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垂緌飲清露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流響出疏桐
譯文:蟬低頭喝着清澈的露水,像帽纓繩一樣的觸角,垂了下來。從稀疏的梧桐樹間,不斷的傳出它的叫聲。
聲音能傳得很遠,是因為它處在高處,而不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
初唐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詩人。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代表作品《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這首詩,是典型的“以物喻人”。
垂緌飲清露,是說即使當了大官,也要廉潔。
垂緌:是指系帽子的繩子,多出來的,向下垂的部分。用來代指官宦。
清露:清澈的露水。代指清正廉潔。
流響出疏桐,是指有能力的人,說出的話,經常與衆不同,振聾發聩。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個人如果真的有能力,知識淵博,就相當于比别人站的高。自然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影響力。
而不是借助其他任何人的幫助。
作者借着歌頌“蟬”,十分巧妙的歌頌了品德高尚的人,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這首詩與駱賓王、李商隐的各一首描寫“蟬”的詩,并稱“詠蟬”詩三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