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叙文文體常識及閱讀技巧一、記叙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二、主題句(中心句或主旨句): 首段(段首)或尾段(段尾)的議論抒情句。作用是總起(括、結)全文,深化主題,點明主旨。
三、概括内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本文記叙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迹、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說明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四、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六、賞析詞語、句子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句,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系上下文再解釋。
1、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内容。
答:“XX”一詞原指……,這裡指……,起到了……的作用。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生動優美、講求對稱、準确嚴密……再評思想内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句子的作用:
一是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等等。
3、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确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 比喻、拟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強調了+對象+特性
3.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4.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6. 反複:強調了+加強語氣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4、表現(寫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拘事物上,表達了強烈鮮明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手法(側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手法: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夾叙夾議……)
5、表達方式: 記叙、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6、記叙文中議論的作用:
記叙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叙後議、先議後叙、夾叙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7、記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8、記叙文中的說明:
記叙文中的說明是記叙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9、記叙文中的描寫:
記叙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肖像描寫 外貌描寫 神态描寫 動作描寫 語言(對話)描寫 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
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七、記叙的人稱:
第一人稱的寫法是以當事人的身份叙述,寫來親切、自然。第三人稱的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來開闊而充分,但畢竟不如第一人稱那樣真切。
八、給文段拟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複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九、記叙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十、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答題套路: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隻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開放性試題,在語言組織上要注意點面結合,避免抽象。在組織語言時,要先“蓋帽”,後分析,要言之有據。
(a)先總結原文,再用“我認為……”言簡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最後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b)表達内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c)要有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
(d)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