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是軟體動物門中具有多種隐身技能的“一枝獨秀”,因而被比作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其實,蜘蛛也是節肢動物門中會隐身的一個“另類”。
蜘蛛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昆蟲的一種。因為從直觀上來看,它們的身體同樣分節,附肢也同樣分節,體表都有堅硬的外殼保護。
可是從嚴格意義來說,蜘蛛的身體構造、生理功能,以及生态習性卻都和昆蟲截然不同,所以蜘蛛并不屬于昆蟲綱,而是屬于一種獨立的蛛形綱。
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古人便開始對蜘蛛有過細緻觀察,在《詩經·東山》裡就有記載:“蛜蝛在室,蟏蛸在戶”。
“蟏蛸”說的就是一種蜘蛛,其身體纖細,腿很長。多在室内牆壁間結網。俗稱“喜蛛”或“蟏子”,而且古人認為屋内有蜘蛛結網是喜慶的預兆。這可以說是對蜘蛛最早的描述。
明代藥學巨著《本草綱目》中也有:“設一面之網,觸而後誅之,知乎誅不義者,故曰蜘蛛。”的記載。
目前,全世界共有超過五萬種蜘蛛。我國境内則确定了69科809屬,有五千多種。我們平時在各種媒體上見過很多形态各異的蜘蛛,可是,下面這種蜘蛛你可能從來沒聽說過,更未曾見過:
這種奇特怪異的生物學名為“環繞蜘蛛(Wrap-Around Spider)”,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東北部和昆士蘭東南部。它的雄性較小,成年後通常為4~5毫米。而成年雌蛛體長是雄性的二倍,約為8毫米。
環繞蜘蛛被發現得較晚,沒人知道它們經曆了怎樣的磨難才演化成如此怪異的形态,可以說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就算是在你眼前也不會輕易被發現。它的隐匿技術不亞于水中的“僞裝大師”章魚。
那麼,從生态演化的角度看,落葉層生活是原始蜘蛛目類群向各方面演化的基礎。無論在地下生活,洞穴生活、空間生活還是遊獵生活的蜘蛛都經曆過這種生活環境。
因此,盡管蜘蛛的生活環境多種多樣,按照生活類型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占座型與遊獵型。
占座型又可細分為三類:
穴居類(螲蟷);
結網類(園蛛)、
營巢類;
跳蛛
有些蜘蛛則根據生長周期不同,可能同時擁有兩種類型的行為。比如說跳蛛科蠅虎屬成員,它們冬天在牆角做巢以卵越冬,到了夏天便四處跳躍遊獵。
環繞蜘蛛則将“占座型”演化到了極緻,它們使自己隐介藏形于樹枝之上,身體與樹枝緊密結合,顔色也變得與樹枝相同,乍一看幾乎融為一體。
由此我們隻能驚歎物種演化中的“鬼斧神工”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象力。
那麼,蜘蛛的天敵很多,主要以鳥類為主,還有食蟲類的爬行動物,以及哺乳動物,甚至還有一種寄生性節肢動物也是蜘蛛的天敵。
比如著名的世界最大的膜翅目:沙漠蛛蜂。
面對天敵,蜘蛛有三種行為:
使用螯牙撲咬;
逃遁與自切;
利用保護色,假死,拟态等迷惑捕食者。
而環繞蜘蛛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演化,最終在白天選擇與自己膚色相近的枝幹僞裝潛伏,夜晚則織網捕食。它們為了更融合于樹枝而變得扁平,還能根據杈枝形狀而凹進去。
蜘蛛的體态雖然微小,卻是捕獵的高手。它們用獨特的演化淩駕于節肢動物門食物鍊的最頂端。以緻于我們很有可能忽略了它們的智慧程度。
科學家曾對地球上十種最聰明的物種:人、黑猩猩、海豚、大象、章魚、烏鴉、松鼠、狗、貓、豬做了智慧演化研究,發現在這些物種所具有的智慧程度中,雜食性占據30%,肉食類占據40%,食草性占據20%。
由此可以片面地看出,食肉類的生物相對來說會演化得更聰明一些。
當然,作為食物鍊的頂端也不是那麼美好,蜘蛛同樣有天敵,同樣會被捕殺。因此,它們唯有同命運抗争,必須演化出進可攻退可守的“獨特”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蜘蛛的演化是單獨的一支,是與其它節肢動物分開的,因而它們才會如此的特立獨行。
#謠零零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