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2号台風“雲雀”于7月25日05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随後往偏東海域移動,途中被異常偏北的副熱帶高壓強行拽住,改為向西行進,于7月29日晚登陸日本後,受多方天氣系統影響,兜兜轉轉地又在海上轉了一個圈,随後向我國東部沿海靠近,預計将于8月3日在蘇浙沿海登陸。
“雲雀”的強度并不強,最強強度也隻是剛剛跨入台風級别,但它的“奇葩”路徑卻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曆史上像“雲雀”這種先登陸日本,再登陸我國的台風是比較少見的。1966年第14号台風“芸妮”(Winnie)先在海上兜兜轉轉,随後登陸日本和韓國,最後在我國遼甯登陸,登陸遼甯時已變性為溫帶氣旋。
台風“芸妮”路徑圖。來源:中央氣象台台風網
與“雲雀”的路徑比較類似的台風還有1989年第12号台風“肯-羅拉”(Ken-Lola),在海上畫了一個圈之後,登陸我國上海,由于其在日本南部徘徊了很久,所以給日本多地帶來了比較大的風雨,導緻多次泥石流和洪水泛濫。8月4日登陸我國之後,消散比較緩慢,于8月7日才在湖北境内停止編号。
台風“肯-羅拉”路徑圖。來源 中央氣象台台風網
“雲雀”的路徑比1966年“芸妮”和1989年“肯-羅拉”的路徑都還奇特,其實我國曆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路徑複雜的台風,例如台風打轉、互相旋轉、蛇形運動、移向突變、突然加速和突然減速等。這裡我們列出三個被評為曆史上路徑最為怪異的台風。
1986年台風“韋恩”(Wayne)
台風“韋恩”路徑圖。來源:中央氣象台台風網
“韋恩”具有生命史長、路經複雜多變、強度多變等特點,在其長達21天的生命史中,先後經曆了兩次的加強和減弱過程,做出了五次顯著的路徑轉變,其中包括四次180度轉向,其迂回曲折的路經,十分罕見。
1991年台風“耐特”(Nat)
台風“耐特”路徑圖。來源 中央氣象台.台風網
“耐特”的主要特點是路徑複雜多變,除1986年台風“韋恩”(Wayne)可與之相比外,曆史罕見。此外它生命史長、強度也多變,在其長達20天的生命史中,先後經曆了兩次加強和減弱過程,其怪異的路徑先後經曆了西進、東行、再西進、南下、北上等五次大角度的轉變,其中還包括三次逆時針打轉,也非常罕見。
2001年台風“百合”(Nari)
台風“百合”路徑圖。來源:中央氣象台台風網
2001年的台風“百合”在台灣東北方海面遊移不定,來回打轉,也實屬罕見。“百合”從生成到消亡,曆時15天。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曾四度增強及減弱,并三度急轉彎穿過或進逼日本沖繩島,且在沖繩島附近海面及台灣島出現停滞迴旋少動現象,在台灣地區“百合”與1986年“韋恩”和1991強台風“耐特”被并稱為“侵台三大怪台”。
影響台風路徑的因素有哪些?
台風路徑預報是台風預報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般預報員判斷台風走向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尺度天氣系統對台風的引導作用,通常稱其為引導氣流。引導氣流的大小、強度和方向是決定台風路徑最主要的因素。但實際上,台風引導氣流通常是好幾種天氣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有時南半球的天氣系統也會影響北半球台風的路徑。
複雜路徑的台風其實是在環境引導氣流比較弱的情況下出現的,多個天氣系統進行拉鋸戰時,沒有一方明顯占優勢,就會出現台風兜兜轉轉徘徊不定的狀況。因為台風是一個立體的柱體,不同高度上大氣環境對台風的影響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樣。就如一個人站在那兒,一個人向一個方向拉他的胳膊,同時另一個人往另外一個方向拉他的腿,此時這個人往哪個方向走,就比較難說。所以預報員需要一個足夠開闊的視野,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台風周圍的天氣系統。
影響台風路徑的物理因子。來源:中國氣象網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