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杭高20周年校慶

杭高20周年校慶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25 00:39:00

  2018-05-15 06:4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紀馭亞 通訊員 壽婷爾

  杭高20周年校慶(杭州這所高中将迎120周年校慶)(1)

  5月14日,杭州高級中學在微信公衆号上發布了120周年校慶一号公告。公告是一篇932字的文言文,引據自81篇古文經典,不少網友讀完之後都說,瞬間感覺自己太沒文化了。

  據介紹,這篇公告是由該校校慶辦主任高利老師和同事們前前後後構思了20多天後集體創作的作品。高老師大學讀的就是古典文學,對古文研究頗深。他告訴記者,這900多個字的公告選用了文言文中的骈體文,内容引據自《詩經》、《論語》、《孟子》、《周易》等古籍裡的81篇古文。

  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詩經》,用到了7、8處。 比如文中“樂菁莪之育”的“菁莪[jīng é]”,代指培育人才,出自《詩經•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文中“翺翔藝圃,耘耔文畦”的“耘耔”,意思是謂除草培土,出自《詩經•小雅•甫田》:“今适南畝,或耘或耔。”

  為了更好的打磨這篇作品,杭高的老師們反複修改多次才定稿,還請教了多位浙大、北大的老師和辭賦專家。

  高老師也為我們解讀了這篇校慶文:第一部分寫杭高的養正貢院文脈、發展曆程、辦學理念與追求、校園文化與環境等。第二部分寫杭高辦學成果,重點描述杭高為國家培養的各領域棟梁人材。第三部分重申學校辦學之胸襟、育人之宗旨,抒發校友對杭高的眷戀之情,誠邀校友回校參加120年校慶,共繪學校發展宏圖,并祝福杭高在第三個甲子更加輝煌。

  而其實,選擇在今天發出校慶的一号公告也有着深刻寓意。因為今天是杭高119周年的正校慶日。

  

  這所出過徐志摩、郁達夫、豐子恺、金庸等大家的學校,慶祝的方式也特别詩意。在今天的晨會上,他們以十年為一代,請來了從1940年至今的8代杭高校友。其中有88歲高齡的耋耄老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有杭高的在讀生和已經保送杭高的保送生。當校友們齊齊站定主席台,70多年歲月重疊、湧動,仿佛在訴說着這個學校的過往風雲。

  “我是1949年從杭高畢業的,在杭高時我就加入了地下黨,是杭高教會了我什麼是家國情懷,讓我受益終身。”88歲的陳綱告訴記者,自己的女兒也就讀于杭高,而因為難忘三年美好的杭高生活,他前幾年還專門寫了一本書《杭高情結》。

  杭高1950年代的杭高校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杭高1951屆校友毛江森,因為10年前在杭高設立了獎教學金,每年都至少會回一趟杭高。“現在的高中生要學習生涯規劃課,而早在60多年前,我的物理老師就幫做過職業生涯規劃。” 毛江森說,當時海軍來學校招兵,同學們多數都報了名,他也報了。當晚10點多,他的物理老師沈廷華來到宿舍找他,幫他分析:他的物理是全班第一,應該要抓緊複習功課去考大學。他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并順利考上了上海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如今我在回顧我這一生,選擇考大學并學醫是我走的最正确的一步。如果沒有沈老師,就沒有我此後的所有成就。”

  杭高20周年校慶(杭州這所高中将迎120周年校慶)(3)

  而除了八代校友,杭高校長蔡小雄也在昨天的慶典上宣布了杭高120周年校慶的主題語:養正傳薪,明遠行健。“杭高的前身為創辦于1899年的‘養正書塾’,百廿來杭高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為學校題詞‘世紀傳薪’。杭高校園為明清時的貢院所在地,當時校内有“明遠樓”,“行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蔡校長在為記者解釋了主題語的寓意後,也通過客戶端向杭高的校友發出了邀請:百廿華誕,相約明年!

  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一号公告

  杭高20周年校慶(杭州這所高中将迎120周年校慶)(4)

  脈尋十紀1,洪基肇自圓通2;風闡3八方,丕構締乎貢院4。樂菁莪之育5,浙師流馨;謹庠序之教6,杭高韫璞。嘉名雖易,該悉舊章7;懿制猶循,甄綜8新法。

  擎科學民主之纛9,遵求真創新之途。以人為本,與時俱進10。三寬必緻,四自鹹依11。秉善良與豐富之懷,蓄理性與高貴之德12。菑畬13乃定,三肄14同九思15偕行;棫樸16将興,四高同五強是望17。

  是以弘文究理,博開桃李之門;饫義餍仁18,盡表松筠之節19。撫春櫻20之灼灼,式弦式歌21;對秋桂22之團團,舞勺舞象23。

  若我杭高,養正24龍潛25之士,傳薪鳳起之區。欣培蘭畹,力辟杏壇。百谷26來歸,實通才之邃薮27;千章争秀28,為院士之搖籃29。

  舞雩風暖30,側帽漫吟31;舍瑟聲希32,摳衣專對33,則邵章、魯迅、許壽裳、經亨頤、李叔同、夏丏尊、何炳松、錢玄同、蔣夢麟、俞子夷、崔東伯之教授34也。

  攘臂救亡之世,矢勇無回;投身革命之潮,捐軀不恨,則林白水、陳望道、俞秀松、施存統、葉天底、汪壽華、梁柏台、楊賢江、謝文錦、宣中華之志功也。

  翺翔藝圃,耘耔文畦35;秉一代之文樞,營兩間之意匠,則劉大白、徐志摩、郁達夫、朱自清、葉聖陶、曹聚仁、柔石、馮雪峰、金庸、木心、劉吉、張抗抗之載道也。

  悟根探赜36,理深緻于九章37;慧質窮幽,思遙馳乎六合,則姜立夫、邱宗嶽、陳建功、陳兼善、鈕經義、胡仁宇、吳自良、毛江森、徐匡迪、蔣築英之科研也。書堪拄腹38,慧不拾牙39;具展衡石之姿40,克成霖舟之用41,則陳叔通、沈鈞儒、馬叙倫、蔣伯誠、馬文車、謝冠生、王維澄、徐少甫、徐光春、盧展工之為政也。

  大呂共黃鐘諧響42,清唱繞梁43;丹青與楮墨44争輝,繪事後素45,則沈尹默、張宗祥、潘天壽、豐子恺、鄭午昌、倪贻德、吳夢非、何占豪、洪雪飛之藝馨也。

  駒光46又百廿春,龍友47以萬千數。校今隆慶,情必有歸。若我杭高,端童蒙之趣向,植人才之始基48;立心立命49傳之,惟精惟一50志之。吾輩師長,德何以養正?必曰一以貫51為躬行,止于至善52;三不朽53為己任,庶乎中庸。吾侪同學,學何以明遠?必曰學無西東,格物緻知54而已;道有高下,執兩用中55乃能。

  矧乃56錢江啟正,江東啟成57,搏浪迎潮,騰蛟起鳳58。葆精華之翕赫59,露頭角之岐嶷60;于是思蛾術61于當年,看馬空于今野62。丹跗63映日,舉尊斝64以相酬;青竹逼霄65,何切磋66之可喜。共憶程門67之舊,再論魯壁之經68;展興學之宏猷69,商擁江之大計70。嘤其鳴矣71,永承四世72韶華;跂而望之73,再啟百年清躅74!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120周年

  校慶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

  2018.5.14

  [1]紀,十二年。十紀即一百二十年。

  [2]圓通,即圓通寺。1899年,杭州太守林啟在圓通寺寺址上創辦杭高前身養正書塾,是為杭高之源、浙江省最早的公立中學。

  [3]闡,《說文》:“闡,開也。”

  [4]丕[pī],大。貢院,即浙江貢院,其址在今杭高貢院校區,1908年,杭高前身之一浙江兩級師範(浙師)在貢院舊址上建成,後更名為浙江一師,是為杭高另一淵源、浙江新文化運動中心。

  [5]菁莪[jīng é],代指培育人才,《詩經·小雅》中《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朱熹《白鹿洞賦》:“廣青衿之疑問,樂《菁莪》之長育。”比喻學校培育賢才。今杭高現存乾隆閱貢院鼓勵天下士子努力讀書的禦制碑刻,有“菁莪樂育濟時才”句。

  [6]謹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7]該悉,全部包括。這句是說,校名雖經養正、浙師、省立一師、省立一中、浙高、杭一中、杭高之易,但仍然貫徹最初的教育宗旨。

  [8]甄綜,比較綜合。這句是說,杭高既遵守一貫優秀的辦學理念,又吸取新的辦學教育思想。

  [9]纛[dào],大旗。科學、民主、求真、創新為杭高校訓。

  [10]與時俱進,杭高文化精神,經亨頤校長1910年代提出并踐行。

  [11]三寬四自,杭高教育理念。三寬指寬厚、寬容、寬廣,四自指自覺、自律、自主、自強。

  [12]善良、豐富、理性、高貴,杭高人核心品質。

  [13]菑畬[zī yú],《周易·無妄》:“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本指耕耘,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比喻學習的根本。

  [14]三肄[yì],《禮記·學記》:“《宵雅》肄三,官其始也。”鄭玄注:“宵之言小也。肄,習也。習《小雅》之三,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這裡比喻學習。

  [15]九思,《論語·季氏》:“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6]棫[yù]樸,《詩經·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毛傳:“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衆多,國家得用蕃興。”比喻培育賢才。

  [17]四高五強,學校育人目标。四高指德行高尚、志趣高遠、學問高深、品位高雅,五強指家國意識強、人文精神強、科學思維強、身體素質強、學科修養強。

  [18]饫[yù],飽食。餍[yàn],滿足,吃飽。

  [19]松筠[yún],松樹和竹子。《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後以“松筠”喻節操堅貞。

  [20]春櫻,杭高每年春天櫻花爛漫,有櫻花文會。

  [21]式弦式歌,《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鄭玄注:“弦,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比喻學習。

  [22]秋桂,阮元題浙江貢院(今杭高貢院校區)對聯:“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比喻學子在考試中一展才華。

  [23]舞勺舞象,《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禦。”比喻青年學生努力學習。

  [24]養正,《周易·蒙卦》:“蒙以養正聖功也。”杭高前身養正書塾命名即源于此。

  [25]龍潛,《周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這裡用龍潛比喻潛心學習的學子。

  [26]百谷,《老子》:“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指杭高海納百川的教育理念。

  [27]邃[suì]薮,茂林深淵,比喻培育人才的沃土。葛洪 《抱樸子·辨問》:“豐林邃薮之鳥獸,重淵洪潭之魚鼈。”

  [28]千章,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百頃風潭上,千章夏木清。”此處比喻學子之隽秀。

  [29]院士之搖籃,杭高目前共走出52位院士,為江南四大名中之首,被譽為“院士的搖籃”。

  [30]舞雩,《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比喻師生關系和洽,教學相長。

  [31]側帽,《周書·獨孤信傳》:“(獨孤)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側。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形容師生舉止潇灑,互慕風雅。

  [32]舍瑟聲希,《論語·先進》:“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33]摳衣,《禮記·曲禮》:“摳衣趨隅,必慎唯諾。”這句是說師生間的互動。

  [34]本段中提及杭高傑出校友代表,凡六組(教育家、革命志士、人文名家、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60餘人,詳細介紹請參杭高校網,挂一漏萬,不能盡道。

  [35]耘耔[zǐ],《詩經·小雅·甫田》:“今适南畝,或耘或耔。”除草培土。

  [36]赜[zé],深奧。

  [37]九章,指《九章算術》,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此指杭高人在科學技術方面探究深入。

  [38]拄腹,蘇轼《試院煎茶》:“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

  [39]慧不拾牙,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40]衡石之姿,《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若夫日用阒寂,雖無取于锱铢;歲功宏達,諒有寄于衡石。”比喻大才。

  [41]霖舟,《尚書·說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又有“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比喻國之棟梁。

  [42]大呂黃鐘,即黃鐘大呂,《周禮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陰律的第一律。後遂以“黃鐘大呂”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43]繞梁,形容歌聲優美,《列子·湯問》:“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44]楮[chǔ]墨,紙與墨,借指詩文或書畫。唐劉知幾《史通·暗惑》:“無禮如彼,至性如此,猖狂生态,正複躍見楮墨間。”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于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

  [45]繪事後素,《論語·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比喻有良好的質地,才能錦上添花。此處意為這些藝術家校友不僅藝術技巧高妙,其作品内涵其人格修養更是如此。

  [46]駒光,比喻光陰迅疾短暫,清李氏《示兒》詩:“勉矣趁朝暾,駒光不我與。”聞一多《青春篇·别後》:“你在這一隙駒光之間,竟教我更叠地作了冰炭底化身。”

  [47]龍友,《史記·樂書》:“複次以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裡,今安匹兮龍為友。”這裡比喻傑出的校友。

  [48]端童蒙之趣向,植人才之始基,杭高自養正書塾以來辦學之宗旨。

  [49]立心立命,張載《橫渠語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50]惟精惟一,指用功精深,用心專一。《尚書·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以上是說杭高辦學的氣度與胸襟,要培養兼濟天下的棟梁之材。

  [51]一以貫,即一以貫之。《論語·裡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2]止于至善,追求無止境。《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53]三不朽, 指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54]格物緻知,語出《禮記‧大學》,原指儒家研究事物道理的理論方法,有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格物緻知現亦借指對西方科學的探究與學習。

  [55]執兩用中,指萬事萬物皆有其規律,隻有掌握規律和原則并根據其規律做到适當的程度,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以上兩句用互文手法,講杭高對師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備學貫中西,追求真理永無止境。

  [56]矧[shěn],況且。

  [57]錢江啟正江東啟成,指杭高集團化發展,除了貢院校區之外,集團中還有錢江校區、大江東學校、啟正學校和啟成學校。杭高發展由西湖時代邁入錢塘江時代。

  [58]騰蛟起鳳,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59]翕赫[xī hè],盛大。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霧集蒙合兮,半散昭爛,粲以成章。”李善注:“翕赫,盛貌。”

  [60]岐嶷[yí],形容年少聰慧。《詩經·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朱熹集傳:“岐嶷,峻茂之狀。”漢蔡邕《太尉橋公碑》:“岐嶷而超等,總角而逸群。”

  [61]蛾術,《禮記·學記》:“蛾子時術之。”鄭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蟲耳,時術蚍蜉之所為,其功乃複成大垤。”因以蛾術比喻勤學。

  [62]看馬空于今野,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比喻校友皆有成就。

  [63]跗[fū],花萼。唐徐彥伯《侍宴桃花園》:“源水叢花無數開,丹跗紅萼間青梅。”宋蘇頌《和簽判郡圃早梅》:“綠萼丹跗炫素光,東園先見一枝芳。”

  [64]尊斝[jiǎ]:盛酒器。

  [65]逼霄,迫近雲天,形容很高。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七》:“矯首兩崖逼霄,但謂澗底流泉别有天地,不複知峰頭春色更占人間也。”

  [66]切磋,《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7]程門,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宋史·楊時傳》:“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68]魯壁,《尚書序》:“至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

  [69]宏猷[yóu],指遠大謀略。

  [70]擁江,随着大江東學校、啟成學校的興建,杭高正式跨入擁江發展時代。

  [71]嘤其鳴矣,《詩經·小雅·伐木》:“嘤其鳴矣,求其友聲。”

  [72]世,三十年。四世即一百二十年也。

  [73]跂而望之,《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

  [74]躅[zhú],足迹。

  [75]明遠,指明遠樓,杭高校址乃明清時期浙江貢院,明遠樓為貢院标志性建築。行健,《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76]以下八句集錄自杭高各時期校歌。黉[hóng]舍,校舍,借指學校。《宋書·臧焘徐廣傅隆傳贊》:“藝重當時,所居一旦成市,黉舍暫啟,著錄或至萬人。”郭沫若《東風集·詠福建·詠廈門高集海堤》:“金門晴霭外,黉舍碧波中。”

  [77]聖湖,杭州西湖舊名。

  [78]黾 [mǐn] 勉,努力,盡力。《詩經·邶風·谷風》:“黾勉同心。”毛傳:“言黾勉者,思與君子同心也。”蘇轼《屈原廟賦》:“黾勉于亂世而不能去兮,又或為之臣佐。”

  [79]颉颃[xiéháng],不相上下,互相抗衡。《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颉之颃之。”《晉書·文苑傳序》:“潘(潘嶽)夏(夏侯湛)連輝,颉颃名輩。”

  [80]吾侪[chái],我們,指與自己在年齡、興趣等方面相近的平輩、同學。杜甫《宴胡侍禦書堂》詩:“今夜文星動,吾侪醉不歸。”杭高省立一師時校歌:“吾侪同學,負斯重任,相勉又相親。”

  [81]初心,杭高貢院校區現存乾隆閱貢院鼓勵天下士子努力讀書的禦制碑刻,其中有“莫教冰鑒負初心”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