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電腦,選好類型後,就要考慮電腦性能了。
具體說之前先說一下電腦存儲容量單位。因為電腦是靠電路開或者合來記錄的,最基本的存儲就是2位(通電或者斷電嘛~),單位是B。電腦存儲容量就是2的N次方個B,比如1KB,就是一千個B,實際上是2的10次方,就是1024B。同樣,1MB就是1024個KB,1GB就是1024個MB,1TB就是1024個GB。一般為了方便,把最基本單位B省略,就說M、G、T。
筆記本電腦和品牌的台式機都是組裝好的,買的時候就是對比各個型号電腦的這些參數。如果是買組裝機,就是自己挑選需要的部件,然後組裝起來(一般讓店家順便就給裝了),就可以一個一個挑選。
一、中央處理器(CPU)CPU是用來計算的,主要參數是主頻,是電腦運算速度的一個值,單位一般是GHz,越大越好,說明運行一個程序越流暢。圖片是CPU本身,但是一般為了加強散熱,CPU上面會有一個大風扇。
英特爾的酷睿處理器(i系列)
随着多核處理器的出現,不能光看主頻這一個指标了,還得看多核性能。核心數越多,電腦能夠同時處理的東西就越多,比如你要一邊聽歌一邊打遊戲,一邊還在網上下載東西,那4核CPU肯定比單核要強。單核電腦表面上也能同時運行多個程序,但實際上是CPU一會算這個一會算那個,是一個一個運行的,肯定不如多核CPU專門用一個核心去運行一個程序。
所以CPU就是核心數越多、主頻越高越好。
CPU主要是兩個品牌,英特爾(Intel)和AMD。
英特爾的CPU型号是1個字母加數字,比如i7-9700,有的數字後還有字母,可以直觀對比性能。字母是CPU系列,現在主流是i系列,其他字母系列可以忽略,大部分是早期産品,性能一般,或者是服務器、圖形工作站等專業設備用。現在好多商家會宣傳自己的電腦是i7,但是其實i7不一定比i5強,主要看代數,9代肯定比8代要強,9代i5比8代i7都要強,隻有同一代的,才是i7比i5強。i7-後面的數字,去掉後三位就是代數,i7-9700就是第9代,i7-12900就是第12代。總之就是,先看代數,再看i後面的數。
最好是挑比較新的代數,如果預算有限,就買個低檔的,比如i5或者i3。因為代數如果小了,說明是早期産品,可能是二手,就算是全新的,生産出來放了那麼多年了,誰知道會不會因為保管不善出現問題。
AMD的處理器也差不多,是R開頭,比如R7-4700,4是表示是4000系列(可以理解為第4代),R7表示這一代裡面的檔次。
長期以來,英特爾處理器的性能要優于同一檔次的AMD處理器,這也是i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但是近幾年AMD追趕上來了,大家選購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一下。
二、内存條内存是電腦運算時用作臨時存儲的,一般是長條狀。與硬盤相比,内存條存儲速度快、容量小,且斷電後無法存儲東西。為了擴大内存,大部分電腦會将一部分硬盤容量設置成“虛拟内存”來提高運算速度、防止電腦卡頓。
上為筆記本内存條,下為台式機内存條
長的是台式電腦的内存條,短的是筆記本電腦的内存條。
選内存條首先看大小,16G肯定比8G要好。不過綜合性能來說,2個8G内存條比1個16G内存條要好。一般來說8G内存就夠用了,如果打大型遊戲或者要運行視頻編輯、圖形處理等專業軟件,可以選16G以上的。
其次要看代數。DDR3就是第3代,現在最新的是DDR5,如果覺得貴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選DDR4。
内存還有一個可以看看的參數就是主頻(對,内存也有主頻),DDR3一般在1600MHz,DDR4起步頻率2133MHz,一般都三千多,DDR5起步頻率有4800MHz。主頻跟内存代數有關,也跟适用有關,比如同一型号的内存條,裝筆記本電腦的短條就比裝台式電腦的長條性能差不少,也就是上一篇說的,筆記本電腦為了散熱,零部件都是性能閹割版(CPU也一樣)
三、硬盤硬盤分為機械硬盤和固态硬盤。
機械硬盤内部
機械硬盤是最普通的了。
優點是容量大,可以幾乎無限次反複存儲(固态硬盤有反複存儲次數限制的),便宜。
缺點是存儲、讀取速度比較慢(每秒幾十M)。而且相對容易壞,磕碰、摔落了很容易壞,看下圖的機械硬盤内部結構就知道了,摔一下随便哪個部件稍微歪一點,就無法正常運行了。
機械硬盤分為3.5寸硬盤和2.5寸硬盤,3.5寸大硬盤用于台式電腦,2.5寸小硬盤用于筆記本電腦。一般來說大的性能比小的要好些,小的也能用在台式機上,電源、數據線接口是一樣的(現在主流都是SATA接口)。
機械硬盤主要看容量,現在都是上T的容量了。要是沒有遊戲、視頻編輯等需要大存儲空間的需求,500G也是夠用的(畢竟容量越小越便宜~)
然後就是看轉速和緩存。
轉速越快讀寫速度越快,3.5寸硬盤一般7200轉,筆記本的2.5寸小硬盤一般5400轉,不過現在也有很多7200轉了,所以硬盤台式機和筆記本差距不是很大。
緩存,如果硬盤是個水池子,緩存就是進出水的管子,直接影響對存儲内容的調用速度。所以緩存也是越大越好,一般64M或128M。
NVME固态硬盤
固态硬盤的優點就是速度快,極快!早年SATA接口的固态硬盤讀寫速度約每秒500M,現在的NVME固态硬盤可達到每秒3500M甚至7000M。
缺點就是貴,特别貴,同等容量比機械硬盤貴太多太多了。。。然後還有存儲限制。因為存儲原理不同,固态硬盤的存儲單元是有反複存儲限制的,一般是1000次。1G的固态硬盤,如果你存了删删了存,累計往裡存過1T的東西,這個固态硬盤就壞了。
固态硬盤的原理有點接近内存條,所以不能長時間斷電,如果不用電腦也要隔三差五的開機一下給固态硬盤通個電。
選固态硬盤,最重要的就是看價格~先搞清楚自己的預算再挑選。。。價格跟容量直接相關,一般都是買個小容量的固态硬盤裝系統和一些常用軟件、遊戲,再搭配一個機械硬盤存儲資料。選好容量(價格)後,注意看接口或者傳輸協議,就是要搞清固态硬盤的讀寫速度,是每秒500M還是7000M。反正都是沖着速度去買的固态硬盤,建議直接上NEME,就是圖裡這種接口那隻有1個缺口的。
四、顯卡顯卡是用來向顯示器輸出圖像信号的,是個比較重要的部件,之所以放在後面,是因為現在大部分CPU都集成了顯卡,叫做“核心顯卡”,簡稱“核顯”,就是說你買了CPU就有了顯卡。當然,集成的性能肯定比單獨的要差一些,如果打遊戲或者視頻編輯、圖形處理等對對圖像處理要求比較高,還是得要一個獨立顯卡。
顯卡(獨立顯卡都自帶散熱風扇)
顯卡的主要參數是顯存,越大越好。一般2G夠日常使用,6G、8G更好,多多益善。
還有一個參數是位寬,類似機械硬盤緩存的“水管子”作用,也是越大越好,得128bit以上吧。
顯卡主要也是英偉達(NVIDIA)和AMD兩個品牌。英偉達的顯卡性能相對好一點,但是AMD的獨立顯卡可以和核顯“交火”,兩個顯卡共同發揮作用。
但是,獨立顯卡很貴,兩三千吧,沒特殊需求的還是不建議買,核顯湊合着用吧~
買筆記本或者品牌機的,以上這些參數基本夠用了。如果買組裝機,還要注意下面這些東西。
五、主闆主闆就是把各部件連接起來的一塊電路闆,一般集成有聲卡(輸出聲音)、網卡(網線插它上面)等小部件。
主闆
一般主闆都有好多插槽,就比較大。我買的小電腦主機就是小主闆,很多東西的插槽隻保留了一個。
挑選主闆最主要的就是适配。前面選好了CPU、内存條、硬盤什麼的,結果主闆不支持這個版本的内存、沒有那個硬盤的接口,那絕對不行。這個可以直接問店家,前面的東西自己選,然後讓店家去挑一個适配的主闆。也可以自己選,看主闆性能參數有沒有對應這些東西的接口。
六、電源電源主要看功率。把前面自己選的那些東西的功率一個個加起來,電源功率比它大就行。
七、顯示器夠用就行。顯示器現在大多是16:9的長寬比。大小麼,根據自己放電腦的地方來選就行。平面還是曲面,根據大小和預算,平面的便宜,但是27寸以上曲面看起來舒服。
首先看分辨率。一般1080P就行,也就是最大分辨率1920*1080。現在好一點的有4K,最大分辨率是4096*2160。
然後看刷新頻率。現在有144Hz,但我覺得60Hz就夠用了,好像60以上人眼就分辨不出來了~當然,頻率越高畫面越流暢,對眼睛也好。
最後,貼一下我的主機配置。我是組裝機,自己挑零件,讓店家幫忙組裝。固态硬盤還差點被店家坑了,拿個讀寫速度每秒500M的固态硬盤,賣我每秒3500M的價錢,還好報具體型号時候被我發現了,讓換掉(我是網上買的)。
我是2019年買的,有些東西可能現在看來有點落後了。
CPU:AMD的銳龍R7-2700,基礎頻率3.2GHz,8核心,支持雙通道DDR4内存(這就是我說的各個部件要配套,得互相支持)
顯卡:獨立顯卡,英偉達GTX1660ti,顯存6G,位寬192bit
内存:台電幻影P70,DDR4,8G,3000MHz
硬盤:固态硬盤英特爾760P,容量512G,機械硬盤是從舊筆記本上拆下來的,容量500G,轉速7200
主闆:技嘉B450 I AORUS PRO WIFI
電源:功率500W(根據各部件功率總和算的,實際用的時候發現平時就沒有全功耗運行過,機箱原配的電源就夠用,浪費了幾百塊錢~)
還有機箱,一套下來六千七百元(單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标都是另外淘的)。
買組裝機在挑選好東西後,可以自己上網查一下各個零部件的價格,加起來就是總價。店家價格差不多就行(人家也要賺錢的嘛),要是報價高很多,直接砍,要不就換店。網絡信息時代,不要因為信息差被人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