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期不知在哪天,宅家帶娃已變成持久戰,你家扛得咋樣?
一個月前,我們分享過芭學園家長土土爸的文章「疫情宅家我是怎樣帶娃的?」,今天帶來芭學園家長虎姜媽媽的分享。
從家長們的親身經驗看來,建立家庭一日生活流程并根據實施情況适當調整,找到最适合自家的節奏,是打持久戰的上上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虎姜的小花園”
作者 / 虎姜媽媽
都說疫情期間是非常考驗自律能力的時期,對成年人來說:扛住,不長胖;對學生黨來說:起床,上網課。
這段時間我發現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不上學以後,孩子作息時間全部亂套,尤其是那些已經上了幼兒園,又被迫在家停學的孩子們。一方面,戶外活動減少,能量釋放不出去導緻晚上很晚睡不着;另一方面,在家不比在幼兒園,有老師帶領着有計劃地進行教學活動,家長們不僅要管孩子吃喝拉撒,還要在家辦公,實在是一團亂麻。
對于我來說,雖然不用考慮serve老闆,但是如何安排1V1帶娃的一天,的确也是一項挑戰。尤其對于剛過3歲的小朋友來說,恐怕還不知自律為何物,大人的行為和态度極大地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房間是否整潔,就能體現出他的内心秩序如何。其實帶出的孩子生活是否有規律,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感覺,成年人的世界經常很累,體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心累”。所以,減少不必要的選擇,降低思考成本是非常劃算的一件事。
喬布斯就是因為不想花費不必要的時間在挑選每天應該穿什麼衣服上,才會常年穿同一套衣服。
有規律的生活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十分有助益,他們不用焦慮現在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而且清楚地知道接下來會做哪些事情,對建立安全感有很大幫助。
所以說,無論從誰的角度來看,建立一日流程都非常有益處。
在我們家,一日流程是這樣的:
其實這份流程表沒什麼特别的,不過這兩個月實踐下來,有幾點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 根據孩子和自家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不勉強,别較勁
關于午睡
虎姜小朋友以前都是午睡屆的種子選手,從睡覺規律以後,基本上午睡都是保持在三個小時。但是疫情開始我們從老家回到北京,缺少戶外運動加上更換了環境導緻午睡哄睡極度困難,甚至出現哄睡接近兩個小時,睡了才不到一個小時的情況。
以前我總盼着到他午睡的時候,我可以做做家務,提前準備下晚餐。越是盼着他睡着,他似乎越是興奮。這還沒開始輔導作業呢,一個哄睡就差點搞得親子關系破裂。
一番思考過後,我決定放棄他的午睡。既然睡不着,那就是不困,索性下午不睡了,這樣晚上也許還可以早點睡。
事實證明,這個決策真的是英明啊!雖然白天超長待機,但是現在獲得了一個每天八點多就睡着的孩子,真香!而且,他的總睡眠量并沒有受到影響,依舊保持在11-12個小時左右,所以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關于戶外運動
我們現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戶外活動,全天累計在2-3個小時,并且活動時間盡量安排在午餐和晚餐前的時段。這樣安排主要是因為:
1. 我家小朋友體能比較一般,一下子2-3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會比較疲憊,所以分拆成兩段,也可以穿插在讀書活動中休息一下眼睛。
2. 虎姜吃飯也是屬于比較“矜持”的類型,為了增加食欲,戶外活動安排在了餐前時間段,實踐下來的确對促進食欲有不小的幫助。對我的要求就是活動完回家後,能夠在短時間内準備好飯菜,不然就會因為太餓而添加零食适得其反。
所以目前基本上午餐和晚餐我分為兩類,一類是在20分鐘内可以從冰箱到餐桌的快手飯菜,比如雜蔬炒飯,水餃,意面等;另一類是可以提前炖煮的預約餐,像紅燒雞翅,清炖排骨,牛尾湯等。所以完全可以保證回家以後在最想吃東西的時候立即開飯。
2. 帶娃一起做家務,把“睡後”時間留給自己
我知道現在很多雞血媽媽每天腦圖打卡,語數外全面轟炸,學習内容安排的十分緊湊。但是我還是選擇花一些時間帶小朋友一起做家務,可以說,我們家現在的家務事,從洗衣做飯到掃地拖地,沒有哪項是他參與不進來的。我選擇這樣做有以下幾點考慮:
1. 一起做家務可以鍛煉小朋友的生活能力
2. 可以讓小朋友了解做家務的辛苦,更加珍惜勞動成果
3. 大腦需要休息時間來消化學習的内容,做家務的“緩沖”未必是浪費時間
4. 減少小朋友不必要的屏幕時間
5. 騰出孩子睡覺後的時間,讓全職媽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裡面大人要放平心态,一開始帶孩子做家務很有可能“越幫越忙”。慢慢地小朋友技能的提升,加上你的信任會讓他們有非常好的成就感,結果也會越來越理想。
以前我會留一些家務等到孩子睡覺以後再做,但是我發現這樣會讓我在哄睡的時候很容易焦慮,小朋友時不時的入睡困難是很正常的,但是當你非常想讓他趕緊睡着的時候,這種焦慮情緒就會不自覺地釋放出來,導緻孩子更難入睡。
并且,家務大多時候會被歸為“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很少有人因做家務而産生成就感,價值感。尤其對于全職媽媽來說,很容易讓自己跳到“整天碌碌無為”的坑裡爬不出來,産生自我否定。把孩子哄睡已經很疲憊了,再去廚房看到一片狼藉真的是小确喪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盡量将娃睡着後的時間留給自己做一些自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準備一些可以提高家務效率的工具,或者帶娃家務寓教于樂都可以讓你“睡後”做自己。
降低一點家務的标準,勻出一些時間盡量調整自己的情緒。知識會有老師教,隻有接納支持孩子的父母才是陪伴他們一生的港灣。
3. 加強爸爸的帶娃參與感
大家看到我們的作息表就懂了,工作日爸爸在家的時間約等于住一家酒店,吃了早餐就出門。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給隊友“安排任務”呢?
現在根據我家的實際情況,我家爸爸每天的任務是早晨帶小朋友一起洗漱、整理卧室,這個時間我會在廚房準備早餐。沒有約定之前,我需要帶小朋友洗漱然後再準備早餐,而隊友早晨時間很緊張,又着急上班。如果哪天早上我臨時讓他帶孩子洗漱,這種“臨危受命”的狀态也很容易在一大早就産生不愉快。
後來我們就約定,早晨由他來完成帶娃洗漱的一系列的規定動作,這樣他們收拾好了,早餐也準備妥當,一切都順順利利。小朋友也因為我們固定了一日流程,變得越來越配合。每天站在洗手間還自己念叨總結“太陽升起配合爸爸,太陽落下配合媽媽”。
貼在洗手間鏡子旁的洗漱流程
現在,他們爺倆還悄悄地約定早上會一起“刮胡子”,父親和兒子之間做一些隻有男人才會做的事,對男孩的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
4. 張貼流程步驟
我以前覺得家裡貼個日程表是一件很low的事情,一點都不“高級”。但是漸漸地我發現,太香了!
如果有一些步驟流程總是困擾你,每天就因為應該先幹嘛後幹嘛,或者誰來做之類的問題煩躁,你真的應該試着寫下來,粘牆上。寫出來的環節不在于多麼細緻繁雜,而在于關鍵。哪裡煩躁貼哪裡!尤其是涉及到多人協作環節的,在剛剛執行新的日程安排時,明确落在紙面上事半功倍。
我前段時間給虎姜做如廁訓練,一直想不明白到底該安排在什麼樣的時間契機帶他去洗手間,我就拿本子比比劃劃寫了下來,一下子腦袋就清楚了。
一個連大寶都不抹的漢子讓他給娃洗臉,并且還得能記住要擦潤膚露也是有一定困難的,索性我就連這樣的“小事”都寫下來,隻要識字,就能做到。
這樣有迹可循的生活方式,給孩子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他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了,很從容。并且如果在上一個環節磨蹭,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會影響後面的哪些活動。比如如果在洗漱前收拾玩具繪本磨蹭了,就會影響睡前聽故事的時間,因為就寝時間是固定不變的。
虎姜一歲多的時候,我就制作過可以交互标記的“一日流程”,環節圖片都是虎姜的照片,小朋友可以“看圖做事”
家庭一日流程,是保證小朋友生活規律非常好的工具,也是家庭生活中契約精神的體現。如果一些日常環節總是困擾着你,不如拿出一個晚上的時間想清楚,寫下來。相信我,這個時間值得花。
疫情宅家我是怎樣帶娃的?|高爽
定下家庭一日流程,減少沖突和情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