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這是什麼?!
這分别是什麼?!
emmm……
難道不都是三文魚嗎???
當然不是!
左邊是大西洋鲑魚(常說的“三文魚”)
右邊是虹鳟魚
近日,《生食三文魚》團體标準将淡水虹鳟列入三文魚類别,引發廣泛讨(dui)論(si)。
今天下午
上海市消保委
召開了自成立以來的首個“消費聽證會”
“消費者很想知道虹鳟魚與‘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關系?”
“消費者對把虹鳟列入‘三文魚’表示擔憂,大家怎麼看?”
“關于團體标準是否可以定義商品,大家怎麼看?”
不預設立場
充分讨論
陳舜勝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不贊同把虹鳟魚歸屬為三文魚。
大西洋鲑魚為“Salmon”,明确局限為海水魚,是狹義的,絕不等于淡水虹鳟魚。三文魚是一個俗稱,既然約定俗成,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把定義随意擴展。而且從安全性來看,淡水魚的寄生蟲風險要高于海水魚。
鄭維中 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理事
(《生食三文魚》團體标準起草方)
鄭維中拿出一張1955年的老報紙
早在1955年,“三文魚”就是一個大類,并不是特指大西洋鲑魚,請記者回去做做功課。
就像“張家的孩子叫大毛,李家的孩子也叫大毛,哪個大毛是真的呢?”當然,标準中也提到了要标注名稱與産地,不要統稱三文魚。
江憲 市消保委常務委員、知名律師
如果今天三文魚不存在流通,任何學術争論都是好的,是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可一旦産生了交易,交易是法律行為,《合同法》要規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保護。
我也是一個消費者,我的學曆是碩士,我分不清楚虹鳟魚和三文魚的區别。為什麼大家這麼關心兩者的區别,它已經離開了學術上的争論。
那些不良商家是利用了專家的科學精神,将兩者混淆,這就容易導緻劣質的三文魚被售高價,從法律上來說,違反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許麗萍 市人大代表
學術争論歸學術争論,對消費者來說應該越簡單越好。
建議《團體标準》中對大家讨論的共性問題進行修改。
德甄 市人大代表
要讓消費者去辨認太難了。
有标準是好的,初衷是為老百姓好,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認知、知識是有限的,不可能識别那麼多的三文魚種類。
讨論會上,争論不斷
說到底,大家關心的是——
吃的是不是安全?
買的是不是值這個錢?
1
從價格上來說
上海水産商貿分會執行會長葛錦海:“凍品深海三文魚的批發價高達每斤50至70元,而淡水的虹鳟魚批發價不足30元一斤。”
2
從安全性上來說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生吃三文魚時也要防止寄生蟲,但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内往往因環境不合适,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所以更不建議生吃。”
正因為兩者之間在安全和價格上的差異
不法商家會不會利用其中空隙?
市場監管是否存在空白?
都有待回應
如何區分大西洋鲑和虹鳟魚?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觀察:
1
從紋理和顔色來看,三文魚的脂肪含量高,肉色偏橙黃、表面的白色花紋更白,線條較寬,且線條邊緣比較模糊;而虹鳟魚脂肪含量少,線條細而且邊緣很硬,紅白相間很明顯。
2從厚度來看,三文魚魚片一般可以切成0.7厘米至1厘米厚塊,但虹鳟魚因肉質較硬,則隻能切薄片。3從光澤度來看,三文魚光澤度更高,虹鳟魚則暗淡無光。4從口感上,三文魚入口結實飽滿,魚油豐盈,且富有彈性。烹饪制熟後的三文魚,肉色呈粉紅色,虹鳟魚則顔色偏深。
現在能區分了嗎?
不好意思
我反正還是不能....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系後台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