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示意圖
德州,山東省地級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遊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京杭大運河有140多公裡流經境内,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運通道,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州有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稱号。
今日德州
一、建制沿革
德州中國太陽城
2、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治故陵城區,即今德州市,仍沿德州之名。清屬濟南府。
3、1913年廢德州為德縣,屬東臨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
4、1946年設德州市(縣級)。1950年始建德州專區,1956年撤,1961年恢複。1967年改為德州地區。
5、1994年德州地區撤銷,改設地級德州市;原縣級德州市改置德城區。
二、德州名稱的由來
秦王朝統一全國後将黃河更名為德水hao德水而在今陵城區設置安德縣,北魏改為安德郡,隋文帝開皇九年又在安德郡基礎上設置德州。
漢代安德縣
1、德水—“五德相運”而來。這是由于秦始皇笃信“五德終始”學說,也稱為“五德相運”,是由戰國時齊國陰陽學家鄒衍創立的。它認為金、木、土、水、火“五德”相運,即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王朝的更替循環就是這“五德”的循環更替,并認為夏、商、周分别是木德、金德、火德,等到秦朝統一天下,秦始皇就據此認為自己之所以取代了周王朝,這是由于秦王朝的水德戰勝了周的火德,秦王朝受水神保護。于是下令改變歲曆,把十月作為每年的第一個月(十月的五行是水),這樣就把新年朝會和慶祝大典都放在十月一日舉行。 “五德”中的水神屬于北方,北方是黑色,所以秦王朝的衣服、旌旗,一切圖案都用黑色。政治上,為了适應“五行配列”,“五德終始”學說還認為必須制定相應的制度。因此,秦始皇“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于是急法,久者不赦”(《史記·秦始皇本紀》)。這裡是說,秦王朝秉持水德立國理念,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作為水德治天下。
唐代德州
2、安德—期盼黃河不再泛濫
兩千多年前,古黃河從位于下遊地區的平原郡穿行而過。西漢政府借用秦朝“德水”的說法,在這裡(今陵城區)設置安德縣,反映了面對黃河在下遊地區經常決口泛濫,造成巨大災難,期盼黃河平穩、安瀾的急切心情。漢武帝就曾親臨位于今河南省濮陽黃河決口處,作了《瓠子之歌》:“瓠子決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為河!殚為河兮地不得甯”(《史記·河渠書》)。早在戰國時期,平原郡及下遊地區黃河決口泛濫的情況就經常發生,黃河在下遊地區的決口泛濫,時時威脅着百姓的生命财産安全,人們期盼黃河安瀾平穩,是很自然的事。直到公元六十九年,經過東漢明帝時期大規模整治,下遊主河道大幅南移,黃河肆虐平原郡等地區的情況才有了真正的好轉。
3、德州—“重之以明德”
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撤銷平原郡,移治安德縣并設置了安德郡。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撤安德郡改稱德州。這一時期對“德”字的使用已回歸其本意。隋文帝楊堅建立大隋後,我國北方實現了真正統一。他一反五胡十六國以來“胡風彌漫”的社會文化風氣,“重之以明德”,“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隋書·帝紀第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