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不同産品具有各自的“能力邊界”,作為産品人,你知道一款中台産品應當做好哪些工作、具備哪些能力嗎?當面對需求時,你能否判斷該需求應不應當開發?本文作者就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總結了中台産品的“三做”與“三不做”,也許可以解答你的困惑。
在入職公司前,筆者隻知道産品分為B端C端、PC端或移動端等;入職公司後,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産品叫做中台産品,與前台産品、後台産品同屬于一個分類。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中台并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概念,而筆者在此前作為一個産品求職者,卻從未關注過,深感慚愧。
于是,筆者在邊摸索邊踩坑的狀态中,開啟了職業生涯之路,也在接下來的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了關于中台産品的三個“要做”和“不做”。
一、要做通用能力,不做定制能力故事發生在今年7月。彼時,筆者還是一名剛入門做中台的産品新人,進入職場僅一個月。
筆者所在的中台團隊下,積分模塊剛完成了服務升級,需要在公司範圍内尋找相關團隊接入中台,避免相同服務在多處維護,浪費人力資源。筆者的任務,就是引導業務團隊A将原來的服務遷移至中台,由我們中台對積分模塊進行統一管控。
在初步需求溝通過程中,問題很快就浮出了水面。在業務團隊A原來使用的系統中,獲取積分的途徑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每次可獲取的積分數量是可變的,且操作人員可以在前端展示頁面中輸入任意一個大于零的自然數,允許靈活修改。而在我們中台的積分模塊中,獲取積分的途徑是代碼裡預置好的,每次可獲取的積分數量及積分獲取規則也是在代碼裡預置好的,這些數據均不能在前端展示頁面中人為修改。
于是,業務團隊A提出希望中台在頁面中增加一個可配置的文本框,用于操作人員靈活配置發放的積分數量。由于缺乏實戰經驗,對于這個需求我遲遲拿不定主意,于是我找到身經百戰的研發負責人,詢問他的建議。
研發同學立刻聽出了團隊A的弦外之音,原來是想讓我們中台給他們做定制化需求呢。于是當機立斷,給出建議:我們中台不做定制需求,如果他們非要積分可配置化,那就先醬,再醬,最後再醬,OK。筆者表示感謝:原來如此,我本來還覺得他這個需求蠻合理,差點就同意了~
最後由筆者的leader牽頭組了一個會議,業務團隊A同意将原有的積分獲取規則進行管理和整合,對于每次可獲取的積分數量,也整理出一些可選值在代碼中提前預置好,操作人員可以在這些可選值中靈活配置。
二、要做預處理,不做過度處理在筆者剛入門做中台産品的時候,曾經做過這樣一個需求。在電商訂單盛行的當下,可能會由于運營配置錯誤、用戶巧妙“薅羊毛”、被黑客攻擊系統等原因導緻積分不正常虧損,因此要對積分支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控制。
經過一番思想的碰撞,筆者最終産出了一份自認為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
前台各業務端在系統中埋點,将用戶的操作日志數據傳給我們中台,中台自行落庫得到日志數據庫。
中台對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多個數據指标,這些數據指标大多是對用戶的曆史消費習慣進行概括,比如積分消耗區間、每次支付行為平均消耗積分數量等;已經計算好的數據指标用于支撐風險判斷接口,以每次交易的基礎數據作為請求參數,比如本次交易需支付的積分數量等。
接口邏輯大概可以歸納為:将曆史消費習慣與本次交易做比較,如果本次交易的數據與曆史消費習慣不符,則将本次交易風險等級置為y,需通過對應的校驗才可繼續完成交易。
但是當筆者與leader溝通想法的時候,卻得到了leader“你還是不懂中台”的評價。
leader指出中台最多做到日志統計報表這一步就夠了,而風險判斷接口的各種判斷應該由各業務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做差異化的處理和判斷。
筆者幡然醒悟,中台産品對原始數據做預處理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各前端業務線,但忌過度處理,或是做了本該各業務線做的工作。
後來筆者查閱了很多文章和書籍,惡補中台的概念及設計思想,終于找到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中台産品經理寶典》一書中,作者将互聯網公司的研發中心比作一個廚房,将研發新産品的過程比作做菜,從而将做菜這個過程拆解為:買菜、配菜、炒菜三個步驟。買菜小哥作為後台,為中台提供最基礎的原料;配菜小哥作為中台,統一對菜做預處理,完成洗菜、切菜動作;炒菜小哥作為前台,則根據不同烹饪方式最終完成口味不同的菜品。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配菜小哥不僅完成了洗菜、切菜的動作,還順手完成了炒菜小哥的任務,則會導緻炒菜小哥無任務可做,那麼人員組織架構将會變得很混亂。
三、要判斷需求是否符合産品定位,不要盲目接需求中台向各業務團提供通用能力,目的是為了減輕各業務團的重複工作量,而不是為了減輕各業務團的工作量。要注意區分工作量和重複工作量,僅兩字之差,其含義卻相去甚遠。
舉個例子:
- 團隊A需要開發功能模塊a和功能模塊b,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産品x;
- 團隊B需要開發功能模塊a和功能模塊c,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産品y;
- 團隊C需要開發功能模塊a、功能模塊c和功能模塊d,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産品z。
那麼功能模塊a、功能模塊c就是重複工作量,而剩下的功能模塊b、功能模塊d皆屬于工作量,分别歸屬不同的團隊。
筆者所在的中台團隊下設不同領域的産品研發團隊,分管不同的業務領域。
其中,在訂單領域内,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團隊B需要與中台對接得到功能模塊a和附加小功能e。功能模塊a屬于訂單領域,由中台團隊下的訂單産研團隊負責開發;而附加小功能e不屬于訂單領域,由中台團隊下的其他産研團隊負責開發。
由于附加小功能e的開發量比較小,團隊B不願意多對接一個團隊,因此常常會有需求,希望訂單産研團隊直接開發功能模塊a和附加小功能e,完成後對接給團隊B。
顯而易見,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如果中台産品人将這樣的方案推上需求評審會,不僅不會得到研發負責人的認可,還可能會被各位研發同事怼。畢竟,誰也不願意做工作之外的工作,而我們産品人更不能因為自己身上不背負開發的重任,就随意接需求,把一堆額外的任務丢給開發。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中台産品人,把握需求的邊界應該是我們的基本功~
四、寫在最後本文主要描述了筆者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遇到的問題,并從問題中歸納總結出做中台産品的三大原則。以上僅作為筆者的經驗,供各位讀者參考。而各位讀者對于中台的思考,需要從實際出發、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專屬自己的經驗,方可在中台領域内快速成長。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對于剛入門的産品新人來說,不論看過再多道理、再标準的指導原則,也許都跟紙上談兵無甚區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關于中台産品到底應該如何做,相信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本文由 @一顆半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