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面幾項選擇你最不願意透支的,你會選擇哪個?
1、金錢
2、健康
3、時間
4、人際關系
是不是有人會選擇金錢,有人選擇健康,有人選擇時間?
但是最多的,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健康。如果沒有健康,再多的0都隻是0,唯有健康将0串起來,才會是1000,10000,或者100000……
但是為什麼有人為了後面的一連串0,而甯願透支前面的1呢?
隻是偶爾透支,又不會死,透支就透支呗?大家是不是都是這麼想。熬着最貴的夜,看着最無聊的劇。
猝死的故事我想大家聽過不少,比如:一群跳舞的年輕人,突然有個倒地不起;比如某公司的年輕高管連續加班熬夜,生命定格在上班的路上……
發生在别人身上的我們都是當故事聽的,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成事故了。
說說我不敢熬夜的故事:
有一年在學校時,約摸着接近12點的時候,我正在泡着腳聽着語音敲着電腦,沒來由的,心慌的不行。也不管自己當時在幹嘛了,立馬關電腦,翻身上了床。
自此之後,我晚上睡覺都是在12點前上床。那我有試過12點後睡覺的嗎?有。
但是結果很糟糕。第二天上午精神不是很好。如果隻是這樣就算了,到了下午四點會嚴重頭痛,頭痛欲裂。好不容易挨到回家的時候,睡一個晚上才能緩解甚至不能緩解。這樣來回個幾次,我還敢在12點後睡覺嗎?打死都不超過12點。
我們透支身體,是在無止境的工作/娛樂和身體的修複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因為身體還沒有報警。但是你的身體會報警嗎?我其實不知道的。我隻知道我的身體在熬夜這件事上很早的給了我一個報警信号,要麼休息活,要麼熬夜死,我選擇好好休息好好活。
很多小夥伴可能在下面偷着樂了,就你這身體,扛不住,你不休息不行啊。我身體棒棒的,随便熬,沒事。真的沒事嗎?如果沒事,為什麼我們身邊會有那麼多猝死的例子?因為這些突破了我們身體的極限,也就是阈值,但是我們不自知而已。
阈值是什麼呢?阈值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産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阈值效應就是超越阈值,打破原有均衡引起的改變,稱之為阈值效應。怎麼來通俗的理解這個阈值呢?
例子1:我們都知道在1個标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度,如果水一直保持在99度的熱量,水能沸騰嗎?
不能,對吧。因為還沒有達到水的沸點,也就是沸騰的臨界值。這就是生物形态意義上的阈值。
例子2:有個頂級推銷大師的告别演說,拿了一把小鐵錘敲一個巨大的鐵球。老人一直在堅持不懈的敲了,直到第40分鐘時球動了。後續每敲一下球就蕩的更高。
如果隻敲一下,鐵球不能動。但是40分鐘的能量剛好達到了動的最小能量,所以球動了起來。達到了阈值。
例子3: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狀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态為止。
不考慮外界阻力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隻要給一個等于最大摩擦阻力的力,就可以讓物體開始運動,也就是突破了開始運動的阈值
通過這三個例子,大家是不是更好的理解了什麼時阈值呢? 那阈值是不是有可能是可以變化的呢?
一個不運動的人,跑800米就是極限了;但是通過一年的有計劃的提升,8000米都還沒到極限。所以對于這些有最大值的事情來說,我們應該想辦法提高這些極限。
比如我家孩子一個比較敏感的孩子,我會在生活中慢慢的讓他體驗中受挫折的感覺,降低這種敏感度,提高适應能力,讓他去适應社會。
那阈值都是越大越好嗎?剛才舉的幾個例子是不是都是阈值是最大值的時候,而且突破阈值時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所以我們要想辦法來提高阈值。
那有沒有什麼事是突破阈值後變的越來越好的呢?讓我們再回到定義看看:阈值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産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阈值是不是還有一個最小值?如果突破阈值後帶來的是好事,我們應該怎麼辦?是不是盡可能的降低阈值或者讓自己突破這個阈值呢?
這個标題我想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我們想突破臨界點,必須要先積攢一定的量,也就是厚積薄發。比如我們前面說的小鐵錘敲大鐵球的故事,隻有前面40分鐘的積累,才有最後一刻的突破。
是不是又來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堅持。
10000小時定律我想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在自己的領域耕耘1000小時,最終獲得成功。
真的攢夠10000小時我們就會成功嗎?算算從畢業的那刻開始,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20天,一年投資了1920小時,工作十年已經超過10000小時了,怎麼我還沒成功呢?
這個10年的工作經驗,真的是認真練習,進步了10年,還是我們隻是把一年經驗用了10年呢?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思考了。
用正确的方法投資在正确的事情上,并獲得及時的反饋和修正,10000小時的投入是絕對可以突破我們的阈值的。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還蠻有道理的?但是道理我都懂啊,但是我還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以為自己懂了,卻沒有行動啊。
為什麼我們不行動呢?要麼好處不夠大,要麼不做的後果不夠嚴重。
我現在告訴你,熬夜的後果會死,你是不是還是覺得可能吧,反正你是不信的,所以你就繼續熬着夜。
如果我告訴我自己,我再不去修正我的财富理念,我就要窮一輩子了,我是信的。所以我就開始行動了。
如果你行動了後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何去掌控習慣呢?隻要你運用了簡單的習慣理念,就沒有你做不下來的事情。
做一件事情其實靠的不是堅持,靠的是這件事給我們帶來的甜頭。
當你不想去運動時,想想那個生活不能自理,而你身體棒棒的場景;
當你不想努力時,想想那個睡在公園裡無家可歸的人,而你還有一個暖暖的窩;
……
不論你是想的少的人,或者你是光想不做的人,請看完這篇文章,找到一件需要做的事情,立馬做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