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12月1日,在電腦系統中輸入綿陽市遊仙區某鄉鎮名稱,在輕輕敲下幾個按鍵,屏幕上衛星遙感地圖迅速定位到該鄉鎮,很快一套該鄉鎮主要領導的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表格就自動生成了,“這麼快!過去差不多要1-2周才能填好的。”遊仙區審計局辦公室裡響起小小的驚呼聲。
當天,遊仙區鄉鎮(街道)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評價信息系統正式上線。
據介紹,這是省審計廳安排的試點工作,也是全省審計機關自然資源資産和環境保護審計的首個信息化探索。由此,可大幅節約上述離任審計中的許多審前調查、資料填寫等工作,總體可提速至少30%。“不僅能提升審計工作的數字化程度,減少工作量,更能提升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确性。”遊仙區審計局局長敖順利說。
作為保護自然資源資産工作的“前線”,鄉鎮(街道)承擔着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生态環境保護具體工作,為明确其職責,此前,遊仙區探索了相關離任審計指标體系,将鄉鎮(街道)承擔的“山水林田湖”資源資産保護工作梳理為71項量化指标,讓考核與審計工作變得一清二楚。
以水資源為例,遊仙區将分散在農業農村、生态環保、水務等部門的多項工作整合為一類,包括防汛抗旱、河(湖)長制等16項工作,每項對應着可量化評測的指标。例如,制定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年度内實施相關演練均可得2分。
遊仙區審計局工作人員正在調試該系統,圖片作者為祖明遠
有了這套指标體系,但在運用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困難,制約了其推廣。如果将相關離任審計比作“考試”的話,這套指标體系就是“考試範圍”和“答題要點”,但由于不同鄉鎮自然資源資産情況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權重系數,為其訂制“出卷”,再由審計工作人員到相關部門、鄉鎮(街道)調取相關數據“答卷”,再由審計部門“閱卷”,整個過程用時約3個月。
其中,“答卷”階段用時約1個月,以往需要審計工作人員駐紮在被審計鄉鎮(街道),根據“考點”搜集資料、現場調查、填寫表格等。用時多少主要取決于相關鄉鎮提供資料的速度和準确度。
而通過該信息系統生成“考卷”,可免去以往“答卷”中的許多人工環節,直接從生态環保、農業農村等部門調取相關數據,自動填寫一部分“數據題”,還可自動生成入職與離任期間的數據對比分析。同時,由被審計的鄉鎮(街道)根據“考卷”要求,提交相關材料,例如,考核是否制定了《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辦法》,需要鄉鎮(街道)提交相關文件和會議紀要的照片。
僅此階段就可以節約20天左右時間,将大量重複性的搜集資料、整理數據、填寫表格工作簡化為“按幾下鍵盤”。
過去,這套指标體系的運用需要一批熟悉情況的審計工作人員,這增加了該指标體系的推廣難度。而通過信息系統,将複雜的人工調查采集數據,轉化為信息系統自動調取 人工複核,從而大幅降低其複制難度。同時,相關數據來自于生态環保、自然規劃等部門,也避免了人工錄入導緻的差錯和“數據沖突”,增強了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确性。
據介紹,2022年初,遊仙區将探索将該信息系統與全區大數據中心接入,屆時在審計時可直接調用實時數據,讓數據代替工作人員“跑腿”,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