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12 12:47:19

  古時候,有一個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聰明又美麗,不但會繡花剪鳳,還喜歡寫字讀書。她長到十五六歲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學館裡去讀書。

  可是,那時候是不讓女孩子外出讀書的,怎麼辦呢?英台和丫環商量出一個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樣去求學。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個公子模樣,丫環打扮成書童,倆人互相看了看,還挺像的,不禁高興地笑起來。

  祝英台的父親正在廳堂裡喝茶,忽然看見一個書童領着一位公子進來向他行禮,他慌忙起身答禮讓坐,還請問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連父親也瞞過了,别提多高興了。她于是卸裝露出真相,使父親大為驚訝,嗔怪女兒調皮沒有規矩。祝英台趁機向父親說了要外出求學的想法。父親說:“自古以來哪有女子外出求學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許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堅決要去,父親拗不過她,隻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樣子十分英俊潇灑,丫環扮作書童挑着書箱,離開家求學去了。她們走了一程,覺着熱了,就來到路旁小亭子裡休息。這時,路上走來一個書生和一個書童,也到亭子來歇腳。他們互相問候,祝英台才知道這位書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學館求學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談得十分投機,兩人在亭子裡就結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兩歲,于是祝英台稱梁山伯為兄,梁山伯稱祝英台為弟,随後高高興興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來到學館,拜見了老師。老師見到這兩位聰明英俊的少年來求學,很是高興。

  老師把他倆安排在同一張課桌上學習。梁山伯對祝英台像對自己的親弟弟一樣,十分關心愛護。兩個人從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個房間,祝英台為了不讓梁山伯發現她是女的,就把兩個書箱隔在倆人的床位中間,書箱上還放上滿滿一盆水,她告訴梁山伯睡覺時要老實,要是亂滾亂動,把盆裡的水弄灑了,她可要告訴老師重重地罰他。所以梁山伯總是規規矩矩,從不亂動,一直沒有發現祝英台是個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裝的事,早被細心的師娘看出來了。師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說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師娘保守秘密,師娘答應了,并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更加細心關照了。祝英台有什麼難處和心事,也都來對師娘講。

  時間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說她的父親病了,要她趕緊回去。祝英台向老師請了假,又來找師娘。說她和梁山伯同學三年,梁山伯為人誠懇熱情,學習勤奮,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娘,托師娘做媒,等她走後,為她向梁山伯提親。

  祝英台将啟程回家的時候,梁山伯一定要親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總是不願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愛情,又不便直說,隻好打着許多比方來啟發梁山伯。

  他們看到河裡有一對鵝,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來到一條河,

  河裡遊着一對鵝,

  公鵝就在前面遊,

  母鵝後面叫哥哥。”

  老實厚道的梁山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繼續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幾首比喻男女愛情的歌,梁山伯還是沒有明白。祝英台開玩笑說:“你真是一隻呆頭鵝!”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裡的一對鴛鴦唱道:

  “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英台若是紅妝女,梁兄啊,你願不願意‘配鴛鴦’?”

  梁山伯歎了一口氣說:“可惜你不是女紅妝啊!”

  祝英台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說:“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願做媒,讓九妹和你結為夫妻,你願意嗎?”梁山伯本來很愛祝英台的才貌,一聽說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樣,就高興地答應了。

  他們相送了十八裡,來到江邊,才戀戀不舍地分手了。臨别的時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約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親。梁山伯遠遠望着江對岸祝英台的身影越來越遠,漸漸地看不見了。

  祝英台回到家裡,父親的病早就好了,他讓祝英台換成女孩子的裝束,不讓她再外出讀書了。這時恰巧有一家姓馬的大财主來求親,父親就把祝英台許配給馬家的兒子。祝英台堅決不答應這門親事,她對父親說她已愛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師娘做媒。可是父親反對說:“從來兒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麼話?”硬要祝英台嫁給馬家。

  自從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後,回到學館,他繼續用心讀書,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親的事忘得一幹二淨,直到師娘拿着玉扇墜兒來,說明祝英台托她提親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她說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師請了假,趕到祝家去和祝英台會面。

  梁山伯來到英台家裡,看見祝英台完全恢複了女子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說出師娘為他們提親的事,哪知祝英台一聽這話就大哭起來,她說:“梁兄啊,你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呀?我父親已經硬逼把我許配給馬家了!”梁山伯一聽,又是吃驚,又是難過,心都碎了。倆人就抱頭痛哭起來,他們互相發誓,無論誰也不能破壞他們之間深厚的愛情,兩個人要永遠在一起。他們的哭聲被祝英台的父親聽見了,祝員外怒氣沖沖地跑上樓來,把梁山伯趕出家門,将祝英台嚴加看管起來。

  梁山伯回到家裡,傷心極了,他想念祝英台,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死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家裡的人,他死後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馬家迎親的日子到了,花轎擡到祝家門口,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可是祝英台卻哭哭啼啼,怎麼也不願意上轎。在她父親的命令之下,許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進轎子擡走了。

  花轎擡到半路上,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得擡轎人走不動了。這時丫環告訴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不顧别人的阻攔,走出轎來,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霎時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進墳裡去了。

  一會兒,雨停了,雲開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隻見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上飛起來,繞着墳頭翩翩起舞。人們都說,這對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變的。至今人們還把這種黑花紋、翠綠斑點、尾翼上有兩根長長飄帶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白蛇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這四個故事家喻戶曉、脍炙人口,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如果說,梁祝婚姻被殘酷葬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那麼它的“化蝶”結尾便富有積極意義。活着追求不到的東西,在死後繼續“追求”,終于得到。“化蝶”的結局,正是日益厚積的沖擊封建禮教的強烈社會心理的生動反映。梁祝故事的“化蝶”結局并不是首創的,也不是偶爾為之。

  縱觀中國古代文學史,不難發現,傳統的悲劇多以大團圓結局。例如長篇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反映的是一個封建家庭造成的悲劇。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忠于愛情,忠于誓約,最後以死抗争。詩的結尾是這樣:“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這裡鴛鴦似為兩人精魂所化,象征兩人的愛情永久不渝,再也沒有什麼力量把他們拆散。

  這樣的結局,也和梁祝故事中的“化蝶”一樣,反映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勝利的信念。

  那麼對“化蝶”這類團圓結局,我們今天怎麼看待呢?我們認為作為一種表現手法,它雖然不是盡善盡美的,但畢竟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按照中國傳統的審美心理,讀者或觀衆對作品總希望有個結局,并且是美滿的結局。出于善良的民族心理,總是對弱者和不幸者寄予極大的同情。民間流傳的故事往往從這種心理出發,給故事安排一個圓滿的結局。我們說“梁祝化蝶”,比翼雙飛,是百姓們的共同心理要求。往往因為有一個團圓結尾,人們才愛看愛聽,作品才有較強的吸引力。

  團圓結尾還富有戰鬥性——千百年來,這種結局鼓舞着人們頑強的抗争,戰勝一切惡勢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