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5 12:08:43

  來源:今日餘慶 他山視角

  在建黨99周年來臨之際

  位于貴州省餘慶縣大烏江鎮

  突破烏江紀念園紀念廣場内的

  “突破烏江”主題雕塑完工

  成為餘慶縣紅色旅遊的重要标志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1)

  6月28日

  餘慶縣組織1120名黨員

  在“突破烏江”紀念園紀念廣場

  開展千名黨員

  “守初心、擔使命、承諾踐諾”活動

  重溫黨的光榮曆史

  歌頌黨的輝煌業績

  緬懷革命先輩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2)

  “突破烏江”主題雕塑高19.35米

  寓意紅軍1935年突破烏江

  雕塑主體山崗頂端站立着

  一位紅軍号手正在吹響嘹亮的沖鋒号

  象征突破烏江先頭部隊的勝利

  吹響了紅軍長征勝利的号角

  兩位高舉手臂的紅軍指戰員表達

  紅軍先頭部隊突破烏江勝利的喜悅之情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3)

  一位幫助紅軍用竹筏渡江的老船工

  表現了紅軍所到之處

  與當地老百姓的軍民魚水情

  同時,兩位相互攙扶的紅軍戰士

  表現紅軍通過艱苦卓絕的征程

  砥砺前行向遵義前進的情景

  象征着不畏艱險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4)

  以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和山崗為形象标志

  一位紅軍戰士手握軍旗

  迎風飄揚象征着所到之處紅旗插滿山崗

  革命之火星火燎原

  “突破烏江”主題雕塑的完工

  向人們展示的不僅僅是一段歲月

  更多的是一種精神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5)

  廣場雕塑景牆以紅軍突破烏江時的

  三次戰役為史實背景

  将紅軍突破烏江時的激烈戰鬥

  和故事場景分别用六塊雕塑景牆

  藝術的展現出來

  紅軍從餘慶回龍場、甕安江界河

  播州區茶山關三個渡口突破烏江天險

  為打下遵義、召開遵義會議打開了通道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6)

  今天,站在烏江紀念園紀念廣場上

  看着如此壯觀的雕塑

  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讓我們再次翻開這段曆史畫卷

  重溫長征路

  銘記偉大的長征精神

  ↓↓↓

  突破烏江

  餘慶強渡烏江回龍場戰鬥遺址(餘慶突破烏江紀念園)(7)

  長征主要戰役

  1934年12月29日,紅一軍團一師一團擊潰黔軍宋華軒團,攻占餘慶縣城。紅一軍團主力部隊分兩路進逼烏江:一師由餘慶出發,向龍溪、袁家渡、回龍場方向前進;二師由黃平舊州、梭桐出發,向猴場、江界河方向前進;十五師主力由施秉進至餘慶,十五師四十五團在沙坪地域和紅九團遲滞敵前進。進駐老塘寨地域。“

  同日,中央機關和軍委縱隊于下午向甕安猴場進發,紅軍後衛部隊紅五軍團最後撤離黃平縣城。

  紅一師在餘慶縣城萬壽宮(今餘中校門口)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師政治部主任譚政主持會議,師長李聚奎、政委黃甦傳達黎平會議精神,進行搶渡烏江戰前動員。

  12月30日,中央紅軍集中主力于餘慶、甕安,準備北渡烏江。22時,朱德總司令發布《關于各軍團縱隊卅十一日的行動及其任務的部署》

  12月31日下午,朱德在猴場向軍委縱隊作突破烏江天險的動員報告。

  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急令紅一軍團一師、二師和紅三軍團分三路突破烏江。由耿飚和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是渡江的主攻力量,突破地點是江界河(甕安縣);紅一師突破地點是迴(回)龍場渡口(餘慶縣大烏江鎮);紅三軍團四師十團渡河地點是茶山關渡口(開陽縣)。

  1935年1月2日,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在團長楊得志、政治委員黎林帶領下,由迴(回)龍場突破烏江成功。

  右路中央紅軍紅一軍團主力及紅九軍團在迴龍場渡口突破烏江:

  1935年1月1日,紅軍右路先遣隊紅一軍團一師一團由龍溪鎮到達回龍場渡口。團長楊得志和政委黎林一起到附近村莊調查。别說沒有船,就連木槳,甚至象樣的木闆,也都被敵軍搶走了。傍晚,7名紅軍戰士在當地船工安清和的帶領下,不顧浪急灘險和江水刺骨,從江中潛到對岸,打撈沉船并将其全部拖回南岸。紅軍用竹子、破船闆紮成一丈多寬兩丈多長的竹排準備渡江。選定魚子塘渡口為突破口。

  團長從前衛營裡挑選出8名熟悉水性的戰士,由他們先行試渡。8個戰士每人都配足了武器彈藥,沒有槳就用竹梢、木闆來代替。2日,霧茫茫,對岸還在響着稀疏的槍聲。8個戰士跳上竹排,約定竹排到達對岸時,鳴槍兩聲作為聯絡信号。竹排行進緩慢,離北岸約50米時,洶湧的江水把竹排沖到了下遊、被漩渦吞沒。第一次試渡失敗!第二次試渡開始了!孫繼先營長激動地說:“同志們,一定要渡過去。就是一個人,也要渡過去。全團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戰士們一個個大聲回答道:我們一定能過去!總結上次失敗的教訓,這次試渡選擇下遊幾十米處水流較緩的地方。危急關頭,當地老船工趙子雲出面撐篙。天色墨黑墨黑,經過幾十分鐘的的等待。“乓!乓!”兩聲槍響,渡江成功了!更多的竹排下水了。過江紅軍在趙子雲的引領下,借着夜色迂回到守敵陣地兩側發起突然攻擊,一舉奪下敵人陣地,同時,紅一師其他部隊在新、老兩渡口用機槍、迫擊炮掩護,黔軍營長吳子雲帶着殘兵倉皇後退。紅軍約兩個營搶灘成功,繼續追擊。所幸,黔軍協助侯之擔部守江的王家烈部萬式炯第八團及地方武裝懼于紅軍的戰鬥力,并不打算堅守,和渡江的紅軍接戰不久即向湄潭方向(思南)退卻。

  紅一師在用木船、竹筏來回渡江的同時,又在兩個渡口架設了浮架。至1月5日,紅一、九軍團全部渡過烏江,6日全部經敖溪、龍家、松煙進入湄潭。

  憶往昔

  茶山關渡口

  江界河渡口

  因修建電站渡口被淹沒

  如今已看不到當年景象

  現在唯一保留下來的渡口僅有

  位于餘慶縣大烏江鎮的迴龍場渡口

  讓我們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傳承好紅色基因

  講述好紅色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