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八場,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地方病防控工作進展成效。國家疾控局綜合司一級巡視員熊煌表示,我國實現了重點地方病控制消除階段性目标。
據悉,截至2021年底,全國2799個碘缺乏病縣、379個大骨節病病區縣、330個克山病病區縣、171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縣、12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區縣、122個飲水型砷中毒病區縣或高砷區縣均達到控制或消除标準,達标率均為百分之百。
但“消除”與“消滅”兩個概念容易被混淆。全國地方病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孫殿軍對此解釋,從流行病學來說,“消除”與“消滅”的定義是不同的。消除是指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或者有效的防治策略,把一個疾病控制或者降低到事先規定的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達到這個水平,就不會成為這個地區或國家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或者說,不構成對人群總體健康的威脅。消滅則不同,是明确病因、傳播途徑,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将其徹底根除,把所有緻病因子完全控制住,徹底從環境中去掉,使這種疾病以後不會再發生。對傳染病來說,不僅僅是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而是指全世界,這個疾病永遠不會再發生。目前來看,已經被消滅的一種疾病就是天花。
↑國家疾控局綜合司一級巡視員熊煌
據介紹,我國地方病發生種類多、分布範圍廣,受威脅人口多。我國地方病分四大種類,一類是地球化學性疾病,主要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第二類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像鼠疫、布魯氏菌病、血吸蟲病。第三類是與人們生産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比如現在少數民族地區大量飲高氟磚茶,造成飲磚茶型氟中毒,還有在西南部長江流域存在着由于“敞竈燒煤”,煤氟含量高,造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等。第四類主要發生在我國,但是病因還不是很清楚,隻有一些病因假說,像克山病、大骨節病等。
因此,孫殿軍表示,這些地方病,一是主要跟環境有關,如果采取防治措施,這個病就會降低、就會得到控制,但如果防治措施一放松,這個病就會反彈。還有一類地方病原因不清楚,在今後的局部地區還有新發的可能。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制定了控制标準和消除标準。控制标準主要有地方性氟中毒、大骨節病、克山病,消除标準有碘缺乏病、地方性砷中毒,标準的制定主要是根據這些疾病控制和采取措施的程度,同時也制定了相應的病區控制和消除的辦法,以便于指導全國的地方病防治工作。
熊煌也表示,近年來,我國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風險挑戰依然存在。地方病作為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減弱或者撤除,疾病将再次卷土重來,所以必須長期鞏固,維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發揮防病的作用。
同時,熊煌表示,目前我國帶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飲水性氟中毒、飲茶型地氟病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療及管理方面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持續加大防治措施落實。針對少數飲水氟超标地區改水尚未完全落實的狀況,還有部分地區合格碘鹽覆蓋率偏低、低氟磚茶推廣難度較大等問題,要進一步強化地方主體責任,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專門措施推進落實,有效打通防治地方病的“最後一公裡”。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吳陽 北京報道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肖子琦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