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7 20:36:12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欣

今年秋季開學後,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菏澤各中小學針對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2022年版)》深研細施,結合自身學校、學生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9月27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實地探訪了我市都司鎮白劉莊小學、安興中心小學兩所學校,了解我市“勞動進課堂”實施情況。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1

種植“責任田”,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勞動教育是一項教會青少年以勞動獲取幸福生活、以智慧創造美好未來的人生核心素養培育活動,是一門融知識性、技術性、實踐性及教育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

9月27日13時許,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牡丹區都司鎮白劉莊小學校園内,教學樓左側一處用田園籬笆圍攏起來的名為“耕苑”的區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一塊塊劃分整齊的小田壟内,大豆、花生、大蔥、太空絲瓜等農作物,極為喜人。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2

“同學們,咱們班責任田裡的花生已經熟了,這節勞動課咱們就實際操作收花生好不好?”都司鎮白劉莊小學校長丁陽公布完課程内容後,學生們歡呼雀躍起來,“花生終于熟了,從播種到澆水、除草、查苗補種、培土……曆經4個多月,今天終于能見到成果了,一會我得看看我種的那幾株怎麼樣。”四年級學生李雨婷特别開心地和同學說道。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白劉莊小學現有7個班級,共計323名學生。自2019年4月以來,該小學就通過勞動課程、勞動實踐、勞動比賽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今年4月份,該校特意開辟出一塊空地,為每個班級劃分責任田,老師們定期組織學生進入實踐基地,并結合二十四節氣“講農耕文化、學農耕知識”。從課堂到實踐,該校學生學會了如何合理安排蔬菜種植時機、如何進行科學管理。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3

随後,丁陽還将注意事項向學生進行了詳細教授和安排,“刨花生這個活由老師代勞,當老師刨花生的時候同學們需遠離揮動的刨鏟,以免誤傷;當老師将花生刨出來歸攏後,同學們可揪着花生秧,先抖抖土再摘花生……”丁陽仔細叮囑道,“一會摘完花生,清洗後,由老師煮熟,大家可以嘗嘗自己種植的花生,相信會别有一番滋味。”

聽完老師的叮囑後,同學們依次來到責任田旁,在老師将花生刨出來歸攏後,仔細地摘起花生來,“快來看看,我這一株結的花生真多,一晃嘩啦嘩啦地響,看着就特别喜人。”“大家看,這個花生是四個豆的,個頭也特别大,一會煮熟了誰分到了告訴我一聲,我給你們換,我要讓爸媽看看,咱們自己種的花生也能大豐收。”學生們邊喜悅地摘花生,邊激烈地讨論着他們自己種植花生的心得。

“原先我以為種植農作物就是把種子種到地裡,然後适時澆水、除草就行了,沒想到還有這麼多學問,現在我懂得了莊稼也需要科學培育和細心照料,比如除草,要盡量選擇在陽光強烈的中午進行,要盡量除去草根,還要将除掉的草運到田外等等,通過這次全過程自主參與,我不僅學到了很多農耕知識,也深刻認識到父母在家種地的不易,以後我會更加珍惜糧食。”李雨婷說道。

随着下課鈴聲響起,煮熟出爐的花生也端到了學生面前,有的學生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則将自己的那一份裝進口袋,要和家人一起分享這勞動的喜悅。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4

“今年5月份,牡丹區科協向我們小學贈送了60粒太空絲瓜的種子,在科協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同學們從學習育苗到參與實踐管理,親自見證了太空絲瓜的整個生長過程。”丁陽告訴記者,如今,在勞動實踐基地中,同學們看到了親自參與種植的絲瓜結出了一米多長的太空絲瓜,感到特别有成就感,感歎太空育種的神奇。他們在勞動流汗的過程中磨煉了意志,培養了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和熱愛勞動的好品質。

下一步,白劉莊小學将繼續紮實開展勞動教育,把勞動的種子、科技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在種植“責任田”的同時,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5

以教材為本,積極探索勞動課程實踐

不同于白劉莊小學讓學生親自參與種植農作物,安興中心小學則充分利用起《勞動教育時間活動課程指導》這本教材,将勞動課堂教育和課外生活勞動相結合,開展了衆多備受學生、家長喜愛的勞動課。記者注意到,在安興中心小學的勞動教育教室内,琳琅滿目的手工作品排滿了整整兩面牆的展示櫃,皮影、沙包、沙漏、剪紙、古風燈籠、對聯等等,應有盡有。

“大家知道咱們北方人最常見的面食基本上是饅頭和面條,尤其是面條,不僅制作簡便,更可搭配多種配料,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那麼大家來說說你都吃過什麼種類的面條?”剛開始上課,安興中心小學勞動教育老師袁欣欣一邊打開自己制作的課件,一邊将學生引導至本節課的内容上來,“剛才同學們列舉了很多面條,像刀削面、拉面、燴面、扯面等,大家想不想嘗嘗自己做的面條,也給家人一個驚喜。好,那咱們接下來就翻開五年級上冊勞動教育課本第一單元的《幸福家常面》,讓我們一起學做家常面條。第一步是什麼?對,是和面……”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6

随着袁欣欣一步步引入,學生很快就來了“興緻”,認真聽老師講解和面過程的“技術”要點。

注意事項講解完後,袁欣欣開始指導學生現場實際操作和面,“将水慢慢倒入盆裡的面粉上,水流不能太急,不然容易濺出來,水也不要一次放太多,邊倒水邊攪拌,等面粉呈現出絮狀時就可以停止倒水了,這時候需要用手掌将面團一步步和成一個面團狀,要達到面光、盆光、手光,大家可以一步步慢慢來。”袁欣欣邊遊走在學生中間邊指點道。

“我特别喜歡吃面條,尤其是媽媽擀的手工面條,又勁道又香,小時候每當媽媽擀面條時我總想在旁邊自己試試,可一直沒有‘得逞’。”該校五年級學生田雅琳笑着告訴記者,“原先以為做面條挺簡單,沒想到這麼有技術含量,這次跟着袁老師學會了和面和擀面條,回家我就可以趁家人忙碌時,偷偷給他們做一碗面條,相信爸媽一定會大吃一驚的。”說到此處,田雅琳不由得激動起來,并追問起袁老師面條鹵汁的做法。

“其實和面、擀面條,我之前也不會。”下課後,袁欣欣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之前沒學過,大學畢業乃至工作後,最多能做幾個簡單的炒菜,像和面、擀面條這種‘大活’是想都沒敢想過,但為了上好這節課,在熟讀教材的同時,我又通過抖音等網絡平台,搜尋了衆多‘教程’,在家一遍遍實驗,這段時間我天天做面條,都快把家人吃出‘面條恐懼症’了。現在對于各種面條做法,我可謂是手到擒來。”說到此處,袁欣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教以食為先’,用美食敲開勞動教育的大門。”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7

“早在2021年,我們小學就申報了一個名為《農村小學勞動教育校本化的實踐與探索》的市級課題,現在還沒有結題。”李建芳告訴記者,“咱們安興中心小學這個校區因為場地的原因,咱們還沒有安排室外勞動課,不過已經在積極協調。此外,按照教材,咱們也給學生布置了不少生活勞動内容,如從自己洗紅領巾開始到洗衣服,收拾家務等。”

目前,安興中心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正在摸索中不斷進行調整與升級,勞動訓練常規化、閑暇生活自主化、勞動課程化成為該小學勞動教育的新特點,勞動技能訓練已貫穿至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李建芳直言,要想把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僅有紙面規定肯定不夠,還必須注重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相關教材的配套實施。

小學勞動課特色經驗彙報材料(鄉村小學有滋有味)8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暑假前夕,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将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将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規定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版塊,共設置10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幹項目組成。

勞動教育意在讓孩子們在勞動的過程中認識社會、感悟自然、觀察生活、認識生命、了解社會,培養他們的正确勞動觀、價值觀、人生觀,為孩子們全面發展打好底子,也為其未來打牢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