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月經是否正常基于詳細的病史、月經周期的生理和病理過程,并明确何為正常月經周期。絕大多數女性在 13歲(10 ~ 16 歲)時出現月經初潮。由于無排卵性的周期可導緻月經周期異常、月經量過多、 痛經,所以初潮後的 2~ 3年,功能障礙性出血很常見。 一旦排卵和規律性的月經建立,月經周期通常可以預測,任何異常變化都要考慮子宮異常出血。月經周期小于 21 天、行經時間超過 8 天或月經量多至衛生巾不夠用均屬于月經異常,正常子宮内膜的厚度可以通過超聲測量,一般是 6 ~ 12mm,如果血清黃體酮(由黃體産生)在黃體 中期(月經前 5 ~ 10 天)超過 20nmol/L(可通過 生化檢查測定),則可以确定為有排卵的月經 。 子宮出血與年齡的關系: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DUB)多發于青春期和 絕經過渡期。導緻出血的惡性疾病發病率随着年齡而增加,45歲時以後達到高峰。而在35歲以下的婦女中,子宮内膜癌的發病率少于 1/100 000。
月經量過多
月經量過多是在月經期的血量流失過多(每周期的失血量大于 80ml),很可能由内分泌功能紊亂引起(如無排卵),在子宮内膜局部産生過多的前列腺素、局部血塊的纖維溶解增加、局部病理改變(如纖維化)或者藥物引起(如血性惡病質)。出血量多并伴有血塊是月經量過多的主要症狀。月經痛伴随着出血時應該懷疑子宮内膜異位或盆腔炎。通過臨床評估,60% ~ 80% 的病例可以明确診斷。下表列出了其診斷策略模型。
迄今為止,導緻月經量過最常見的單一原因是排卵性 DUB。最常見的器質性原因是子宮纖維肌瘤 (類纖維化)、子宮内膜異位、子宮腺肌病(子宮肌膜的子宮内膜異位)、子宮内膜息肉和盆腔炎。 急性大出血通常發生在規律排卵形成之前的青春期女孩。
病史
子宮異常出血是患者的主訴,采集詳細的病史是治療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對于異常出血, 患者的主觀感受可能具有誤導性,因此解釋什麼是正常月經出血很有必要。一個全面的病史應該包括出血期間使用衛生巾或棉條的數量和被經血浸濕的程度。 月經日曆錄卡(3 個月以上的記錄)是很有幫助的。 應該核實吸煙史和其他社會心理因素。不知是何原因, 吸煙者有不正常月經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 5 倍。
需要排除的問題:
妊娠或妊娠并發症(如異位妊娠)。
生殖道損傷。
内科疾患(如血液病)。
内分泌異常。
生殖道腫瘤。
避孕藥的并發症。
體格檢查
全身身體檢查重點在于排除貧血、 出血性疾病的征象和任何内科或内分泌有關的疾病。
專科檢查包括:
窺鏡檢查:有無潰瘍(子宮頸癌)或息肉。
子宮頸塗片檢查。
盆腔雙合診檢查:子宮或附件區有無觸痛,子宮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
對一些特定的患者如處女,應避免陰道檢查,因為對她們而言,這個檢查是無益且不必要的。
輔助檢查
輔助檢查,尤其是陰道超聲檢查, 需要謹慎使用。隻有在确有指征時才進行此項檢查。 盆腔檢查的異常發現、症狀持續存在、老年患者和懷疑其他疾病者,都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來證實是否屬于月經量過多,并注意排除盆腔或全身性疾病。
1) 首先應考慮
全血細胞計數(排除貧血和血小闆減少)。
鐵檢測:血清鐵蛋白。
宮腔鏡和子宮内膜活檢(利用諸如 Pipelle 或 Gynoscann 等器械進行内膜活檢或全麻下行刮宮術)。
2) 特殊檢查(必要時)
妊娠試驗。
腹腔鏡(當懷疑有子宮内膜異位症、盆腔炎或 其他盆腔病變時)。
血清生化檢查。
凝血功能檢查。
甲狀腺功能試驗。
系統性紅斑狼瘡檢查:抗核抗體。
超聲檢查。
注:宮腔鏡和刮宮術仍然是子宮異常出血檢查的 金标準。在一些女性,經陰道超聲檢查、針刺性采樣 或宮腔鏡檢查可提示其診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