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liushuitv,輕松關注呆萌的文化藝術公衆号
缂絲,又名“刻絲”,與刺繡不同。
采用“通經斷緯”的織法,
有雕琢縷刻的效果,
富雙面立體感,
是中國漢族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
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缂(kè,同:刻)絲,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禦用織物之一,常有“一寸缂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缂絲工藝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缂絲的編織方法不同于刺繡和織錦,它采用"通經斷緯"的織法,而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即緯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
缂絲工具
中國是缂絲工藝的發源地,80年代,日本缂絲工藝沒落,日本人來中國找人做缂絲和服腰帶,馬慧娟在這種機緣下由做刺繡轉為學缂絲。
制作缂絲圖
“一寸缂絲一寸金”
織就一幅作品,
往往需要換數以萬計的梭子,
其花時之長,
功夫之深,
織造之精,
皆在星星點點間衍生。
老子青牛圖
宋代《老子青牛圖》中老子的胡須線條無法用缂絲織就,隻能以毛筆代之。現在馬慧娟在現代彩線豐富的基礎上,加強完善缂絲工藝,古代無法用缂絲表達的部分全部用飛梭織成,纖毫畢現,靈動傳神,這是一次在技法方面的再創作。
馬慧娟認為通過傳統工藝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她把缂絲工藝和傳統文學意象相結合,以營造意境作為自己研究的一個方向,開創了缂絲以潑墨寫意畫為題材的先河。
新月雙飛
《新月·雙飛》通過勾缂弦月、白鶴、烏雲、殘枝等寂寥的深秋意象營造”斷腸人在天涯”的孤苦意境,一輪弦月、烏雲密布、殘枝敗葉寓意内心愁雲慘淡、希望渺茫,雲鶴東飛寄寓仍不放棄對清高人格的追求。整幅畫沒有一個人,無我之境,但心緒在畫間徜徉。
《白石·群蝦圖》、《寒月孤雁》、《蘇州·橋》,這些缂絲畫在技巧方面比傳統的宮廷缂絲進步很多,背景不再單一,層次多變,濃淡相宜。同時,也是馬慧娟多年對中國古代“意境”學研究的成果,執着于小橋流水、枯藤孤雁類的文人筆下的意象,這是一種精神的還鄉。
寒月孤雁
馬慧娟希望通過缂絲這門傳統工藝與中國文學意象相結合,守住傳統文化的本心,更自如的表達自己。
作品賞析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