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每年農曆最後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
“除夕”合起來就是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古人認為除夕這一天是一個人長一歲的界日(指虛歲),而這個晚上又是舊歲已過、新年到來的一夜。人們舉家歡慶,徹夜不眠,圍坐守歲,辭舊迎新,以求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這一習俗即謂除夕“守歲”。
關于守歲,有一個遙遠的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後,小孩就會變成癡呆瘋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後來,人們覺得說“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于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在所說的“守歲”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節電視文藝晚會(即“春晚”)的興起等,使除夕之夜過得更開心、更熱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