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孽債》電視劇在上海首播期間,上海電視台因為要播出一檔節目“群星愛心演唱會”而不得不停播一天《孽債》。電視台工作做得很到位,不斷在電視上打出字幕告知觀衆。可是觀衆難以抑制追劇的渴望心情,仍然有許多觀衆打電話給電視台,誠懇地說隻要當晚播出該劇一睹為快,再晚都不在意。
上海電視台肯定是被觀衆的這種熱情打動和感染了,居然不顧200萬元的廣告收入損失掉,毅然把每天播出一集改為播出兩集,觀衆這才算解了饞,覺得過了瘾。據統計,《孽債》收視率也創下了當年的“上海最高”,與其同期播映的《三國演義》在其沖擊下,收視率由15%降為8.6%。該劇1995年在上海電視台以上海話播映,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并且首開了晚間電視台電視劇兩集連播的先河。
2005年該劇在上海電視台重播,單日收視率最高,依然廣受歡迎。由此可見,上海觀衆是多麼得喜愛這部電視劇。當年不僅在上海,全國也有多家電台轉播這部劇,并且深受觀衆喜愛。
《孽債》是上海電視台1994年拍攝1995年首播的20集電視連續劇,根據作家葉辛的同名小說改編,總導演黃蜀芹,主演趙有亮、嚴曉頻、王華英等。該劇講述了五個孩子從雲南西雙版納到上海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多年前返回大上海的知青)的不同經曆的故事。
在那個時代,幾十萬熱血青年響應号召奔向雲南邊疆成為下鄉知識青年。十年的青春歲月交給了西雙版納後,大返城的浪潮又把他們席卷回到故鄉的城市。在西雙版納,他們丢下的不光是他們在紅土地上、流沙河裡、橡膠林裡灑下的辛勤汗水,還有他們的愛情結晶——孩子。
時光飛逝,歲月到了九十年代,西雙版納知青們留下的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漸漸多少知道了些自己的身世。懷着好奇心,一呼百應,他們成群結伴地瞞着養父母偷偷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他們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可是,上海的親生父母都組織了新家,又有了孩子。從西雙版納千裡來尋親的孩子們,他們的到來無異于一顆顆炸彈,将給父母的家庭帶來多麼大的沖擊啊。
1995年上海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孽債》,牽動着無數顆普通人的心。《孽債》當時何以受到觀衆特别是上海觀衆的追捧?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該劇是知青題材。當時在上海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知青,他們回城後雖然組織了新家庭,開始了新生活,但是整整十年在雲南邊疆奉獻的青春熱血和愛情往事,又豈是說忘就能忘得了的。人們喜愛這部劇,是因為知青、有知青的家庭,甚至全社會都在通過這部電視劇審視我們的過去和現在以及希冀從劇中找到我們的未來。
而未來的代表者孩子們,他們是無辜的。他們在千裡尋找至親的路上所受的遭遇無不催人淚下。尤其是片中的小主角美霞,雖然她的遭遇不是最慘的,但她楚楚可憐的小模樣,卻最令觀衆心疼,伴随着童聲演唱的片尾曲中的“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有沒有我的家?”這一句歌詞,片尾的小美霞純潔、善良、美麗、無辜的微笑着的神情,相信知青觀衆、知青的孩子觀衆、有知青的家庭觀衆,全社會觀看此劇的觀衆,都會瞬間被擊中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孽債》成功之處就是該劇真實地反映了知青一代人及他們的孩子的生活,抓住了無數人的心。這就是使當年上海萬人空巷、争看此劇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