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三年級上冊,小孩在學習中第一次遇到古文——《司馬光》。很多一線教師都在苦惱,該怎麼教?
讓我們先來看看全文吧。
司馬光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古文教學的秘密是什麼?我的大師兄趙志祥,用現場教學為我揭示了真相。原來,真相都是非常簡單,真相都是極為純粹的。回顧他的教學設計,就是:讀之後講,講之後讀,讀讀講講,不斷循環。《司馬光》一課原本就簡單,如果把簡單的課教複雜了,是我們笨;但把簡單的課教得簡陋了,是我們太粗淺。趙老師的課,面對三年級的學情,将“度”把握得恰到好處,就是最好的教學解密。
來,一起分享趙老師的美好教學:
第一步:讀。 初次接觸古文學習,讀什麼?答案很簡單,讀課文。課文《司馬光》,真的很好讀。為什麼?其一,有注音,難讀的字跟着注音讀,不難;其二,有注釋,不理解的地方,跟着注釋讀,不難;其三,印在課文上,很容易引起注意,小孩讀課本很用心,用心了,就不難。
并非讓小孩自己折騰,趙老師在此環節,讓小孩跟着自己讀。原來,他要解決諸如“足跌沒水中”“ 光持石擊甕破之”等難讀處的正确停頓;要指導讀準“甕”等不容易讀準的字音。一切讀妥當後,才讓小孩自己試着讀熟,通讀。就這樣,初次接觸古文,小孩讀了好幾遍,讀熟了。之後呢?
第二步:講。 既然是古文,來自古代,必定和今天的我們有距離。所以,面對古文教學,當講則講。趙老師講些什麼呢?其一,講古文字組合時特有的節奏。一邊讀一邊講,讓小孩感受古文獨特的,隐藏在文字中的韻律,這個環節,趙老師借助其吟誦的功底,教得出彩;其二,講句讀。韓愈《師說》中雲:“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讀懂古文,“句讀”是關鍵。所幸課文中借助标點符号,對于“句讀”這一曾經的難點,如今講起來,已經成了一個趣味的教學點,趙老師講句讀,更多講的是古文寫作中的文化;其三,講故事。課文《司馬光》活脫脫的是一個“砸缸救人”的故事。在其發生時,是用文言表達,到如今,鼓勵小孩用白話講出。講好故事,再對比古文,感受古今差異的同時,翻譯了全文,可謂妙哉。
第三步:讀。 這回的讀,趙老師做了非常好的設計與诠釋,具體說是四個“複”。其一,将文字豎排來讀,這是一種讀的複古;其二,去掉标點讀,這是對古文朗讀的複原;其三,用繁體字,豎排,去标點讀,這是古文朗讀自身的複活;其四,用篆書,豎排,去标點,讓孩子直接讀出來,其實這是對此文的複習。因為到此時,小孩已經能夠背誦這篇古文了,不管看到的是篆書還是甲骨文,都能讀出來,所以此時的讀,更準确說是一種複習。
這四“複”讀法,讀得有趣,讀得有序,讀得有理,讀得有效。讀到此,基本學會。
第四步:講。 這個時候,還能講什麼呢?趙老師選擇拓展講。講司馬光的一生,司馬光的為人;講司馬光的代表作《資質通鑒》;講今人對其評價……這些都是不講不會,講了就懂的内容,安排在此講,正合适。之前的學習中,小孩學得興趣盎然,如今聽講,更是激活了對司馬光探索的願望。聽講,成了學習中的享受。
就這樣,趙老師将此課教到極緻——極緻的簡明,極緻的有效。可以想象,讀了講,講了讀,讀後再講,如此不斷循環。你也可以繼續設想,在這四步之後,如果還要繼續上下去,還可以如何讀?還可以講什麼?課堂的延伸,就是文化的延展,教學,趙老師給了我們看得見學習脈絡。
這就是古文的教學法——古文,就是讀後講,講後讀。讀着讀着,語感就讀出來了,興趣就讀上來了,學習就真正發生了。讀着讀着,也就有了用古法說話的欲望和本事了。因為語感有了,就給了表達以動力和基本的能力。教得好,進步看得見。
有人問:本案隸屬三年級,本課的生字怎麼辦?确實,對于三年級小孩而言,生字教學是個關鍵。趙老師的處理方法是——聽寫。聽音寫字,不會寫可以抄寫,寫到會就行。而實際情況是,小孩都能寫。三年級了,這幾個簡單的生字完全能夠自學掌握。更何況,此課教學的重要意義是——初識古文。而不是借助古文不斷教學生字。課文類别,課型定位,都決定了教學的重點。因此,非常認可趙老師的做法,生字教學在此課中可以适當弱化。
還有人問:這樣的課,有設計感嗎?當然有,“序列”就是最重要的設計。例如,先讀什麼,再講什麼,接着讀什麼,最後再講什麼,都是需要設計的。讀之後講,講之後讀,這些序列幾乎是不可調校的。例如,你一下子出現篆書的《司馬光》,小孩就不會讀;再如,你一下子就去掉标點,小孩就蒙圈。因此,“序列”的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是趙老師的匠心所在。此外,難點的預計,也是一種設計。例如,《司馬光》一課中“足跌沒水中”“ 光持石擊甕破之”等難讀處的讀法,就需要精準預計,需要不斷輔導,需要教師多帶讀幾遍。如果沒有預料到,就會留下遺憾,學不透徹就是學不到位。顯然,趙老師深谙其道,做了充分的設計。
原來,設計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你感覺——好像沒有設計。
這就是我發現的古文教學的真正方法和路徑。我在現場聽課,我所寫的都是真實的觀測和不斷思考結果。謝謝我的大師兄趙志祥老師,他讓我看到大道至簡的教學勝景。
#教學設計##司馬光##部編版小學語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