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12 08:34:36

  隔壁《心動的信号》CP正組得火熱,這邊芒果TV直接搬出了一檔“離婚進行時”的觀察類綜藝,三對BE的夫妻給觀衆遞了無數淚點。

  《再見愛人》是芒果TV推出的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章賀和郭柯宇、魏巍和佟晨潔、王秋雨和朱雅瓊,三對已經離婚或正在面臨情感危機的夫妻,在節目中乘坐房車開始為期18天的環疆旅程。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離婚夫妻上綜藝)(1)

  這檔綜藝的名字足以窺見中文的巧妙,是“從此蕭郎是路人”的“再見,愛人”,還是破鏡重圓的“再,見愛人”,就看這場“婚姻變形計”中的主人公們在旅行中完成了怎樣的情感思考。

  豆瓣有網友評論道,“《再見愛人》接近素人真人秀了,查了百度才知道,原來他們也曾是擁有姓名的藝人。”他們有人曾經是魅力無限的超模,有人是備受肯定的創作才女,有人曾是大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而在綜藝中,他們是面臨情感難題的普通夫婦。

  中國的語境中,常常強調家庭的完整性,所謂“勸和不勸分”,嘉賓一上來就奔着離婚去,《再見愛人》的節目組有夠大膽。不過,一檔CP開始就BE了的綜藝,我們看的是什麼呢?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離婚夫妻上綜藝)(2)

  “小虐綜”來了

  離婚往往不是當機立斷的決定,而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去年“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激起千層浪。當時,“小甜綜”大行其道,我當時便起了觀察類節目對準“離婚前的30天”也未嘗不可的念頭。沒想到,“小虐綜”來得那麼快。

  創作者為了契合大衆的情感需求,會拓寬觀察類綜藝中的“被觀察者”的身份維度。例如《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也有丁輝這類“半路出家”的實習生,《心動的信号》第四季中,MCN機構創始人、未畢業的大學生、在讀博士、脫口秀演員、大廠打工人等職業身份各具魅力,平等追愛。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離婚夫妻上綜藝)(3)

  《再見愛人》也試圖将觀衆的情感共鳴往更大範圍拓展,三對夫妻的“離婚狀态”都不同:章賀和郭柯宇婚齡10年,已經離婚;魏巍和佟晨潔婚齡7年,目前婚姻出現裂痕;朱雅瓊和王秋雨婚齡6年,離婚又複婚,現在處于離婚冷靜期。

  夫妻本應是抱着最美好的願景結合在一起的,最緊密的社會關系。當關系瀕臨破碎時,熒屏前的觀衆自行腦補,便是一出大戲。

  郭柯宇在衆人面前介紹章賀時,稱“這是我前夫”,引得觀察室成團紅了眼眶。章賀和郭柯宇回眸自己的婚姻,并無外人看起來的平靜美好,反而冷漠與理性等情緒深埋在對話當中,刺痛對方,用他們的話就是,“我的世界他進不來,他的世界我也不想去”。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離婚夫妻上綜藝)(4)

  朱雅瓊和王秋雨這對夫妻的信号則永遠對不上,朱雅瓊寫給王秋雨的歌,王秋雨隻用“火不了”來評價;朱雅瓊拍攝的兩人之間許多回憶的畫面,在王秋雨看來,是“沒有意義”“浪費時間”。

  浪漫與現實側重點的不同、表達方式的差别、思想觀念的差距萦繞在這段婚姻當中,朱雅瓊攢夠了失望要離婚,王秋雨卻為了孩子并不打算離婚。被其他嘉賓評價為“如此溫柔的兩個人”,卻彼此消耗得疲憊不堪。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離婚夫妻上綜藝)(5)

  三對夫妻均是“圈内人”,節目剛開播之前,其真實性遭到了質疑。而當第一期節目完整呈現在觀衆面前後,觀衆的顧慮便消失了。離婚之際疲憊不堪的交涉、欲說還休的期盼、引而不發的失望,哪有那麼容易演得出呢?

  不需要過度渲染或撒狗血,這檔綜藝隻要能帶着探索的眼光,将“離婚故事”真實呈現,就完成了基本的叙事任務。

  “緻郁”與“治愈”,都要繼續

  一直呈現愛情的夢幻開場,不談柴米油鹽的庸常,觀察類綜藝的整體視角顯然是失衡的。《再見愛人》将“離婚”作為重要元素鑲嵌在真人秀中,是有益的嘗試。現實版的“離婚故事”不可能不引發共鳴,淚點與痛點齊飛,帶來“緻郁”效果。

  “緻郁系”綜藝具有天然的話題性,貼近生活、縱深探讨,擊中觀衆的心理防線。《再見愛人》的彈幕中屢屢飄過“我破防了”,就是這個意思。但“緻郁”僅僅是特殊領域不可避免的情感效果,而不是綜藝目的。“緻郁系”綜藝,絕不能放棄治愈。

  再見愛人是上星綜藝嗎(離婚夫妻上綜藝)(6)

  節目中,維嘉提出了一個名詞,叫“社會時鐘”,大概意思就是社會會對普羅大衆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年齡鬧鐘,到了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情。章賀和郭柯宇的婚姻并沒有過多的相互怨怼,他們反複強調的是“我覺得我該結婚了”“我們并沒有愛情”。

  因此,《再見愛人》并非僅呈現戲劇性的夫妻間的八卦,也在試圖摸清“緻郁”的來源在哪,即離婚關系的症結在哪。

  節目中的嘉賓既有郭采潔、胡彥斌等對婚姻充滿好奇的未婚人士,也有孫怡這類早早步入婚姻的已婚視角,更有社會學博士沈奕斐、專業辯手黃執中等專業視角,來為情感關系中出現的現象提供有價值的觀點。例如針對“社會時鐘”這一概念,沈奕斐提出了“不要高估你對沒有愛情的婚姻生活的容忍程度”的觀點,給沖動步入婚姻的年輕人打了個預防針。

  

  如何在呈現“緻郁”的情感故事之後,傳遞出治愈性的價值輸出,是節目接下來的方向。

  這檔綜藝提供給觀衆最重要的一個視角就是:婚姻不是生活的終局,“追求幸福”與“感知愛”是需要一直學習的能力。

  “關心糧食和蔬菜”才是領悟幸福的第一步,恭喜觀察類綜藝跟現實又拉近了距離。

  【文/申兌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