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祁樹禮主動捐獻心髒,一命換一命救回生死線上的情敵耿墨池,都市虐戀劇《如果可以這樣愛》落下大幕。
收視數據讓劇方和播出平台雙雙喜上眉梢,平均接近2的收視率足以讓該劇在4月熱劇榜上跻身前三。但細剖劇情,實在讓人一言難盡。觀衆的揶揄很是到位,“一群病人的狗血虐戀”,網絡評分4.6。
“狗血”灑一路,收視卻不錯,為何?同檔期佳作欠缺,演員表演投入,都是導緻它高收視的部分原因。更關鍵的是,從純情、奇情、虐情再到驚世駭俗的深情,編劇一路狂奔定制部分觀衆的爽點“需求”,哪怕邏輯早已潰不成軍。
沒有編劇不敢寫的,隻怕觀衆不敢信——這就是極緻純愛?
《如果可以這樣愛》改編自2005年連載的同名小說,故事主線圍繞電台女主播白考兒和世界知名鋼琴家耿墨池、跨國集團董事長祁樹禮之間的愛情糾葛展開。
電視劇編劇亦是網文原作者千尋千尋。她透露,曾有制片公司有意向購買小說版權,但因對方想在故事裡加入職場、商戰、家庭倫理等元素而被她拒絕。在這位編劇兼原作者心目中,故事就應主打“極緻純愛”。她曾公開表示,“現實生活中的平庸,導緻我對愛情有各種形态的幻想”,她花三年時間寫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極緻純愛是有的,是不被外界幹擾的,也跟身份、金錢無關”。
攝影師出身的導演王雷也有類似想法:“尋常的愛情故事已被太多人拍過。我想做的是更加純粹極緻,像初戀一樣單純、義無反顧,純度很高的愛。”
何為編劇與導演理解的“極緻純愛”?縱觀全劇,大緻能得出公式。這場愛情的當事人,最好是不被世俗看好、不被傳統倫理祝福的男女,就像白考兒和耿墨池作為一對婚外情殉情者的另一半,愛上了彼此,而祁樹禮和白考兒則是兄長愛上了弟妹。
極緻純愛的過程必須經過層層加碼的考驗,父母反對、公衆施壓、情敵破壞都隻道是平常,記憶錯亂、生離死别才夠狠狠愛的級别。
其結果又應當是感天動地的,一個是“生命隻剩一秒,我也要與你厮守”,一個是“我願嫁給不愛的他,以換取你生的機會”,還有一個幹脆“獻出我的心,好讓它永遠愛着你”。
如此框架設定下,為讓極緻更進一步,劇情還穿插了家暴、車禍、坐牢、悔婚、流産、自殺、兄妹失散、禁锢之戀、閨蜜背叛、替代婚禮等橋段,安排了抑郁症、癔症、記憶錯亂、摘除子宮、先天性心髒病、晚期肝癌等人間疾苦。
43集,沒有編劇不敢寫的,隻有觀衆難以置信的。至于邏輯,在極緻純愛面前壓根不值一提。套用劇中台詞,“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三個人”,任何匪夷所思的情節發生,都能用“愛情就是如此不講道理”來當托辭。相比之下,劇中跨越五六年,人物永遠在冬季,服化道的漏洞真是可以忽略不計了。
掐準各種人群的“七寸”,制造網絡話題——這更像營銷的成功
奇情爛俗梗一鍋炖的劇情為何能赢得高收視率?恐怕還得從觀衆心理畫像說起。
打開視頻觀劇,高頻率的彈幕大緻分三種:其一,沖演員前來,劉詩詩、佟大為、保劍鋒各有擁趸;其二,“我就想看看還能瘋到什麼地步”的吐槽不在少數,“奇情式”“審醜式”的圍觀心态也帶來了一定流量;其三,“看個劇放輕松,那麼較真做什麼”,關閉大腦、開啟淚腺,是這部分網友的觀劇指南。
以觀衆畫像做參考,再看該劇一路走來引發的話題。“從沒見過這樣活潑的劉詩詩”“佟大為再演深情男”“霸總保劍鋒”等文案、短視頻剪輯,率先俘獲了一批粉絲向觀衆,為劇集帶來基礎熱度。播出10來集後,“為尋找祁樹傑自殺真相,白考兒找到心理醫生想查看丈夫的就診記錄,被醫生以‘職業操守’為由拒絕”,類似文案從普法的角度切入,借助一些微博認證号赢得了圈層外的關注。待劇情深入,“你希望另一半是耿墨池還是祁樹禮”的愛情雞湯文,又在網上流傳,深情文藝男和霸道總裁都愛我,我該怎麼選的話題,終究切中了迷戀成人童話的觀衆心。
這些話題雖說出發點和視角各不相同,但都掐準了各種人群的心理“七寸”。從這一層面而言,更像一場成功的營銷。
事實上,《如果可以這樣愛》的主創從一開始就清楚他們的目标受衆:這些觀衆不想看困頓的小人物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奮力打拼,隻願保留片刻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優秀的異性争着愛上我,優質的工作永遠等着我。
關于《如果可以這樣愛》,主創們的初衷聽上去很正确:世間有純粹的愛情,希望觀衆相信愛;愛情劇已重複了太多套路,希望自己能反套路。
道理都對,但他們恐怕忘了,文藝創作還有一條準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尤其是距離大衆最近的電視劇創作,既要體現出對生活的提煉,也理應有着可取的價值輸出。
可看看該劇,大千世界固然無奇不有,白考兒式的極端情感或許世間真有原型。但劇本的一大失誤,就是忽略了叙事邏輯,使得原本就顯得驚世駭俗的情感被放置在千瘡百孔的邏輯網中,愛情的失真疊加生活的失真,落得滿地“狗血”。
而所謂反套路的細節,也并非從生活中來,隻是用歇斯底裡、死去活來掩蓋叙事的蒼白。如此缥缈的情感,除了切中部分人的幻想,根本無法引起“共鳴”,更不消說“治愈人心”。
探究失誤背後,閉門造車的創作方式又一次浮現了出來。沒有“深紮”,隻能靠幾筆幻想、幾次融梗來為戲劇加碼,隻能用極端和奇情來彌補不堪一擊的邏輯。
國産電視劇常被寄予刻畫心靈畫卷的希望,那麼就該把經得起推敲的細節、掩藏在表象底下的必然剖析給觀衆;更應該在當“生活的搬運工”之前考慮清楚,自己希望向受衆傳遞怎樣的内涵。
作者:王彥
編輯:王彥
責任編輯:李婷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