。3、讀下面的“閱讀鍊接”,說說你對課文有什麼新的體會。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裡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兒工夫變成一匹馬來,一會兒工夫變成一條狗來,那麼變着。

這一些不能想象了。

... ...

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隻是它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是在這裡了。”

無論怎樣讀課文和鍊接的内容,都有了思想感情的因素在裡頭。于是,我決定再次讀讀蕭紅的《呼蘭河傳》。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理念(語文主題學習100問)2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全書七章:一、二章寫小城風情,三、四章談家中親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繪獨立旁支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視式藝術手法,以情感的起伏為脈絡,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呼蘭河畔的鄉鎮作傳,為這個鄉鎮的風土人情,為各種各樣人的生與死、歡樂與悲哀作傳。

茅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叙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

而且從《呼蘭河傳》,我們又看到了蕭紅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讀一下這部書的寥寥數語的“尾聲”,就想得見蕭紅在回憶她那寂寞的幼年時,她的心境是怎樣寂寞的。…

呼蘭河的人民當然多是良善的。

他們照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他們有時也許顯得麻木,但實在他們也頗敏感而瑣細,芝麻大的事情他們會議論或者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們有時也許顯得愚昧而蠻橫,但實在他們并沒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他們是按照他們認為最合理的方法,“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這結果是,一方面陳義太高,不滿于她這階層的知識分子們的各種活動,覺得那全是扯淡,是無聊,另一方面卻又不能投身到農工勞苦大衆的群中,把生活徹底改變一下。這又如何能不感到苦悶而寂寞?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不但見之于全書的情調,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于蕭紅的早死深緻其惋惜一樣。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理念(語文主題學習100問)3

我作為老師,教了一輩子書。對于兒時的記憶,特别是入小學前的那一段時光,父親不識字,一片空白。

再讀《呼蘭河傳》 似乎回到了兒時,聽小夥伴講他們學詩的故事,按照教材編寫體例,自己給這些文章命了個題目《祖父·詩詞·我》,正像蕭紅寫到的那樣。

早晨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了一陣,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也說: “少小離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麼字,什麼意思,我不知道,隻覺得念起來那聲音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着喊。我喊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更大。

我一念起詩來,我家的五間房都可以聽見。祖父怕我喊壞了喉嚨,常常警告着我說:“房蓋被你擡走了。”

聽了這笑話,我略微笑了一會工夫,過不了多久,就又喊起來了。

夜裡也是照樣地喊,母親吓唬我,說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說:“沒有你這樣念詩的,你這不叫念詩,你這叫亂叫。”

但我覺得這亂叫的習慣不能改,若不讓我叫,我念它幹什麼。每當祖父教我一個新詩,一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就說:“不學這個。”

祖父于是就換一個,換一個不好,我還是不要。“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一首詩,我很喜歡,我一念到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那“處處”兩字,我就高興起來了。覺得這首詩,實在是好,真好聽,“處處”該多好聽。

還有一首我更喜歡的:

“重重疊疊上樓台,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為明月送将來。”

就這“幾度呼童掃不開”,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就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 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還當客人來了,祖父總是呼我念詩的,我就總喜念這一首。那客人不知聽懂了與否,隻是點頭說好。

就這樣瞎念,到底不是久計。念了幾十首之後,祖父開講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祖父說: “這是說小的時候離開了家到外邊去,老了回來了。鄉音無改鬓毛衰,這是說家鄉的口音還沒有改變,胡子可白了。”

我問祖父:“為什麼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裡去?”

祖父說:“好比爺像你那麼大離家,現在老了回來了,誰還認識呢?‘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小孩子見了就招呼着說:你這個白胡子老頭,是從哪裡來的?”

我一聽覺得不大好,趕快就問祖父:“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胡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 心裡很恐懼。

祖父一聽就笑了:“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祖父說完了,看我還是不很高興,他又趕快說:“你不離家的,你哪裡能夠離家……快再念一首詩吧!念‘春眠不覺曉’……”

我一念起“春眠不覺曉”來,又是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完全高興,什麼都忘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沒有講過的也要重講。

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慣稍稍好了一點。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這首詩本來我也很喜歡的,黃梨是很好吃的。經祖父這一講,說是兩個鳥,于是不喜歡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祖父講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歡這首。因為其中有桃花。桃樹一開了花不就結桃嗎?桃子不是好吃嗎?

所以每念完這首詩,我就接着問祖父:“今年咱們的櫻桃樹開不開花?”

河水是寂靜如常的,小風把河水皺着極細的波浪。月光在河水上邊并不像在海水上邊閃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裡去了。似乎那漁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來似的。

河的南岸,盡是柳條叢,河的北岸就是呼蘭河城。

那看河燈回去的人們,也許都睡着了。不過月亮還是在河上照着。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理念(語文主題學習100問)4

教材裡編排了《呼蘭河傳》裡的兩篇文章,你讀《火燒雲》,你就成了三年級學生,自然要去觀察。你讀《祖父的園子》,你就成了五年級學生,便産生情感,有了思想。這就是教材的法力。你再讀讀《祖父·詩詞·我》是否回到了幼兒時代?

再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可以感受到蕭紅小時候,環境确實有點寂寞,但她正處于童年,童真充滿了童趣。

每個人都是這樣,童年因為天真,所以沒有煩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