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季養生10大秘訣 你知道幾個

春季養生10大秘訣 你知道幾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6 09:20:21

  一年之計在于春,時下萬物複蘇、春回大地,我們蟄伏一冬的身體也開始躍躍欲試,盼望着身輕體健,開個好頭。《生命時報》獨家推出"春季養生拍手歌",我們不妨跟着兒時熟悉的節拍,在歡快的歌謠中,輕松學習養生之道。

  你拍一,我拍一,春季養肝排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少酸略甜好滋味。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部位别太單。

  你拍四,我拍四,夜卧早起莫貪遲。

  你拍五,我拍五,防風透氣清内毒。

  你拍六,我拍六,披發緩行氣血流。

  你拍七,我拍七,展腰配合深呼吸。

  你拍八,我拍八,捶背提肛陽氣發。

  你拍九,我拍九,踏春登高吼一吼。

  你拍十,我拍十,聽點音樂調情志。

  你拍一,我拍一, 春季養肝排第一

  養生也講輕重主次,春季首先要護肝。中醫認為,"肝屬木,應于春季"。春季萬物生長、樹木枝條伸展,與肝氣的升發正好相對應,此時,肝承擔的工作最多,自然需要重點呵護。

  "肝主疏洩"、"肝藏血",它影響着氣機升降和血液運行,肝氣通達,就會身體輕松、精力充沛,肝氣受損,人很容易出現疲勞困倦、眼幹目澀等不适。因此,春季首先要讓肝"休息"好。過度勞累會嚴重耗損氣血,直接影響肝藏血的功能。"人卧則血歸于肝",按時就寝、睡眠充足是養肝血的最好辦法。不要因為天氣好了或者趁着年初沖業績,熬夜加班、通宵玩樂等。其次,部分地區天氣較幹,要注意多喝水,幫助滋陰潤燥、舒肝養血,促進新陳代謝。最後,煙酒會讓肝超負荷工作,要盡量遠離,少吃油膩、辛辣食物,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

  你拍二,我拍二, 少酸略甜好滋味

  唐代藥王孫思邈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雖然五味裡"酸味入肝",但是,由于春季肝氣本來就旺,如果一味貪食酸味,肝氣升發過于亢盛,可能克犯脾土,導緻脾胃虛弱。因此,此時要注意補益脾胃。

  "甘味入脾",春季飲食以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适,如谷物裡的大米、小米、燕麥、糯米、黍米等;蔬果裡的山藥、南瓜、紅薯、胡蘿蔔、莴筍、白菜等,都是"天然甜"的甘味食物。此外,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平時經常感覺胃脘隐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口幹咽燥、舌紅少苔,甚至形體消瘦的人,不妨熬點山藥紅棗粥、枸杞糯米粥、胡蘿蔔菠菜粥等。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部位别太單

  "春捂秋凍"的老話每個人都聽過,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并不多。早春乍暖還寒,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一件一件地減掉厚厚的冬裝。特别是以下3個部位,着裝不能太單薄。

  第一,脖頸。頸部随意暴露在外,受寒後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誘發或加重頸椎病。外出最好戴上圍巾,幫助抵禦風寒。第二,腰腹。腰腹部前有"神阙"(肚臍),連接人體諸經百脈,後有"先天之本"腎髒,受寒後極易影響全身氣血。因此,春季要盡量少穿低腰褲、短夾克等,必要時可用護腰帶加強保暖。第三,腿腳。很多女性開春後早早穿上了裙子、短褲等,使下肢易被寒氣偷襲,誘發抽筋、疼痛等不适。春季不要過早暴露"美腿";感覺腿腳發涼時,最好起身走動一會兒。

  你拍四,我拍四,夜卧早起莫貪遲

  《黃帝内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應"夜卧早起"。提醒人們根據自然界四時的變化規律,與冬季相比,睡覺稍晚一點,起床要早一點。

  這是因為,春季萬物複蘇、生機盎然,白天變長,晚上變短,正值天地之氣相交、生命繁茂生長之時。此時,人體也要順應自然,相應延長活動時間,保持生機盎然的狀态。當然,這裡的"夜卧"是相對秋冬的作息時間可稍晚一點,但也要盡量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證6~7個小時的睡眠,讓五髒六腑特别是肝髒得到良好的休整,而不是熬到夜深才睡覺。

  此外,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懶覺。春天應肝木之氣,喜條達而惡抑郁。睡覺時間過長,不利于肝氣的升發,人反而容易出現"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經過一晚優質睡眠過後,跟着太陽一同起床,有助于陽氣的提升。

  你拍五,我拍五, 防風透氣清内毒

  春季以"風"氣為主。這個季節雖有微風拂面的惬意,但也少不了狂風大作的沙塵。《黃帝内經》認為"風者,百病之長也",把風邪列為引起疾病的主要外感因素之一。

  多風的春天,大氣流動加快,容易侵犯呼吸道,引起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誘發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發作,并傳播花粉、塵螨、黴菌等過敏源,以及緻病微生物。因此,外出活動時要避開風口,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時可戴上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防風并不是指緊閉門窗不透氣,而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每天可選擇上午9~11點或下午2~4點,氣溫和空氣質量較好的時候,開窗1~2小時。平常也可以到空氣清新的郊外、公園裡,盡情呼吸新鮮空氣,排出身體裡的郁熱之氣,幫助身體吐故納新,清除堆積的"垃圾"和"毒素"。

  你拍六,我拍六, 披發緩行氣血流

  《黃帝内經》強調,春季養生适宜"廣步于庭,披發緩行。"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不停地向外、向上發散,而"頭部為諸陽之會",頭發和衣着會對陽氣升發産生影響。

  很多女性喜歡把自己的頭發緊緊紮起來,顯得清爽利落。可到了春天,發型要适當調整。要想幫助陽氣升發,最好"披頭散發",使頭部和外周皮膚處在舒緩、放松的狀态,使情志舒展、氣血暢通,讓整個人充滿生機,與春天的氣息相呼應。頭發紮得太緊、太繁複,還可能牽拉到神經和血管,引起頭痛等不适。披發的同時,可用手指梳頭,刺激頭部的穴位和反射區,有助于疏通血脈,調節大腦功能。

  同樣的道理,衣着也不宜過緊。春季的着裝要以寬松、透氣為主,盡量少穿過緊的塑型衣、緊身褲等,以免影響氣血運行。同時抽空到戶外散步,幫助舒活筋骨、通暢氣血。

  你拍七,我拍七, 展腰配合深呼吸

  春季,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養生轉折點。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中醫師徐大成介紹說,有一個很簡單的日常保健方法--伸懶腰。

  起床或勞累時伸個懶腰,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人體困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此時若盡力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助于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伸懶腰後,由于血液循環加快,不僅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也"喚醒"了大腦和五髒六腑,對全身都有保健效果。

  伸懶腰也有技巧,身體要盡量舒展,四肢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盡可能地吸氣;放松時,全身松弛,盡可能地呼氣,鍛煉效果會更好。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你拍八,我拍八, 捶背提肛陽氣發

  "養陽"是春季養生的關鍵,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副主任中醫師戴奇斌介紹了兩個簡單方法。

  捶背:人體背部有豐富的髒腑腧穴,經常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舒筋活血。他人握拳叩擊或用捶背棒自我操作均可,注意着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保持節奏感,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

  提肛:提肛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可平躺床上,兩手并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松,以鼻吸氣,吸氣的同時,用力提起肛門及會陰部,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2~5秒鐘後,放松,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松。一緊一松,做10次左右。

  你拍九,我拍九, 踏春登高吼一吼

  春季郊遊踏青,最适當不過。身處戶外,滿眼的綠色是肝髒和眼睛的"最愛",還是放風筝的好時節。放風筝時極目遠眺,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放松頸部肌肉,有利于保護和增強視力,預防頸椎病。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還可清心肝之火,散内結郁熱,有助于各個髒腑的保養。

  如果有機會,不妨登高吼一吼,像老虎那樣咆哮幾聲。"肝在聲為呼",在山頂、山坳或空曠地大聲呼喊,有助于呼出濁氣,促進氣機交流。虎嘯時,注意要仰面朝天,雙臂上舉,全身放松,使足力氣放聲,聲音由低至高,盡量延長尾聲,以利吐淨穢氣。

  你拍十,我拍十, 聽點音樂調情志

  春季欣欣向榮,我們也應保持心情舒暢,不着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不妨利用春季大自然的"發陳"之際,宣達陽氣,解開情緒郁結,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可與孩子、親人一起,喂養小動物、幫助他人等,感受生命的純真和美好;面對煩心事,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鑽出牛角尖;見到左鄰右舍主動打個招呼等。此外,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音樂療法門診副教授李靖建議,音樂也能對情緒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春季,五音為角調,對應五髒是肝,對于有眩暈耳鳴、肢體麻木、情志抑郁的人,可以聽些積極向上的陽韻音樂,如《喜洋洋》、《步步高》等,有助于補益肝腎、散寒解郁;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時,聽聽《二泉映月》等舒緩的音樂,有助傾瀉肝火、平肝潛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