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輕奮鬥者事迹

年輕奮鬥者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5 11:58:25

  來源:光明日報

  年輕奮鬥者事迹(奮鬥者正青春一線故事)(1)

  年輕奮鬥者事迹(奮鬥者正青春一線故事)(2)

  徐龍正在送郵件。武漢市郵政分公司供圖

  【奮鬥者正青春·一線故事】

  兩年前,疫情肆虐的湖北武漢,大街上空蕩蕩的。一輛貨運車停在醫院門口,幾位身穿防護服的小夥子,從車裡卸下5件高1米多、重百斤的防疫物資,擱在一塊像堵牆。

  “快點,再快點!時間就是生命!”帶頭把這批物資一點點往醫院裡推的“大白”,是武漢市江岸區郵政分公司上海路攬投站投遞員徐龍。

  20歲那年,徐龍退伍回到武漢,成了一名投遞員,一幹就是14年。他從沒想過,平凡的工作也會波濤洶湧。這場與時間的賽跑沒有吓住他,反而更堅定了他紮根郵路的決心。

  當時的武漢,交通快遞都停了,誰來把來自全國各地的馳援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裡?

  除夕夜,徐龍一家吃着年夜飯,夫妻倆心事重重。徐龍說:“我要去運送物資,你要回醫院吧!”護士妻子的心揪了一下:“那家裡的老人怎麼辦,還有3歲的女兒呢?”話到嘴邊又憋了回去。第二天天蒙蒙亮,兩人收拾好行李,奔赴各自崗位,開始了一家人分居三地的漫長時光。

  封城的76天裡,徐龍24小時待命,累計出班160趟,執行5次緊急防疫物資投遞工作,行車3000多公裡,投遞物資7000餘件。厚厚的口罩遮不住他疲倦的表情,大夥兒看着都心疼。

  2020年2月25日,是徐龍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天,他成為火線入黨的抗疫先鋒戰士。帶上閃閃發光的黨徽,他心潮澎湃,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5點30分起床,6點30分到達站點消毒、分揀、掃描……轉眼間兩年過去了,他雷打不動地延續着特殊時期的日程表。

  工作上,徐龍不僅使足“蠻勁”,還用好“巧勁”。“這小夥子就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在同事陳宏眼裡,他是個多面手,“網格化協同、動态排班、改變單人投遞向網格銷售化轉型……在他的推動下,投遞工作省時又省力,大夥兒效率更高了。”

  2021年,攬投站成立“徐龍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勞模的他,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創新投遞方式、提升服務質量、查找疑難信件。看着眼前這本“徐龍疑難信件複活投遞處理登記簿”,上面密密麻麻寫着“已收”,徐龍的腦海中浮現出一位老人熱淚盈眶的畫面。

  “房子拆遷了,這家人會搬去哪兒?”這天,徐龍站在路口正焦慮着,不知道信該往哪兒送。“按規定,可以退回寄件人。不行,家書抵萬金,萬一有事,咋辦?”他下定決心要把信送到。

  烈日炎炎,徐龍沿街挨家挨戶打聽,收信人原來是位年逾70歲的獨居老人,至于搬去了哪裡,沒人知道。眼瞅着這封信就要變成“死信”,他憑着一股倔勁兒,跑了一趟又一趟街道辦、拆遷辦,幾經周折終于得知老人在養老院。老人雙手顫抖着接過這封來自部隊兒子的信,緊緊攥住,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從養老院出來後,徐龍擡手抹掉了臉上的汗,回想起工作第一天,幹了一輩子投遞工作的母親曾對自己說:“可别小瞧了投遞員,要幹好不容易,責任在肩,每次投遞意義重大。”這句話被徐龍牢牢記在心裡。這些年,他救活的“死信”有100多封。

  一個郵件連着兩顆心,漫漫郵路上,投遞員不僅投遞郵件,更傳遞溫暖。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徐龍,見過城市的萬家燈火,也感受過獨居、留守老人的孤獨。在高效完成投遞任務之餘,他常抽空幫老人跑腿、陪老人唠嗑。江岸區分公司還啟動了“徐龍愛心郵路”,愛心幫扶力量漸漸壯大。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當徐龍拿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時,他隻說:“這些是咱全體郵政人的獎。”不久前,他所在的上海路攬投站榮獲“全國工人先鋒号”,更激勵着每一位郵政人。

  “投遞員在生活中是鄰裡少不了的人,隻要用心用情,沒啥可以難倒我們。”徐龍目光堅毅。

  (本報記者 夏靜 本報通訊員 程曉 晏華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