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世界鋼琴女王阿格裡奇

世界鋼琴女王阿格裡奇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9-14 13:23:23

  

  

  雷淑容

  阿姐———瑪塔·阿格裡奇終于出傳記了。

  “終于”是相對于跟她同時期的音樂大咖而言,巴倫博伊姆、祖賓梅塔、傅聰、穆蒂都早早出了自傳,她的前夫迪圖瓦出版了訪談錄,連一向内斂低調的阿巴多在去世兩年前也敞開心扉總結藝術人生。萬衆矚目之下,阿姐的傳記委實姗姗來遲,而且還是他傳———法國記者奧利維耶·貝拉米為阿姐樹傳可謂曆盡艱辛,從2000年開始,光是接近她說服她追随她,到世界各地采訪就用了7年,加上寫作2年出版1年,整整10年。也就是說,法文版阿格裡奇傳的出版正好在2011年趕上了她的70大壽。

  一個頑童與魔咒故事的翻版

  時間倒回10年前,阿姐64歲,她在東京舉辦一場紀念恩師古爾達的音樂會。依然不是獨奏音樂會———42歲後她就拒絕獨奏———這次跟她合作的都是豐神俊美的青年音樂家,古爾達的兩個鋼琴家兒子Pau1和Rico,法國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和他的大提琴家弟弟戈蒂埃,指揮家克裡斯蒂安·阿明。怎麼說呢,你感覺不到那是一個老人和一群年輕人的對話,而是1個天才少女和5個天才男孩的嬉戲和舞蹈。在音樂裡,性别、年齡、閱曆和距離神奇地消失了,阿格裡奇依然是美的,讓人想到巴倫博伊姆說的,像一幅沒有畫框的畫。這種感受,樂評家馬慧元的幾句評點特别到位:“真要感謝古典音樂,容忍天才加上美妙的手藝在一個人身上錘煉幾十年,其間還耐心地等待一個女人喪失青春的容貌後,靠力量殺回舞台。其實,跟天才相比,人人都有的青春是多麼廉價。”

  也許阿格裡奇身上有一種魔法,可以讓自己的手藝永葆青春。奧利維耶·貝拉米為她寫的傳記就叫《童子與魔法》,來自阿姐最喜歡的作曲家拉威爾的同名音樂作品,貝拉米認為,這個标題很好地概括了阿姐的一生:年幼時就超級成熟,可是到老都保持了一顆不滅的童心。而所謂魔法,指的是她與鋼琴的神奇關系。《童子與魔法》原本為一出兒童獨幕歌劇,講述一個頑童與魔咒的故事。阿格裡奇的故事,一開始就是童子與魔法的翻版。

  與大多數鋼琴神童一樣,阿格裡奇3歲不到便已嶄露天才,但是這天才的顯現是通過一個小男孩的刺激來完成的。“你爬不上這張桌子。”小男孩諷刺地對她說。3歲不到的阿格裡奇便馬上爬上桌子。小男孩每天都想出新的鬼點子來挑釁她:讓阿格裡奇單腳跳過院子,拿下高架上的墨水,從長凳底下一邊爬到另一邊……直到有一天,他說:“你不會彈鋼琴!”聽到這個新挑戰,小瑪塔像觸電一樣,馬上打開琴蓋,用一隻靈巧的手指,毫無困難地把一首搖籃曲的旋律彈了出來。對手一次又一次地為難她,她就一次又一次勇敢地應戰,彈了好幾首曲子,直到震撼所有人。

  在我看來,這個天賦異秉的故事像一個隐喻,注定了阿姐在此後七十多年的音樂旅程中,一直在不斷尋找和複制那個小男孩,讓他頻繁現身,提出挑戰,自己再欣然應戰,如此反反複複,永不厭倦。這個小男孩是斯卡拉穆紮、古爾達、馬加洛夫、米開蘭傑利、霍洛維茨、阿斯肯納瑟、内爾森·弗萊雷、傅聰、陳亮聲、迪圖瓦、科瓦切維奇、貝羅夫、拉賓諾維奇、麥斯基、克萊默、波格雷裡奇以及基辛。隻有如此理解,你才可能明白阿格裡奇為何可以無懼任何大賽,卻一次又一次地在演出前發抖退縮甚至罷演;也隻有如此理解,你才能相信一個懷揣着音樂絕技的小女孩,在趟過千山萬水曆盡千辛萬苦之後,在盈盈烏絲變滿頭白發之後,依然初心未泯,毫發無損。也唯有從這個角度,你才能明白她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出生于1941年的她,一邊用天才的金鑰匙啟開音樂殿堂之門,一邊用自己迷人的性情和強悍的生命力颠倒衆生,像女巫變魔法一樣,将20世紀的音樂大師們一個個變為生命背景。

  她逃避一切,除了愛情

  奧利維耶·貝拉米的傳記寫作是一種挖掘和創作,也是一種追尋、整理和修正,他以22個篇章和22座城市一一對應的格局,串起了阿格裡奇的一生:構成鋼琴大師的大事件、小事件及形形色色的大人物、小人物,圍繞阿姐的那些亦真亦假、亦虛亦實的傳說與流言在此書中都可以得到印證或矯正。阿格裡奇的一生,像一部情節曲折、精彩絕倫的小說———大部分的鋼琴大師都竭盡全力把自己的故事描寫成一部偉大的史詩或者塑一座經典的豐碑。但是阿格裡奇相反,她往通俗裡寫,朝邊緣化走,她逃避一切,逃避母親,逃避鋼琴,逃避演出,逃避經紀公司的奴役,她不逃避的,唯有愛情,所以她一次次地戀愛、結婚,将感情和藝術混為一談,甯願把自己活成一個绯聞女王。

  跟阿格裡奇同時代的偉大鋼琴家史蘭倩絲卡說,“身為女性音樂家,我很早就知道我必須比男性多努力一倍,卻隻能得到他們一半的掌聲。”可是阿格裡奇的傳記讀下來,你幾乎感覺不到她作為女性鋼琴家的種種不易,她練琴并不努力———“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在鋼琴上,也一樣。”———卻演奏會開到哪裡,就轟動到哪裡;她早早結婚生子,卻并未像許多女鋼琴家那樣中斷演奏生涯,或者如文格洛娃和列文涅夫人将重心轉入鋼琴教育;别的女鋼琴家,大器晚成如哈絲姬爾,到50歲之後才算真正演出和錄音不斷,或者傳奇如拉羅查,被當做神童和女王滿世界巡演,而她能拒絕就拒絕,一次次地退出樂壇後又重返江湖,讓一代代的年輕天才黯然失色。你甚至都感覺不到她的性别,她從來不以女性鋼琴家身份自居,也絕不以男性化鋼琴家的形象演奏。她就是很自然地成為自己,正如有人描述她彈琴時擁有吉普賽人的絕技:絕對的自然。

  毛姆說,天才隻不過是超級正常的人類。這句話或許能夠說明阿格裡奇作為一個鋼琴家具有迷人魅力的同時又為何帶着巨大矛盾性。阿姐是天生的鋼琴家,但她終其一生,都在試圖與這個世界上最反人性的藝術形式抗争。世人眼中,鋼琴演奏家大概是世界上最浪漫和輝煌的職業,殊不知卻是最孤獨最辛苦的一行———如巴倫博伊姆所說,獨自一人守着一個龐大的家夥,日複一日地打磨技術,每天要證明自己是大師。但阿姐喜歡一大群忠實朋友輪流圍着她轉,每個人演一個不同的角色:她想安靜時,他們就立刻消失;她感到孤獨時,他們就會閃電般地出現。鋼琴練習充滿紀律、約束,要求自我克制和壓抑,可是阿姐漫不經心,意志薄弱,一味地追求藝術和生活的自然。鋼琴獨奏家要被孤零零地抛在舞台上,與觀衆、評論家和媒體對峙,可是阿格裡奇童心未泯,她永遠需要玩伴,舞台上也一樣,為此,她在1983年,在自己最好的年紀宣布中止獨奏生涯,隻因為“不想成為一台彈鋼琴的機器”。30多年來,她活在自己喜歡的協奏曲和室内樂作品裡,将原本爐火純青的手藝錘煉至今。在音樂史上,做出這一種選擇的鋼琴大師,唯有阿格裡奇。

  這是另一種孤獨———就像書中所說,她的自由,在這個一切都受到限制的世界裡,是一種宿命———屬于天才的真正的孤獨,想做正常人而不得的孤獨,因為這份孤獨,阿姐把自己修煉成了鋼琴王國的女王。

  據悉,《童子與魔法:鋼琴女王瑪塔·阿格裡奇傳》中文版已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引進出版。

  (作者為譯者,自由撰稿人)

  更多閱讀:

  丙申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農曆三月三在新鄭舉行

  安徽對外文化交流“好戲連台” 黃梅戲花鼓燈出國展演

  新創排閩劇《雙蝶扇》再現典雅“儒林”風

  橫店集團2015年創下580億營收 影視文化産業顯活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