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驚蟄吃梨”潤肺又健脾

“驚蟄吃梨”潤肺又健脾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7:05:04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制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下面簡要介紹一些梨的食用方法:

  1.榨汁食用:取生梨,去核,去皮,榨汁後取1杯約400毫升,加入冰糖10克、胖大海1枚,煮後服用,有潤肺生津、利咽開音的功效;将生梨、蓮藕一同榨汁後兌蜂蜜飲用,有健脾、清心、潤肺的功效。

  2.蒸熟後食用:生梨1個,川貝母3克,冰糖10克。梨去核後,把川貝母3克研成細粉及冰糖10克放入梨中,放在蒸鍋内蒸45分鐘後取出食用,潤肺止咳化痰之力更強。

  3.煮水食用:切片後與冰糖、川貝母、銀耳同煮,有健脾潤肺止咳的功效。

  适合春季養生的具有潤肺健脾功效的食物還有枇杷、百合、銀耳、蓮藕、山藥、大棗等,藥物有沙參、麥冬、玉竹、黃精等,在自身體質合适的情況下,春季常食用上述藥食物對健康會大有好處。

  相關閱讀:

  山西民間在驚蟄日要吃梨,即使十裡不同俗的城市鄉村皆然。

  在“草木縱橫舒”的驚蟄時節,晉地乍暖還寒,天氣幹燥,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功效,此時于人們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驚蟄吃梨源于何時,記載查無,但祁縣民間卻有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聞名海内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赢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曆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緻富,将開設的字号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晉地驚蟄吃梨之俗是否由此而出,難以考證,但祁縣明清兩代多有種梨為業,到現在已形成“國家級優質酥梨基地”,成為該縣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并啟動申報為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舉辦中國酥梨之鄉梨花節。祁縣的梨來自上黨,上黨梨最有名者當數高平大黃梨,其中以陳區鎮所産的最為名優,俗稱“鐵爐梨”,相傳隋朝時就為皇室貢品,以此開發的廈普賽爾黃梨汁,亦小有名氣。山西梨名氣大的還有産于原平同川河兩岸的“同川梨”,民間稱為“東山搖錢樹”,有傳統的梨花廟會,據碑文記載起源于北魏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還有唐代梨樹存活至今者數株。如今“十裡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花”的原平東社鄉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産梨區。與原平接鄰的代縣有“金酥梨”,曾在我國西北地區四省梨鑒定會上被評為第一名,堪稱山西省水果名産的後起之秀。此外,晉南萬榮孤峰山金梨也很有名。

  山西從南到北,梨多名優,均耐貯存,自然成為人們幹燥春季“潤肺涼心,消痰降火”(《本草綱目》)果品。民間驚蟄吃梨,普通百姓家多整梨生吃,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幹、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有的家長借機還要給子女們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因梨有寒性,講究些的人家多制成羹湯或小吃。如蒸梨,是傳統的食療補品,制法是把梨從蒂下三分之一處切下當蓋,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間果肉切塊,與川貝母粉、陳皮絲、冰糖屑等一起裝入梨内,再放進加入清水的蒸杯内,武火蒸45分鐘即成,對嗓子具有良好的潤澤保護作用。晉菜佛門素齋中有甘露盅,系西瓜盅演變而來,還有一道名吃叫炸鮮果卷,是将蘋果與梨去皮切絲,加入糖桂花、面粉拌勻,用油皮卷好,投入油鍋炸熟,外酥裡嫩,香甜适口,果味芳香。晉南民間宴席有以梨制作扣肉,是将五花肉片與梨片一層一層碼好,放入碗内加上冰糖蒸熟。如果将梨削皮切條拌以山楂糕條,澆上梅子醬、糖桂花,就可制成一碟酸甜清脆的涼菜來。

  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本草通玄》)說法,無論生吃或熟食,于驚蟄日,都是一種寓食于節的民俗傳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