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廖慧文
在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女主角盛明蘭投壺又管家,文體兩開花。投壺的确是一項曆史悠久,有益于身心健康,廣受古人朋友喜愛的活動。
(《知否》電視劇截圖)
投壺最早出現于西周,從射箭活動中脫胎而來。從目前史料來看,這一活動最晚在春秋時期的上層社會中就已經流行。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還是國家的禮儀活動。《左傳》中曾記載過晉昭公大宴諸國君主,舉行投壺之戲。
晉昭公先投,晉國大臣中行穆子便跳出來緻辭:“我們晉國有酒多如淮水,有肉多如水中高地。我們國君若一箭投中,當為諸侯之尊。”話說完,晉昭公一投而中。
齊景公不樂意了,說我們齊國也是酒多肉多,我若一箭投中,就要成為霸主。說完,也是一投而中。
看來,各位國君平時應該都在勤加練習投壺啊。
——我是搞錯重點的分界線——
(南陽漢畫像館藏《投壺圖》)
漢代以後,投壺更是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漢武帝就是投壺運動的狂熱粉絲。他不僅自己參加比賽,還網羅投壺高手。漢代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記載,當時,有一個郭舍人善于投壺。他“以竹為矢”,還可以連續中百次。簡直和用着鈍劍的“神雕大俠”楊過有得一拼。
高手太多,玩法就不夠用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增加了投壺的難度,在壺口兩旁,增加兩個直徑比壺口小的小耳。花樣也多了——隔屏風投、閉着眼投等等。可能因為太好玩了,導緻人們對投壺挺寬容。《南史》中記載,南朝齊梁有一個官員叫柳恽,他有一次通宵投壺,朝見齊武帝晚了。齊武帝不僅不斥責,還“賜絹十二匹”。
這是什麼騷操作?想想你通宵玩網遊第二天上班遲到了,老闆不但不扣你工資,還給你發了一大筆獎金。是不是得感慨有點生不逢時?
這也難怪。投壺在古代不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而被認為是雅事,是古禮。有了這層光環的加持,那就愉快地玩起來吧!
到了宋代,大文豪司馬光(對的,就是砸缸的那個司馬光)對投壺娛樂化的趨勢有些不滿。他還專門寫了本書叫《投壺新格》,根據古禮之義對投壺作了全面的總結,想使投壺成為“納民心于中正”的活動。真是妥妥的學霸操作。
(司馬光《投壺新格》中的部分投壺之式)
——我是講客套的分界線——
司馬光在書中寫道,投壺之前,先擺酒席。酒席要擺到客廳裡,如果客廳太小,就擺到院子裡。千萬不要在卧室裡擺酒席,因為地方太小,沒辦法投壺。
酒席擺好,主人站在東邊,客人站在西邊,雙方鞠躬行禮。然後主人發出邀請:“我準備了一隻破壺、一捆壞箭,咱們玩投壺好不好?”按照規矩,客人得推辭一番:“您已經備好那麼一大桌酒菜了,怎麼好意思再讓您受累陪我們投壺呢?”主人說:“不受累,不受累,大夥就别推辭了。”客人還得繼續推辭:“還是算了吧,我們心裡真過意不去。”主人堅持邀請,這時候客人得裝出一副恭敬不如從命的樣子,接受主人的邀請。
——我是講故事的分界線——
光說不練假把式,司馬光先生不僅投壺理論滿分,投壺手法也是相當了得的。
司馬光與摯友範鎮為了雅樂(即國家舉行各種大典時演奏的樂曲)的問題反複争論。通過書信反複辯論了幾萬字,但誰也說服不了誰。兩人決定以下棋來決定誰對誰錯。司馬光敗北,但堅決不肯認輸。若幹年後,司馬光退居洛陽,範鎮前來探望,二人繼續争論,于是又商議以投壺來判決對錯。司馬光小時候投石砸缸,準頭了得。長大後就成為了一個投壺高手,自然是赢了。
司馬光高興得不得了,範鎮則悶悶不樂,又苦練投壺多日,但還是翻不了盤。
看來,投壺這種活動,還是需要天賦的。
雖然司馬先生緻力于将投壺拉回“古禮”的正途。但在玩樂這件事情上,人們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到了明清時期,投壺變得更加娛樂化和平民化了。投壺的形制也更加變化多端了。有無耳、雙耳、四耳壺任君挑選。材質也有金銅鐵陶等豐儉由人。玩法據說也演變到140多種之多。
(明宣德至成化 高浮雕雲龍紋銅投壺)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投壺)
明代還出現了一個“王者”級别的投壺高手,必殺技是“三箭齊發分中三孔”。不過,貴族之間的投壺還是比較嚴肅的。
到了民國時期,投壺被認為是“封建禮教”的産物,逐漸被人們所摒棄。想看投壺的場景,我們隻能從古畫中去尋覓啦~
(《明宣宗行樂圖》局部)
參考資料:《西京雜記》
《從投壺的曆史演進看傳統體育的複興》《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05期
《投壺——古代寓教于樂的博戲》 (《文博》雜志)
《“投壺”曆史文化》(《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05期)
“投壺”條目( 《中華文明實錄》知網)
《洛中小圃獨樂吟》 (《讀庫》1801)
《古法行樂》(北京晚報 2018-4-9)
《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
《有朋自遠方來,一起去投壺 》(《大河報》2014-0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