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的同學們會發現,“早生華發”這句裡的“華”就是“花”。
看看字形的發展變化就明白了:
本字 “華(華/
)”
俗字(通俗字體) “花”
、華筆畫多,結構複雜,記憶難度大,沒有“花”容易書寫,方便記憶,因此“花”更加流行,逐漸取代了正字。
看看它們是不是長得很像呢?
見于《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花朵怒放的樣子),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其華。”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新娘子年輕貌美)
上部
表現花葉下垂(即“垂”字),下有花蒂(訛化成“虧”字,因此楷體為“”)
《說文解字》“花,從
,化聲(兼表義)。”花朵,是大自然的造化,或者理解為,從草中變化出來的。
顯然,(1)“花”的本義為“花朵”。
(2)花又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般長得很美麗,有的有香味,花用它們的色彩和氣味吸引昆蟲來傳播花粉。凋謝後結成果實。
石榴花開,曾驚豔了一個夏天
花開又謝,石榴初長成
(3)花美,惹人喜愛 泛指可供觀賞的植物:
種花
老舍先生寫過一篇散文《種花》,記下了他種花的心得和感受
買花
奧巴馬買花贈妻子慶結婚紀念日 花事(遊春看花等事)
“開到荼蘼花事了”,出自《紅樓夢》。荼蘼過後,無花開放,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靡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荼靡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将失去。
(4)用作動詞,開花
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禁軍身着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挂。
此詩憑吊昔日東晉金陵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5) 形狀像花的東西:
雪花
浪花
繡花鞋
鞋"偕"同音,繡有吉祥花紋的繡花鞋作為陪嫁,又有祝福新人相親相愛,長相厮守,在花繁錦繡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之意。
(6)特指“痘瘡”,俗稱“麻子”:
天花
《還珠3》裡紫薇、爾康的兒子東兒患過此病
(7)引申為 成小滴、小塊的東西
蔥花
淚花
美女哭那叫“梨花帶雨”
(8)形狀像花,特指煙火:
禮花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
(9)女人如花,嬌嫩美麗,以花喻美女:
姐妹花
複旦雙胞胎姐妹花孫雨朦、孫雨彤
(11)喻某一領域的精華:文藝之花
學校組織的合唱比賽,文藝之花快樂綻放
(12)特指 棉花
彈花機
記得上大學墊的床鋪專用棉絮,就是媽媽找人彈的
(13) 用花裝飾的:花圈
向烈士進獻花圈
花燈
花車
小時候,我們總喜歡看别人結婚的車隊經過,上面的裝飾喜慶、浪漫
(14)像花的圖案:
花邊
(15)由花色繁複 引申為 顔色、圖形或種類錯雜的:
花貓
花白頭發
“星爺”是真的快老成“爺爺”了,娛樂圈幾經沉浮,個中滋味,冷暖自知
名目繁複的: 花名冊(人員名冊)
1978年南京醫大學生照片冊
單位的花名冊
繁華都市,不要在這花花世界中迷失自我
六十歲稱“花甲”怎麼來的呢?
花甲:“花甲”是“花甲子”的簡稱,這一名稱的來曆和我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密不可分。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因幹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古代用幹支紀年,以天幹與地支依次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複始,後亦以指六十歲。
具體如下:
十個天幹和十二個地支(組合時單數配單數,雙數配雙數)組合為六十對不重複的計數單位。組合時,以十幹為主,自“甲”開始,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時,十幹已全部配完,那麼再從第一幹開始與第十一支相配,依次類推下去,共得六十組,稱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複始,所以六十歲是“花甲”之年。
又一種說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歲,随着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
(16)模糊不清:頭昏眼花。
(17)虛僞的,用來迷惑人的:花言巧語
輕信減肥機構“花言巧語” 傷财傷物還傷身
廣大女性同胞,甯願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那張破嘴!
(18)表面好看,沒有實效的:花拳繡腿
武打劇大多是花拳繡腿
極少數是真功夫
看這架勢就不是花拳繡腿吧
(19)用作動詞,用掉、耗費:花錢
還是要量入為出,理性消費
(20) 姓。 不得不提到一個女英雄: 花木蘭
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迹見于 《木蘭詩》
巾帼不讓須眉
看笨笨熊姐姐也是化身女俠,在文字的世界裡闖蕩一番,隻為求真求是!
版權聲明:本文文字部分為作者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古文字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圖片選取自《字源》《漢字源流詞典》和《國學大師》。以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糾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