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的“節目”有些多,不光關注老壇酸菜這樣的食品安全,更展示了數字經濟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免費WiFi”不能連WiFi,但是卻可以給我們推送牛皮癬廣告;兒童智能手表竟然還能和柯南的手表一樣,懂“偵察”;甚至我們想在網絡上搜個培訓學校,都已經被營銷公司安排得滿滿當當。
5G、人工智能、元宇宙,這些新興的技術正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個人隐私如果不好好把控,這些新的技術,很可能會反噬我們自己。
弱勢的用戶被廠商玩弄
雖然在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的邏輯使得大部分産品需要用戶主動挖掘,但是由于存在技術以及信息上的不對位,在使用數字産品時,用戶往往處于弱勢地位。
以315曝光的“WiFi破解精靈”的App為例,打開這個軟件後,掃描出的一大排WiFi資源一個都連不上。随後,這個軟件甚至還會自動将App下載到手機當中。這也意味着,用戶想要“蹭網”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卻“蹭”到了亂七八糟的App。
事實上,這類App還有更大的坑——大量收集手機信息。據315曝光,“雷達WiFi”App一天甚至可以收集了用戶6萬多次位置信息。雖然這類App可以名正言順地說自己是為了更好探尋WiFi,但收集位置信息的界限、頻率有沒有标準呢?
頻繁收集用戶手機信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造成手機終端的高功耗。根據我們自己的測試,下載“智連WiFi”App後,手機系統立即就會通知“發現高耗電應用”。
手機沒電了還可以充電,更深層次的,這種信息不對稱性,很容易造成用戶隐私數據的巨大損失。
與“WiFi破解精靈”類似,某銷量10W 的低端兒童智能手表,雖然上網、通訊等功能一應俱全,但是卻存在巨大的隐私安全隐患。 315節目爆料,當孩子通過該手表掃一掃二維碼,參與一款惡意程序僞裝成的“抽獎遊戲”時,孩子的位置、錄音甚至是照片都會被偷偷上傳到後台。
那麼為什麼市面上會出現這些畸形的數字經濟産品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雖然315上關于數字經濟的爆料涉及諸多領域,但這些行為的最終目的,其實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利益。
比如,315記者探訪PC6、ZOL等軟件下載平台,選擇“高速下載”了福昕PDF、快壓等軟件,但是桌面卻莫名其妙地出現了多款其他軟件。根據315記者的深挖,這些下載站背後紛紛指向一家名為百助的公司。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每推薦下載一個軟件,百助公司能獲得0.3-1.8元不等的費用。通過這門生意,百助的年營收超過12億元。
與PC下載站類似, 上文提到,打開“WiFi破解精靈”後,其也會靜默下載其他App。從這個角度來看,“WiFi破解精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軟件下載平台”。
事實上,軟件分發還僅僅是這些流氓軟件獲利的一個通道——個人信息同樣有類似的價值。
2021年4月,《經濟參考報》發布消息稱,數十億條個人信息明碼标價。對此,奇安信數據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川意透露:“每年在暗網平台出售的各類洩露數據多達上萬起,每年洩露的數據總量高達數十億條,交易金額超10億元人民币。”
這些信息很可能又會和315晚會曝光的精準騷擾電話公司合流,成為後者精準營銷的一個切口。比如,如果某化妝品電商平台的快遞單遭到洩露,那麼聚焦化妝品營銷的精準騷擾電話公司獲取到這些信息後,自然就能針對行業内的消費者進行廣告轟炸。
雖然隐私洩露和“WiFi破解精靈”們有很深的聯系,但在移動互聯網以軟件商店為中心的分發模式下,手機廠商們其實也難辭其咎。因為315節目透露,上述App均是在手機自帶應用商店下載的。
之所以對這些軟件管控不佳,或許是因為手機廠商們也看到了利益的存在。據了解,目前大部分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都存在To B的下載付費——為移動應用和移動遊戲提供高效、便捷的付費合作模式。簡而言之,該功能就是App給應用商店交“廣告費”,那麼後者就會在顯著位置推薦該App。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幹淨的。一旦使用這些流氓App時,用戶的權益遭受損失,那麼手機廠商也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政策約束加強,但更需從業者自律
雖然315展示了數字經濟行業的亂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業的發展,法律法規已經逐漸完善,從業者也變得更加自律,隐私保護勝利的曙光其實已經近在眼前。
以上文提到的智能手表為例,其之所以存在信息洩露的風險,主要是因為采用了安卓4.4的系統,在此操作系統下,軟件無需授權就可以拿到位置、人臉、錄音等很多隐私信息。 但是目前安卓最新版已經升級到12,軟件如果不拿到用戶的授權就很難自行獲取信息。
以蘋果為例,其在iOS 15上,将iOS 14.5個人數據保護的主線正式推向了前台。其中“應用程序隐私報告”不光能讓用戶全面了解應用的隐私活動,更可以生成相應的文件,讓用戶進行審核,以确認應用程序的行為是否符合預期。對此,蘋果表示:“你的應用程序應該隻訪問用戶期望的數據,并在他們期望的時間訪問。”
事實上,不止手機廠商變得更為自律,有關部門也在持續不斷地推動隐私安全保護。比如,2021年11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就明确表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個人同意,個人信息處理的重要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重新向個人告知并取得同意。”
而在此之前,有關部門就開始重拳整治互聯網相關企業。比如,2021年6月11日,搜狗輸入法、訊飛輸入法、QQ輸入法因未完全滿足國家網信辦關于個人信息收集違規問題通報的整改要求,被多家應用商店下架。
總而言之,在數字化經濟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互聯網行業雖然創造了驚人的财富,但是這些财富中的一部分來源并不光彩。
315雖然僅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行業亂象叢生的一面,但更大的意義是提醒相關從業者不要再逾越隐私的紅線,如若不然,這些企業遲早會遭受法律的制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