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同桌喜歡上隔壁班的一個學霸,那段時間她經常會寫情書,然後讓我幫她傳遞給對方。
在傳了兩封信後,學霸終于回了一封信給她,内容大概是現在隻想以學業為重,并不想談戀愛。
同桌看完信,更喜歡學霸了,覺得他是個目标性很強的人,在沒有達到目标之前,學習以外的事就都是閑事。于是便放下了自己這點小情小愛,決心不打擾他學習,等兩個人畢業了之後再表白。
但是,這件事情過去不到三個月,忽然聽說隔壁班的那位學霸有了女朋友。
同桌這才明白,他并不是不想在學習時談戀愛,而是不想和她談戀愛。
我想,也有不少人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在喜歡上一個人時,對方總是有各種借口說不想戀愛,但是轉眼就牽了别人的手。
在與對方談戀愛的時候每次提到結婚的話題,對方都一拖再拖,可你們剛剛分手不到一年,那個恐婚的人就火速與别人結了婚。
其實,有時候他/她并不是有“原則”,而是不愛你。
很多人明明自己很有原則,不喜歡吃某樣東西,不喜歡去某個地方。但是一旦遇到了真正愛的人,卻又會忘記自己的不喜歡。
因為對他來說,隻要是她陪着,不管做什麼都會覺得幸福。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小甜劇《完美先生和差不多小姐》,劇中有過這樣一個片段:男二覺得自己律所的一位女律師性格太過暴躁,對待客戶的态度有問題,便給她報了一個心理培訓班,讓她去學習一下怎麼控制脾氣,溫和地與客戶溝通。
在參與溝通的過程中,男二多次覺得那位女律師的态度有問題。但是,當女客戶不小心燙到了他喜歡的女生時,他卻頓時将好态度抛到了九霄雲外,開啟了怼人模式,就連女律師都當場目瞪口呆,心想這就是你說的溫和溝通?
而彈幕上也都在刷:一旦碰到自己喜歡的人被傷害,瞬間就沒有任何原則了。說到底,對待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還是有區别的。
前兩年網上一直流行着一個名稱“中央空調”,意思就是一個人對所有的人都暖,讓你根本分辨不出他/她對你和其他人的區别。
其實,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又怎麼會做到用沒有區别呢?你對别人的好,隻限于朋友之間的适可而止,或者是出于禮儀的禮貌之舉。但是對于愛的人,一定是格外而又特别的。
身邊有個朋友之前在戀愛的時候,戀愛對象有一個從小到大的發小,那位發小也是個女生,兩個人的關系十分親密,并且還在同一個城市讀書。朋友有次去男友所在的城市去看他,結果吃飯的時候男友也帶了那位發小來。
在吃飯的時候,發小先入為主地點了幾個朋友男友所喜歡吃的菜,并且還幫他夾菜到碗裡。兩個人互相非常自然,一點都沒有在意到朋友的心情。後來朋友跟男友表達不滿,男友卻覺得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就像是親人一樣,夾個菜又沒什麼關系。
但他卻從來沒意識到,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了界,超越了異性朋友該有的相處。而這件事發生沒多久,朋友還是和男友分手了,因為她覺得在三個人的相處中,有時候自己才是那個局外人。
在一份感情中我們想要的并不多,隻是想要一份真心,但如果你給我的,和給予别人的一樣,那我就不想要了。
戚薇在《心動的信号三》中曾說過這樣一段金句:給戀愛設的所有标準,都扛不住心動這件事情。心動就是把條條框框摔碎的瞬間,這是緣分,是生理反應,是沒辦法控制的。
在沒有遇到真正愛的人時,我們每個人都會給自己幻想出一個标準的理想型,我們會覺得隻有這個理想型才是我們所需要和想要的。但是,當我們真的遇到愛的那個人,什麼身高、什麼長相、什麼性格、所有一切我們曾經塑造的标準都會徹底被我們粉碎。
當我們遇到那個人,他/她就是我們的标準,愛她/他就是我們的原則。
“作者:桑白,喜歡讀書,熱愛寫作。希望寫有溫度的故事,給每一個讀者帶來溫暖和共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