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釋道共處一堂

儒釋道共處一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2:23:15

儒釋道共處一堂(儒釋道殊途同歸)1

對儒釋道的理解千千萬萬,對儒釋道經典著作的注疏萬萬千千,對儒釋道的利用也是林林總總。但不管時間如何流逝,空間如何轉變,滄海桑田,不變的是源頭文化。找到這三家的源頭,就能有清晰的認識。

儒家最核心的點在“中道”。《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裡的道就天命,就是本來具有的,就是性本善。學習成長是逆生長,回歸到“性”。仁義禮智信隻是學習的方式,通過學習五種德,進而回歸道。儒家的價值是縱向發展的,從修身,齊家,治國,到平天下;從孝悌發展到尊敬長輩,友信朋友。既強調個人修養,也推崇周濟天下。所謂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所以儒家個人修養方面是回歸本性為最高要旨。價值觀是入世的。

佛家強調的是個人修養,個人修養的法門太多太多。但佛陀告訴我們的是每個人都具有佛性,都有清淨、如如不動的本心,隻是給塵世所沾染,而堕入輪回。這個本心與儒家的“天命”、“性”是一緻的。特别是到了明朝的王陽明的心學就更加一緻了。王陽明的“緻良知”不就是佛的清淨心嗎?王陽明也經常打坐,找到本心,找到良知,從而産生智慧,産生“般若”。而佛家其實也是入世的。隻是方法不一樣,佛家小乘修個人,然後可以到大乘度化衆生。儒家在現實中教化,佛家在心靈中潛化。

儒釋道共處一堂(儒釋道殊途同歸)2

道家的理論認為這個宇宙從無到有,到一到二到三到萬物。所以個人修煉是逆生長的,所謂的逆則成仙,順則成人。一個人思緒很多,境界就低,要修煉到“三”再到“二”再到“一”再到“無”,這樣就與宇宙同在了。“一”就無極,“二”就太極,“三”就是八卦裡的三劃,就是組成世界的元素: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由這八種元素組成萬物。這樣一看,跟佛、儒太相同了。道家的“無”,佛家的“本心”,儒家的“天命”。都是回歸到每個人的本來面目。道家很人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為,這樣的理解是不夠恰當的。《道德經》裡“為無為,則無不治;與其不争,莫能與之争;聖人之道為而不争”等等句子都在表明道家是通過“無為、不争、去欲、去奢、求靜”來達到有為,而是最大的有為。這樣看來道家也是“入世”的。

總的來說儒釋道核心是一樣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最終三教合一,各有取舍,異人各得其所。觀點有打破常規,歡迎大家指正。

儒釋道共處一堂(儒釋道殊途同歸)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