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是無數觀衆心中宮鬥劇經典巨制,講述了美麗善良的女孩——甄嬛意外得到雍正的賞識,從此步入皇宮。在皇後和華妃兩方勢力的夾擊下,甄嬛小心周旋,忍辱負重,命懸一線。她用自己的智慧保護自己,卻又一次次被卷入殘酷的宮闱鬥争之中……全面诠釋了何為“一入宮門深似海”。
劇中甄嬛母親也曾叮囑甄嬛“一入宮門深似海”,作為宮鬥劇必備台詞,這宮門究竟是指那扇門?古代皇後順利登上後位時又應從哪個門進入?關于宮門又有那些禁制呢?本期就跟随小編一起探秘“宮門”吧!
宏偉堅固的城門、華貴壯麗的宮門、森嚴肅穆的衙門,這“三門”,是中國古代官式建築之門的重要類型。宮門,就是宮殿之門,是建築中等級最高的皇家之門、天子威儀的象征。與紛繁多樣的民間建築之門相比,宮門凝固着封建王朝的政治禮儀,表現出更為濃厚的倫理色彩和鮮明的等級觀念。
NO.1宮門上凝固着哪些封建禮儀秩序?
作為皇家建築之門,宮門必然要求體現“皇權至上”、“唯我獨尊”的思想,因而在建築設計上表現的比較宏偉、壯觀。
宮門種類繁多,名稱多樣。如臯門(宮殿的外門)、應門(宮殿的正門)、掖門(宮殿正門旁的邊門)、路門(宮殿最裡層的正門)、雉門(天子五門之一)等。每一重宮門的規格、形制、命名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出入制度嚴明。如午門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俗稱“明三暗五”。五個門洞各有用途:當中的正門為皇帝專用,不過皇帝大婚時,皇後乘坐的喜轎可以由此進入,殿試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也可由此出宮;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進出;左右掖門隻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
朱色宮門是表示皇室尊貴的重要特征。朱還被納入“九錫”之列,九錫即天子賞賜給諸大臣的九種禮器,以表彰其殊勳茂績,是天子對諸侯大臣的最高禮遇。
除顔色外,門釘和鋪首也是區别宮門與其他建築等級的重要元素。鋪首是具有驅邪意義的建築門飾,常作虎、螭、龜、蛇等形,造型精美。宮門多用龍頭、銅質,取真龍天子之意。與其相對,親王和公王則用獸面、銅環,公侯及一二品官員用獸面、錫環。
三品以下官員不能使用獸面鋪首,僅以素面底座添加門環,三品至五品用錫環,六品至九品用鐵環。朱門、龍頭鋪首,成為當時社會最高等級的象征,封建禮儀秩序被凝固其上,盡顯帝王之尊。
NO.2宮門上的門釘都有哪些講究?
門釘在古代又稱為“浮漚釘”,“浮漚釘”就是水面上的氣泡。雄厚平整的實拼闆門上一排排碩大的金色門釘,使得禁锢森嚴的大門不僅顯得堅固、威嚴,更呈現一種輝煌的氣氛,倍增建築的壯麗之美。
門釘最初的設計出于構造的需要,在木闆和穿帶部位,釘上鐵釘以防止門闆松散。但由于鐵釘釘帽露在門表面有礙觀瞻,為美觀起見,人們将釘帽打造成泡頭形狀,于是,就兼有了裝飾功能。
對于門釘的數量,明代以前無明文規定。到了清代,就有了等級規定。隻有宮門才可以使用最多的“九行九列”,九路門釘體現最高等級的門釘排列。親王府、郡王府、廟宇等,随着地位、級别的不同,門釘數與排列也不相同。
一般親王府邸是縱九橫七,世子府邸是縱七橫五,公爵府門是縱橫各七,侯爵以下至男爵是縱橫各五。除了宮門,其他門隻能用鐵制門釘,不能用銅制的;平民百姓家則根本不能用門釘。《陋室銘》雲:“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就是因為普通人家的門闆上光滑平亮不能帶任何東西,所以才有“白丁”這一代稱。
NO.3古代皇宮門禁制度到底有多嚴苛?
因為九五之尊的帝王生活在皇宮之中,所以宮門的守衛極為森嚴。
衆所周知,唐朝時期因為宮門守衛不嚴,出現了“玄武門之變”等政變、宮變,甚至動搖了江山。所以宋朝吸取了唐朝的教訓,在宮廷門禁制度上更為重視和嚴苛。
當時對于宮門侍衛的值班制度有詳細的規定,《宋刑統》記載,“諸于宮城門外若皇城守衛,以非應守衛人冒名自代及代之者,各徒一年”。就算是有正經身份的侍衛,若要互換班,也必須經過上頭兒批準才行,否則也得論罪。要是有人前來夜扣宮門,侍衛不經請示便擅自開門,也要處三年以上的刑罰,并流放千裡。
在宋仁宗時期,有一天夜裡宮中突然失火,聞訊趕來的宰相、大臣都心急如焚,準備帶着侍衛入宮救火,但由于嚴格的宮廷門禁制度,根本進不去。宰相呂夷簡帶着衆人繞了一大圈将所有的宮門敲遍,都未能進去。直到天亮以後東華門開啟,衆大臣才得以進入宮内。而此時的大多數宮殿都已被火燒成廢墟。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宮門都不得随便開放,由此可見宮廷門禁制度是多麼的嚴格。
這麼嚴苛的門禁制度,對違反之人的處罰究竟重到了什麼程度呢 ? 當時的宋朝律法是這樣規定的:根據情節的輕重度和夜扣宮門的所在地點,處以杖責的刑罰,分别是“殿門杖九十,宮門及宮城門杖八十,皇城門杖七十,京城門杖六十”。所以說杖責六十都是輕的,因為位置離皇帝越近,刑罰就越重,這是為了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
NO.4天安門在古代是什麼門?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古稱承天門,是宮城南向的第一重門。門前的金水河上,架起漢白玉石虹橋 7 座,稱外金水橋。中間一座橋稍寬,欄杆的柱頭雕蟠龍,橋面隻許皇帝通過,俗稱“禦路橋”;左右兩座橋,欄杆的柱頭雕荷花,橋面隻許王公通過,俗稱“王公橋”;再兩邊的隻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俗稱“品級橋”;最靠邊的兩座普通浮雕石橋,才許四品以下官員等行走,俗稱“公生橋”。
天安門前後還有兩對建造于明代的華表,高近10 米,頂端蹲着神獸“犼”。天安門前華表上的犼臉朝宮外,被稱為“望天犼”、“望君歸”;天安門後面的犼臉朝宮内,被稱為“望君出”,意為勸皇帝走出深宮了解民間疾苦。
明清時期,承天門是皇帝舉行金鳳頒诏禮儀的場所。皇帝頒诏時,将诏書放入龍亭内,由禦仗導引,從奉天殿起,擡到城樓上。禮部官員在承天門城樓上宣讀诏書。文武百官在外金水橋南站立聆聽,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禮官将诏書用木制金漆的“金鳳”銜下,從城樓上徐徐降下,落在禮官跪接的雲盤上,再把诏書放入龍亭内,送到禮部,謄錄印刷,布告天下。這就叫做“金鳳頒诏”,以顯示皇權至尊、神權至上。
現在,城樓圖案醒目出現在國徽裡的天安門,不僅是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國國家的象征了。
一扇曆史之門,推開即見千年繁華。
——END——
以上節選自旅遊世界2021年12月刊
文丨文雨
圖丨攝圖網 圖蟲·創意 網絡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