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發自廣東深圳
夏天來了,深圳大學校園裡的荔枝又一年熟透。滿校荔枝飄香,這也是該校被稱為“荔園”的主要原因。
近段時間,免費的荔枝被陸續送上餐桌,學生們在喜悅之餘,畢業将至的傷感也伴着倒計時而來。
即将離校奔赴社會,還有哪些未竟的心願?護理學專業的畢業生範偉超的答案是,想和校長在一起吃頓飯。
日前,範偉超果然坐到了校長的餐桌前,一起共進午餐——時隔四年光景,他再次被選中,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校長午餐會。
這是範偉超四年大學時光裡第二次在午餐會上和校長一起吃飯。但對于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而言,請學生們吃午餐這件事,堅持了八年。
深圳大學連續八年舉辦的校長午餐會,除了寒暑假之外,幾乎是固定的每月一場,每一次李清泉都會親自出席。他會偕副校長和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起,請學生代表吃一頓午飯,聽學生們說說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給學校提提意見,并且現場回複解決方案。
如果你報了名,并且從衆多的報名者中有幸“搖号中簽”,但卻沒什麼問題要反映,沒關系,你還有精緻豐富的午餐可以免費享用,可以和一同前來的同學來場social。結束後,還能和校長親密合影,如果有喜歡的造型,也可以拉上校長一起凹起來。
這八年間在午餐會上請過多少名學生吃飯,李清泉已經記不清了,但這些學生們所提的那些或宏大或細小、或辛辣或古靈精怪的問題,他曆曆在目。
“八年裡,午餐會上的學生從90後、95後、到00後,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提出問題的方式,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态度,都在變。”李清泉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這對于教育者、治校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啟示與思考,“深圳大學還很年輕,學校發展之中的革新與實踐,有很多都是從這個午餐會的餐桌上迸發而來的。”
校長午餐會結束後,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與同學們一起合影。
餐桌之上
最近的這次午餐會,體育學專業研二學生王佳慧是帶着三個目的來參加的。
“我這次來有三個目的,一是見見泉哥,二是向校領導反映一下我的訴求,三是看看校長請的午飯都有什麼菜。”開餐前,王佳慧爽朗發言,引得在場師生一片歡笑。
她稱李清泉為泉哥,“他是網紅校長,也是權威學者,我和同學們很喜歡他,都想看看私下裡的他什麼樣子。”她想了想,又對澎湃新聞補充,“要是又能免費吃校長一頓,又能解決我的訴求,那就更好了。”
這次的午餐會在深圳大學麗湖校區的一個學生活動空間裡舉行,一張長條桌邊,李清泉和其他校領導,以及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行坐在一側,共5人。學生們坐在對面,大約有20名。桌子不寬,距離很近。
挨個進行了簡單自我介紹,午飯就上來了。餐品是由後勤部門工作人員端上來的,分餐制,每人一個餐盤。四菜一湯:蒜香小排、青筍蝦仁、白灼菜心、煎魚、花旗參炖雞湯,同時還搭配了水果和飲品。
“真的免費嗎?”“不夠吃還能添嗎?”有學生問道。
李校長連連點頭,“我請,管夠。”他還示意同學們,不用拘束,邊吃邊聊,随時發言。
王佳慧早已迫不及待了,她第一個搶麥發言——“為了參加這場午餐會,我連夜做了份提案。”
她把提案做成了PPT,複印了幾份,分發給對面的李清泉和其他老師。彩打,18頁,題為《關于開設減脂餐窗口 提升學生生活質量 助力全民健康的提案》,裡面既詳細闡述了提案背景,又羅列了她近日專門展開的專題調研結果與分析,還附上了參考文獻。
“200多名同學參與了問卷調查,我是代表群衆來吃飯的。”王佳慧看向對面正在夾菜的李清泉,“今天校長請我們吃的這份午餐,就很符合中國人膳食标準,但是如果學校能在食堂增設一個固定的減脂餐窗口,推出膳食餐菜品,定價20元以下,那就更完美了。”
看着手中的這麼一份提案,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李清泉也連連稱贊:“準備很充分,分析很詳實。”
“減脂餐這個詞,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但聽起來很高大上。”他現場回應,“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内還安排不上,但我一定會記得這個事的,條件充足的時候會适時推出的。”
随後又有同學接話,也是關于吃,“學校為了方便我們生活,在宿舍公共服務區設置了冰箱和微波爐,但是我經常遇到自己的食物被别人誤拿的問題,校長能不能解決一下。”
李清泉想了想,回應道,“這個問題,反映的是誠信與自覺意識的重要性,學校一直在倡導,整個社會也在提倡誠信之風。”不過,他笑了笑接着說,“有的可能是被誤拿了,有的可能是覺得看起來太好吃,忍不住給吃掉了……”
餐桌上再次笑成一片。
深圳大學校長午餐會上的餐品。
抛開舌尖上的問題,心理學專業的博士生張火垠則更關心同學們的内心世界。她注意到,同學們對心理咨詢有一種刻闆印象,認為做了心理咨詢就代表心理有問題,會遭到歧視,對此,學校需要加強宣傳,給大家更多的正确引導,另外,也希望學校對心理學學科建設加大力度。
李清泉聽後非常認可,當場提出,從今年9月的秋季學期開始,學校所有本科生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導師也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觀作為教學内容的一項。
即将畢業的範偉超,其實并沒有提問的打算。他說,他隻想和校長一起再吃一頓飯。
四年前,大一剛入學,範偉超就聽說,參加校長午餐會可以直接向校長反映問題,他就報名了。報名了幾次之後,他終于被選中了。
當時他提出了麗湖校區校園人文景觀建設的建議。“李校長當時就告訴我,這些問題已經在解決了,很快就會看到效果。”果然,沒過多久,教學樓前面就有了景觀石,綠化也逐漸茂密,湖邊還增添了休閑設施,後來還有了音樂劇場。
這一次,範偉超又報名,幸運的是,僅申請一次就“中簽”了。“想在離開學校之前,再近距離看看校長,也算是給自己的大學時光留下首尾呼應的紀念。”
餐桌之外
由于餐桌上的很多學生都想抓住機會和校長聊聊,這場午餐會進行了1小時40分鐘才結束。
被選中參加這次午餐會的學生,有博士生,有碩士生,有大四畢業生,也有大一新生,他們都是在校園網站上看到校長午餐會的舉辦通知後提交申請報名,經過篩選被選中的。
“每次選20人,但同學們報名都挺踴躍,最多的時候200多人報名。”主要負責校長午餐會籌辦工作的校辦負責人廖江海說,“中簽”隻有一個标準,就是學生要來自“基層”,也就是說,盡量不選擇學生幹部,“校長午餐會就是為了給普通的同學更多與校長交流、參與學校建設、發出自己聲音的機會。”
這也是深圳大學于2013年3月首次開辦校長午餐會的初衷。
彼時,出任深圳大學校長剛半年的李清泉提出,作為校長,應該用更加近距離的方式與學生溝通,要和更多普通學生面對面,于是便有了籌辦校長午餐會的構思。
“我作為外校來的校長,2012年剛到深大時,對學校是不了解的,如果從下至上層層傳遞的信息,傳達到我這裡時,我所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最初的、最真實的。”李清泉覺得,作為一校之長,工作事務非常多,真正能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很少,所以,校長午餐會對于普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他們既不是學生幹部,也不是學霸,他們沒有别的平台和校長見面聊天,所以校長午餐會這個平台是對他們的公平。”他說。
當時也正值深圳“禁摩”工作在全市鋪開,為了配合市裡的工作要求,同時也為了維護校園安全與秩序,深圳大學也開始了校園“禁摩”工作。而這也遭到了一些學生的反對,認為“禁摩”後會導緻上課及活動路程時間拉長影響學習生活效率,不少學生給校長信箱寫信,要求學校給出解決方案。
于是李清泉決定,親自與學生代表溝通。深圳大學校長午餐會制度就此開啟。
當時的校辦主任戴紀鋒還記得第一場校長午餐會的場景,“我們很緊張,怕學生發言過于刁鑽,讓校長下不來台。”但真正開始後卻發現,其實學生更緊張,多數人都很拘謹,甚至當麥克風轉過來的時候無話可說。
後來,随着校長午餐會成為一種常态化制度,學生們對此逐漸了解并熟悉,冷場便很少發生了。“場面變得輕松起來,交流越來越多,不再隻是單向表達了。”戴紀鋒說。
也正是在最初的幾次午餐會上,李清泉在傾聽了學生們的意見後,積極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迅速形成并實施了“禁摩”後的解決方案——荔園小巴就此誕生,學生們上課及活動時,都可随時乘坐。“禁摩”風波就此妥善平息。
在之後的這些年間,深圳大學的建設與發展也在不斷擴大并革新,這其中,學生們在午餐會上提出的意見,也帶給治校者們很多思路與啟示。
比如學校早前的熱水供應問題,由于各個供水服務站的設施不同,導緻熱水供應量和溫度不均衡,幾次校長午餐會上,連續有學生提出。為此,學校決定,所有的熱水供應都通過電熱輸送。
還有校園網絡問題。多位學生在校長午餐會上告訴李清泉,宿舍一到晚上就網速很慢。随後,學校就采用了校園通信網絡市場化政策,引入多家通信公司提供服務,由學生個人選擇,可以購買供應商,也可以用校園網。
此外還有宿舍用電問題。此前深圳大學的宿舍是全天不斷電的,結果到了淩晨之後,一些宿舍喧嘩熱鬧。午餐會上,有學生提出提前斷電的需求,但也有學生提出,需要夜間用電做畢業設計。随後,學校經過商量,選擇了斷電,并将斷電時間确定為夜裡12點。
“如果一個問題,不斷有人提及,那就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李清泉說。
李清泉在午餐會上現場回應學生反映的問題。
而這也是對于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的服務能力、行動速度、管理理念的更高挑戰。
後勤部就是承擔最多挑戰的部門之一。在八年的午餐會中,幾乎每次會上都有學生提出與吃有關的意見。
“學生們的生長年代變遷,個性化需求開始多了起來。每天全校有10萬人次在食堂用餐,衆口難調。”深圳大學後勤保障部副主任林丹鳳舉例說,比如,有人要吃東北菜,還有人要吃大饅頭,于是食堂有了東北菜窗口,後來還專門購入了饅頭制作設備。
林丹鳳說,“原本我們對于學生事務更多是出于管理的角度出發,現在,理念轉變成了從管理到服務,從服務到精益求精。比如我們去年專門成立了後勤服務事務中心,學生提出的所有與後勤有關的意見,都可以一站式解決。而這都是在午餐會上得到的觸動。”
“學生感覺重要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部門自己感覺好。實際上,一些問題的發生,就是因為問題日積月累、溝通不暢。”李清泉告訴澎湃新聞,正是校長午餐會帶給治校者與學生們的雙向交流,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及時的溝通與響應,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才會更自覺地維護學校、宣傳學校。
90後,95後,00後
劉宗璋是在2015年從深圳大學畢業的。2013年,他大二,3月29日那天,他被選中成為第一次校長午餐會的學生代表,坐在了校長的餐桌前。
那是他第一次這麼近的距離見到李清泉。“我們一起在學校食堂三樓,他坐在大家中間,穿着一件淡藍色的襯衫,每個同學發言時,他都會很專注地笑着看對方。”
劉宗璋還記得當時的菜——蒜蓉西蘭花炒得很香脆,香菇炖雞很入味。
“當時大家都在說生活的瑣事,有提出‘禁摩’之後怎麼上課的,有提出食堂做菜太鹹的,還有說打飯阿姨态度不好的。”他說。
經過這八年的校長午餐會,餐桌上的學生們從90後、95後到00後,李清泉也明顯感受到,不同年代的學生,看待世界的角度、提出問題的方式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态度,都在變化。“我剛來時,學生基本都是90後,他們之中,有不少學生提問的角度和說話語氣都比較犀利,維權的意識非常強。甚至有的學生習慣站在學校的對立面,稱學校為‘校方’,将自己與學校割裂開來。”
但也正是這樣直率的表達,讓李清泉認識到,治校者與學生們的交流不夠,對學生的關心需要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建設發展的确存在不足之處。“他們促使我們更堅定地改進工作,而每一步變化,他們都看在眼裡,在随後的午餐會上,明顯能感覺到學生們對學校的關愛更深了,也更願意與學校站在一起。”
随着學校的不斷完善,95後們在午餐會上的表達,就更多元起來。從最初的小事情,到對學校發展的側重,“他們對學校的認可度明顯提高了,角色定位也發生了變化,更喜歡将學校視為自己的同體。”
而到了現在的00後們,關注點延伸得更長,除了學生自己權益,他們更關注學校的發展和個人未來,校長午餐會上,00後學生們對于就業創業,對于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關切,對于擴大外省招生規模的關切,逐漸多了起來,提問方式也更加古靈精怪。
今年臨床醫學專業的大一新生駱麗君在最近一次午餐會上的發言,就讓李清泉印象深刻。她身在理科專業較多的麗湖校區,“我們把麗湖校區叫作麗湖高中。學校的建設很像青年公寓,校園小巴也就那麼兩輛。我高中就已經進校刷臉了,但這邊還在刷卡,很複古。而且走在食堂,在粵海校區(主校區)幾步就能看見一對情侶,可是我們這邊都是solo……”
這番發言讓李清泉忍俊不禁。他解釋,校園的科技化升級建設工作正在推進之中,對于男女比例問題,“下學期就好了,麗湖校區會過來很多文科專業,到時候女生就多了,南科大的理工男到時候也會往這邊跑了。”
李清泉說,00後的學生們信息更加多元化,對事情的判斷也更加全面,表達方式平和可愛,但實際上訴求也在升級,對于治校者來說,需要更深入地交流與關注。
李清泉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
回看校長午餐會這八年,李清泉從未缺席。他向澎湃新聞坦言,作為一校之長,至少要有一個渠道和學生直接交流,“如果長期不和學生直接交流,隻通過傳遞的信息,我心裡也會發慌,覺得不知道學生在做什麼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實每個月度舉辦一次,這并不多,隻要條件允許就必須要堅持。”他認為,學校不斷發展,學生不斷更新,就會不斷發現新的問題。
對于午餐會上的自己,李清泉覺得,他首先是老師,其次是管理者,總歸,是用心的人。
責任編輯:蔣子文
校對:施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