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經過研究美軍認為重型坦克的噸位應該在50~80噸之間,但是在1940年時,無論是船舶還是運輸車輛都無法載運80噸的重型坦克,因此美軍決定設計50噸級的重型坦克。
1940年時,歐洲戰場已經确定了單炮塔坦克的先進性,但美軍重型坦克最初居然設計成多炮塔坦克,研制編号為TI/M6。 從外型上看,與德國的虎-I坦克的長寬高的比例非常合适,看上去給人一種穩重感。而M6系列的車寬比虎-I要窄600多毫米。雖然兩者的車高基本相同,但看上去M6顯得很高,也更長一些。
研制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雖然美國沒有馬上參戰,但卻促使美國各軍種迅速走向戰時體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裝甲部隊開始緊急研制輕中型坦克。
在中型坦克方面美國裝甲部隊首先研制了作為過渡型号的M3坦克,在此基礎上,生産了美國最重要的M4謝爾曼式坦克。輕型坦克則是以M2為基礎,發展出M3型輕型坦克。
相對于中輕型坦克的開發,研制什麼樣的重型坦克一直是個問題。1940年5月德軍坦克橫掃整個西歐。德國坦克在戰場上傑出的表現讓美軍迅速确立了重型坦克的标準。
這時美國裝甲部隊希望能按照德軍裝甲部隊中以3号坦克為主力、4号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布局,生産能為M3和M4中型坦克提供強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T1/M6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研制。
使用情況
M6系列很受關注,但是美國裝甲部隊卻對它惡評如潮。
除去變速箱過于脆弱帶來的行走能力不佳外,M6系列所用的M7式76.2毫米炮比M3、M4坦克上所用的75毫米M3式坦克炮威力強不了太多,此外還存在裝甲防禦能力不佳的問題。
通過一連串試驗,美國陸軍認為M6重量過大,不論是進入還是退出戰場都需要投入比M3、M4坦克多得多的人力,而投入的人力與其戰鬥力并不能成正比。所以美國裝甲部隊并不打算大量裝備M6系列。
性能數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