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驚蟄和春分飲食起居如何養生

驚蟄和春分飲食起居如何養生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04 06:51:21

  目錄:

  第一章:驚蟄的節氣養生與春季日常保健

  第二章:春分的節氣養生與春季飲食保健

  驚蟄和春分是标志春回大地的兩個節氣,在這兩個節氣中春天将真正的降臨,樹葉長出新芽,小草也從泥土裡鑽出頭來。那麼這兩個時期養生保健要注意些什麼?飲食起居有哪些原則呢?春分吃什麼?驚蟄吃什麼?

  驚蟄的節氣養生與春季日常保健

  驚蟄氣象特點與養生

  每年3月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這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時值公曆3月上半月,天氣逐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泥土裡的冬眠生物感于春季溫暖,震驚而山。

  本節氣時逢“九九”到九盡,黃淮地區土地已完全解凍,平均氣溫一般4~5℃,但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有時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所以“春捂”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轉暖而将衣服減得過少,應随天氣冷暖變化而适當增減衣服。

  驚蟄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但同時又是個疾病多發的季節。《黃帝内經》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因為,在這一節氣中必須注意疾病預防,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我國由于各地氣候差異懸殊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而驚蟄節氣的養生要因地、因人而異。我們要本着積極的生活态度,采取積極的養生措施,增強自己的體質,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

  增強體質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從事文職工作的朋友,在春暖花開之際,應走出辦公室,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以防未老先衰。對于老年人,由于不适合作劇烈運動,故可選擇适合自己的運動,如廣播體操、老年保健操、氣功、太極拳等運動,以增強體質。

  驚蟄是疾病多發的日子,要以預防為先。飲食調養成以保陰潛陽、以食養肝為原則,要注意全面營養,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動物脂肪性食物,按時就餐,消化功能差時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證營養的攝入。新鮮熟透的水果,有益于健康。鴨血性平,營養豐富,可養肝血而治貧血,是保肝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如做湯加上動物血,可治療肝氣不舒。現代社會因環境飲食的污染,人體在納入五谷雜糧時難免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因而春季還應用一些清理肝膽邪火的食品,如蘆荟、山藥、蓮子等,以清除體内毒素,扶正祛邪、調節平衡、補充營養。

  春季養生妙法

  1、伸懶腰

  春天暖洋洋的陽光讓人特别想睡覺,特别是下午,工作學習時間長了,人會感到疲乏。這時候伸個懶腰,就會覺得全身舒展。即使在不疲勞時,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适。

  為什麼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于心髒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同時,由于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給大腦,使人頓時感到清醒舒适。

  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告訴我們,人腦的重量雖然隻占全身體重的1/50,而腦的耗氧量卻占全身耗氧量的1/4。人類由于直立行走等因素,身體上部和大腦較易缺乏充分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久坐不動,加上大量用腦工作容易引起大腦缺血、缺氧症狀,頭昏眼花,腿麻腰酸,所以經常伸伸懶腰,活動活動四肢對恢複疲勞是絕對有好處的。

  2、春天梳頭好處多

  中醫認為,人體内外上下,髒腑器官的互相聯系,氣血調和輸養,要靠人體中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經絡起傳導作用。經絡遍布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發揮其生理效應,營養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

  這些經絡或直接彙集頭部,或間接作用于頭部,人頭頂“百會穴”就由此得名。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發、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使發不白的作用。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人們日常清晨起來,早已養成洗漱梳理的習慣,為什麼要特别強調春天梳頭?這是因為春天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故而人們在春天養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須順應天時和人體的生理,一定要使肢體舒展,調和氣血。春天梳頭正是符合春季養生強身的要求,能通達陽氣,宣行郁滞,疏利氣血,當然也能壯健身體了。

  現代研究表明,頭是五官和中樞神經所在,經常梳頭能加強對頭面的磨擦,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發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發根,防止脫發;能聰耳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可促進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能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腦衰老。

  老人春練的“四項注意”

  适量運動确實能起到延年益壽、愉悅身心的功效,但專家提醒,鑒于特殊的身體條件,老年人在春季鍛煉時應有“四注意”。

  首先要注意運動量和運動幅度不要太大。冬天的活動量較少,因此,剛進入春季的鍛煉,應當以恢複為主,做一些活動軀體、關節的活動。

  其次應注意不要太早。初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的氣溫都很低,空氣中的雜質也比較多,不适合鍛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減少,這時才是比較适合的時間。

  第三是要注意在鍛煉前适量進食。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差,在鍛煉前适當地進食一些熱牛奶、麥片等,可以補充水分,增加熱量,加速血液的循環,也可以使身體協調性得到提高。但要注意一次進食不要太多,而且在進食後應該有一個休息時間,随後再鍛煉。

  第四是要注意保暖。春寒料峭。人體在運動後發熱,這時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受涼感冒。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老年人在鍛煉的過程中更應該注意保暖,防止在鍛煉中受風寒。

  春季鍛煉的六項注意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許多年輕人喜歡鍛煉的季節,但春季鍛煉要注意以下六點:

  1、鍛煉不宜驟然進行:鍛煉前應先做些簡單的四肢運動,以防韌帶和肌肉扭傷。

  2、霧天不宜進行鍛煉: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煉時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3、鍛煉時不宜用嘴呼吸:鍛煉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鼻子裡有很多毛,它能濾清空氣,使氣管和肺部不受塵埃、病菌的侵害。

  4、鍛煉時不宜忽視保暖:開始鍛煉時不應立即脫掉外衣,等身體微熱後再逐漸減衣,鍛煉結束時,應擦淨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涼。

  5、不宜空腹進行鍛煉:清晨除了血糖偏低外,人體血液黏滞,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等因素,若空腹鍛煉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髒疾病而猝死。

  6、不宜早起外出鍛煉:清晨空氣并不新鮮,隻有下午4時左右的空氣才富含氧氣負離子,那種聞雞起舞的觀念應予更新。

  “春捂”應當如何捂

  關于“春捂”民問有很多俗語,如“春不忙脫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養生的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春捂”得法,就會減少發病的機會。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缪

  醫療氣象學家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會在冷空氣到來之前發病,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窒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春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台預報冷空氣到來之前的24-48小時。

  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l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晝夜溫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氣溫變化無常,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刹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面對氣溫變化無常的春天,需随天氣的變化加減衣服,晝夜溫差大幹8℃時是該捂的信号。

  7-14天恰到好處

  捂着的衣衫,随着氣溫的回升總要減下來,如果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醫學家建議,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适應,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

  春分的節氣養生與春季飲食保健

  春分氣象特點與養生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農曆書中記載“鬥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随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則與之相反。

  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氣溫已穩定在10℃左右,即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春分節氣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

  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态。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平衡膳食,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可以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應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态。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适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春季宜多吃養肝補脾食物

  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酸味入肝,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奮的肝再攝入過量的酸味,則造成肝氣過旺,必傷及脾髒。脾又與胃密切相關,故脾弱則妨礙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補益脾氣,脾健又輔助于肝氣。故春季進補應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髒。

  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則有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等;肉魚類則有牛肉、豬肚、鲫魚、花鯉、鲈魚、草魚、黃鳝等。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可選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姜、蔥。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疏散風寒,又能抑殺潮濕環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時暖風或晚春暴熱襲人,易引動體内郁熱而生肝火,或緻體内津液外洩,可适當配吃些清解裡熱、滋養肝髒的食物,如荞麥、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筍、茄子、荸荠、黃瓜、蘑菇等。這些食物均性涼味甘,可清解裡熱,潤肝明目。

  至于新鮮水果,雖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裡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幹果、柿餅之類為好。

  春季食物的忌與宜

  “民以食為先”,如果飲食得當,就如同有了一個保健醫生,時刻幫助你提高身體素質,抵禦外界的各種疾病。

  因此,春令時節可以多食以下食物:

  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補胃,補虛弱的作用。

  春筍: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鮮食尤佳。

  豌豆苗:時令性蔬菜,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榨取鮮汁飲用,最為适宜。

  韭菜:溫中行氣,溫腎暖陽。對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有較好的功效。韭菜溫而益人,以初春早韭和即将下市的韭菜最好。

  香椿葉:具有消風、解毒、健胃理氣之功。春令時菜,食其嫩葉,入馔甚香,常為涼拌豆腐、炒雞蛋的配菜。然而香椿葉又是“發物”,有宿疾者勿食。

  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顔,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熱病者應忌食或少食。

  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機體對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不但可增進食欲、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時,蔥和蒜營養最豐富,同時春季也是蔥、蒜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蜂蜜:每天早晚各飲用一杯,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清除體内毒素。沖服即可,不需煎煮。由于蜂蜜富含可迅速吸收的糖分,是高能量食品,減肥者不可貪吃。

  依據中醫理論,春季也有些應忌食的物品。如春三月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麥、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及辛辣物等。

  春季養肝粥

  芹菜粥:150克芹菜,粳米100克,将芹菜連根洗淨,加水熬煮,取汁與粳米同煮做粥服用。春季肝陽易動,常使人上火頭疼、眩暈目赤,有此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對調養肝髒、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

  菠菜粥:菠菜250克,粳米250克,食鹽、味精各适量。将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燙一下,切段;粳米淘淨置鍋内,加水适量,煎熬至粳米熟時,将菠菜放入粥中,繼續煎熬至成粥時停火;再放入食鹽、味精即成。菠菜粥對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貧血、糖尿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100克。菊花洗淨,粳米淘洗幹淨。菊花、粳米放鍋中,加适量清水,加蓋,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該粥散風熱,清肝火,降血壓。适用于頭暈、頭痛、目赤、疔瘡腫毒、原發性高血壓等。

  梅花粥: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食欲。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桑葚粥:桑葚30克(鮮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将桑葚洗幹淨,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後加入冰糖。桑葚粥可以滋補肝陰,養血明目。适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早白等症。

  決明子粥:決明子10克(中藥店有售),大米60克,冰糖少量。先将決明子加水煎煮,取汁适量,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後加入冰糖即成。該粥清肝、明目、通便。對于目赤紅腫、畏光多淚、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症效果明顯。

  春天百花入菜有講究

  鮮花菜肴和飲料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我國興起,如金銀花就是特别大衆化的菜肴。栀子花清炒,隻放些油鹽,清香撲鼻,吃起來鮮嫩爽口。槐花開了,采來用面蒸了吃,包餃子、包包子吃,槐花的清香就從山野、院落溜到了家裡。槐花具有清火去燥,美容養顔的功效。至于飲料更有桂花茶、金銀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等多樣品種。

  食用花卉可以吃的部分包括鱗莖、根部、枝葉、花蕾、花瓣、花蕊。但是并不是說所有的花都能做菜,比如百合。百合一共有30多個品種,能吃的卻隻有兩個品種,一種是蘭州百合,一種是龍眼百合。所以在挑選花入菜的時候,一定要先确定是不是無毒的,比如,一些花卉如夾竹桃、曼陀羅、一品紅等,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不能随意食用。

  對于一些想自己動手在家做鮮花菜的人們來說,動手之前一定要弄清選擇的鮮花能否入口食用,應該食用哪些部位。即使是同一種花卉不同品種的功效也不一樣,誤食有毒的花會引起人體過敏、中毒反應。另外,飯店裡的鮮花一般是從生态園裡直接供應的,為做菜特殊培育的綠色食品,而市場上銷售的花材多有農藥、化肥殘留,也不适于食用,最好是選擇自家栽種的花朵,才能比較放心。同時,鮮花烹饪一般應以清淡為主,不宜煎炸,不宜作料過重,應盡量保持鮮花本身的色香味。

  春天宜多吃野菜

  野菜是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藥用價值高。

  這裡介紹幾種常見的藥食兼優的野菜

  蕨菜

  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譽。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子宮出血、慢性關節炎等症,對流感也有預防作用。蕨菜的食法很多,鹵、爆、炒、燒、煨、焖都可(宜先用熱水氽一下)。

  荠菜:又名菱角菜、麥地菜、枕頭草、護生草等

  荠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荠菜的食法多種多樣,炒食、做湯均可。人們還常用荠菜做包子、春卷、餃子、湯圓的餡料,荠菜又是一種“地道藥材”。中醫認為,荠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症。

  馬蘭菜

  清熱解毒,止血利尿,對牙龈出血、肝炎、小兒高熱、驚風等有一定的療效。

  此外,苜蓿是止血、定喘的良藥;馬齒苋消炎、清涼、解毒,有預防痢疾的作用,并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

  但營養學專家提醒人們,春食野菜當慎重。如苦菜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之功效,但過量食用可傷人脾胃;青青菜含有生物堿,為涼血止血藥物,常食則可緻人脾胃虛寒,血淤。還有許多野菜都因其偏頗之性會對久食者産生危害。

  由于我國大多數城市的供水緊張,多數工廠的用水都是經過反複使用後再排出,加上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工業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含量相當高,生長在河邊、溝畔的野菜也就相應地具有毒素,采摘者卻無法分辨出哪些有毒、哪些無毒,食用時雖味道鮮美,但同時也将有害物質吃進體内,給身體健康帶來隐患。

  春季食用時鮮蔬菜的忌宜

  蔬菜中除含有大量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對人體有良好的通便作用,能夠降低大腸癌發病率。祖國醫學認為不同體質類型的人應選擇不同的時鮮蔬菜,下面簡要介紹幾種時鮮蔬菜的食療作用及其體質忌宜。

  空心菜(學名蕹菜)

  味甘性平,可炒,可煮湯,可涼拌。因為味淡,常不被人們重視,忽略了它的藥用價值。嵇會的《方草木狀》稱之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類、砒霜、野葛、木薯等毒;治蜈蚣、毒蛇咬傷;治淋濁便血、婦女白帶、肺熱咳血、鼻出血及無名中毒。有書記載,用其内服能治熱痢,外用能治瘡痛腫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島素樣物質,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

  蓬蒿菜

  味甘辛性平,早在唐代已列為食療之品,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稱之能“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蓬蒿菜有明顯的平肝、清虛熱作用,對肝陽上亢者如高血壓頭昏腦脹、煩熱頭昏、睡眠不安及熱咳有痰等症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還有潤腸通便之功,尤宜于内熱便秘者。

  生姜

  味辛性微溫,日常在燒魚、肉、雞、鴨、蝦、蟹等都要放點生姜作佐料。生姜的藥效有去寒、去腥、止嘔、發汗、止咳、止反胃等。生姜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熱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生姜性升,不宜晚上吃,因為夜間人氣收斂,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用生姜3片加紅棗10枚煎水服,治療脾胃虛寒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大便洩瀉,常有不錯的療效。

  在此必須說明,内熱偏重者及舌苔黃而幹者忌食生姜。

  韭菜

  味甘辛性溫,是一種良好的振奮性強壯劑,有健胃、壯陽功能。凡腎陽虛所緻夢遺、滑洩、腰酸、小便頻數、小兒尿床、婦女腰酸白帶多者都可以常食韭菜,故又名“起陽草”,如與開洋(蝦米)同炒,其效更好。

  但内熱便秘,口幹舌燥者忌韭菜。韭菜昏目,有眼病者,如結膜炎等也當忌食。

  春季宜食枸杞苗及枸杞子

  初春枸杞長出嫩苗,嫩苗又稱枸杞或枸杞苗,略帶苦味,但很爽口,能清火明目,民間常用來治療陰虛内熱、咽幹喉痛、肝火上揚、頭暈目糊、低熱等。枸杞子含有肌甙、谷氨酸、門冬氨酸、精氨酸等,營養十分豐富。《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眼澀痛有翳者,可用枸杞苗100克、車前葉100克,煮熟食用;急性眼結膜炎者用枸杞苗50克、雞蛋1隻,稍加調味品,煮湯,每日服1次;腰膝酸痛、陽氣衰弱者用枸杞苗500克、羊腎1對、米100克,加蔥等調味品,煮粥食用。

  枸杞子功用類似枸杞苗,但作用更勝一籌。枸杞子的營養十分豐富,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質4克、脂肪0?8克、糖類19?3克、鈣55毫克、磷86毫克、胡蘿蔔素8?6毫克,以及各種維生素。

  枸杞子配熟地、黨參、茯苓、鹿茸制成藥酒可補腎強身、柔肝明目;枸杞子20克煎湯代茶常服,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

  春季減肥宜食胡蘿蔔汁

  春季減肥食品首選胡蘿蔔。用果菜榨汁機或攪拌機榨出一杯胡蘿蔔汁,一天喝1~2次,飯前喝,不必控制飲食,配合體質及身體的狀況斟酌飲用量,就能夠慢慢地丢掉一些多餘的脂肪。

  生飲胡蘿蔔汁減肥法

  最速成的方法是,先斷食1~2天不吃東西,隻喝胡蘿蔔汁。而在斷食期間内,喝多少胡蘿蔔汁都沒關系。到了第三天,則隻不吃一餐,其餘兩餐吃稀飯和燙青菜來溫暖胃腸。這樣進行一個療程,大約可以瘦下2~3公斤。

  材料:胡蘿蔔(約200克)

  做法:胡蘿蔔的皮含有豐富的營養,用刷子及水将表皮充分洗淨,橫切成圓塊狀。如果覺得單飲胡蘿蔔汁不易入口,可以加蘋果、西紅柿或香蕉一起攪拌榨汁,或用檸檬汁、蜂蜜來調味。将胡蘿蔔切成适當大小,放入果菜榨汁機或攪拌機中,用攪拌機攪拌出來的胡蘿蔔汁,呈黏稠狀胡蘿蔔泥,完整保留了胡蘿蔔的營養,最好把它喝得一滴不剩。如果用果菜榨汁機,則榨出胡蘿蔔汁之後,會有殘渣留在榨汁機内,這些殘渣含有豐富食物纖維,應該抓出一小把,泡入胡蘿蔔汁中一起喝下去,才不會浪費。

  如果沒有果菜榨汁機或攪拌機,也可以準備礤床兒,把胡蘿蔔放在上面用力擦,就可以擦出細條狀的胡蘿蔔絲。生吃這些胡蘿蔔絲或用紗布包住,擠出汁液來飲用。飲胡蘿蔔薯泥汁。

  胡蘿蔔薯泥汁就是将胡蘿蔔與馬鈴薯混合後所榨出來的汁液。除了胡蘿蔔汁之外,馬鈴薯也含有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C,營養豐富,所以被西方人稱為“大地的蘋果”,可以改善身體的不适,最适合想瘦身又想擁有健康的人。

  做法:中等大小的馬鈴薯2~3個,中等大小的胡蘿蔔一根,利用榨汁機或攪拌機直接榨汁,或放在礤床兒上擦成細條狀,再用紗布将細絲包住,用力擰出汁液并将汁液倒入杯中即可。也可以加些蘋果汁、檸檬汁或少量蜂蜜做調味。

  結語:驚蟄和春分雖然天氣會逐漸好轉,但并不代表氣溫可以高到不需要“春捂”的程度,所以日常保健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哦~(文章原載于《養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3,作者:溫如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